> 資訊
1.建一個鰻魚池
鰻魚池應建在水源方便、避風曬雨、環境安靜、排水通暢的地方。 同時要求土壤堅硬,池底壓實,池塘面積30-50平方米,池壁高度0.8-1米,水深保持在20-35米。厘米。 修建池塘時要注意安裝進水口和溢流口。 進水口和溢流口均用紗網綁住,防止鰻魚逃逸。 池底填一層有機質較高的肥泥,厚度30厘米,以利于鰻魚、泥鰍挖洞。
2、選擇優質苗木
在養殖中,苗木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養殖尤其是養殖業的成敗。 因此,必須選擇優質的鰻魚、泥鰍苗。 鱔苗最好選用人工培育的深黃色大鱔或金色小鱔種。 合適的鰻魚苗規格應為每公斤70條左右。 鱔苗放苗后等待20天,再放泥鰍苗。 人工培育的優質苗木也應放行。
3、合理的飼養密度
黃鰍、泥鰍生態養殖中,以飼養黃鱔為主,泥鰍為輔。 放養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鱔苗1-1.5公斤,泥鰍苗總量為鱔苗的十分之一。
4、科學喂養
人工池塘飼養黃鱔、泥鰍時,黃鱔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投喂蚯蚓、田螺等。 池塘里的泥鰍主要以鰻魚糞便和未吃完的餌料為食。 喂養要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定量、定質。 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更好地監測鰻魚的生長情況,可以在池塘內安裝飼料臺進行投喂。 飼料臺應低于水面5厘米,并安裝在合適的地方。 大小根據池塘的大小而定。 材料可以是木板或塑料板。
5、加強日常管理
在養鰻過程中,要堅持每天巡塘兩次,關注塘內及周邊情況,出現問題盡快解決。 特別是5月至9月是鰻魚生長旺季,管理要勤、細、早,即勤巡、仔細觀察,出現問題盡早解決。 主要做好池塘水質監測和水位監測,保持水質新鮮,pH值適宜,池塘水位相對穩定。
6、科學預防疾病
黃鱔、泥鰍的養殖必須遵循“未病先防、未病早治、預防勝于治療”的原則。 這主要是因為一旦發病,治療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主要預防措施是:一是定期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塘噴灑; 其次,定期對整個池塘進行藥物消毒; 第三黃鱔養殖,春秋季節注意驅蟲; 四是管理好泥鰍、泥鰍。 成活率也決定了鰻魚養殖的成功與否,因為泥鰍可以去除水中的雜質,增加溶氧,這對于鰻魚養殖有很多好處。
以上就是鰻魚和泥鰍混養的生態養殖方法。 另外,還可以考慮鰻魚與蚯蚓、鰻魚與田螺的混養模式。
- 上一篇: 黃鱔養殖的一些基本技術介紹-蘇州安嘉養殖
- 下一篇: 食用田雞的好處有哪些?推薦幾種食用方法!
猜你喜歡
- 2023-12-16 黃鱔養殖的一些基本技術介紹-蘇州安嘉養殖
- 2023-12-16 黃鱔養殖技術摸索的階段,不保證論點的正確性
- 2023-11-28 黃鱔養殖的成本和利潤,如何能夠提高黃鱔產量?
- 2023-11-28 黃鱔養殖:黃鱔能否人工繁育?實戰操作六步驟詳解
- 2023-11-27 黃鱔養殖 如何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幼鱔?
- 2023-11-23 黃鱔養殖想要賺錢,不得不注意的8大誤區
- 2023-11-23 黃鱔養殖 飼養池中保持微流水,水質不會惡化
- 2023-11-23 黃鱔養殖的最大問題,你知道幾個?!
- 2023-11-06 黃鱔種苗 黃鱔養殖的市場前景及發展態勢分析-農民的科技普及
- 2023-11-06 黃鱔養殖方法簡便,鄉村家庭可因地制宜進行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