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南來北往的魚”,石斑魚“游”向養殖養殖新藍海
□青島日報/觀海報記者 李訓祥
體呈長圓形,一般呈棕色或紅色,有條紋和斑點; 肉質白色,類似雞肉,被譽為“海雞”……這就是石斑魚。 近十年來,我國石斑魚養殖產量逐年增長。 2022年,水產養殖產量將達到205816噸,比2013年的82434噸增加123382噸,增幅149.67%,穩居海水魚類第一。
但石斑魚養殖業也面臨提質升級的問題。 10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石斑魚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舉行。 院士專家圍繞“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理念”,分享石斑魚最新前沿技術成果,探討行業高端技術。 質量發展戰略。 青島的機構和企業在石斑魚養殖業從南到北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石斑魚有3個新品種,應加快突破性新品種的研發進程。
近年來,隨著養殖規模的快速提升,石斑魚的價格已降至每斤幾十元,逐漸出現在大眾餐桌上。 但在90年代后期,石斑魚仍然是一種高端魚類,每斤售價高達一兩百元。 石斑魚的“飛入尋常百姓家”主要得益于養殖技術的突破和新品種的培育推廣。
“我國石斑魚養殖始于20世紀70年代,2000年之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當時,石斑魚苗種主要靠自然捕撈和從國外進口,養殖產量不足2萬噸。進入21世紀,我國在石斑魚生殖生長控制和人工苗種繁育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石斑魚苗種培育和成魚養殖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中國水產科學國家海洋漁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黃海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黃海所”)研究員關長濤表示。
在石斑魚苗繁育和新品種培育方面,廣東省起步早,率先實現突破。 2017年,廣東省海洋漁業實驗中心與中山大學、海南大學、海南晨海漁業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虎龍雜交斑”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 “虎龍雜交斑”是我國第一個自主培育的石斑魚新品種。 受到市場歡迎的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石斑魚養殖產量的快速增長。
繼“虎龍雜交斑”之后,2019年,由萊州明博水產有限公司、黃海研究院、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廈門小登水產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培育的“云龍石斑魚”,中山大學榮獲水產新品種證書; 2023年,黃海所、萊州明博水產有限公司、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培育的“金虎雜交斑”將獲得水產新品種證書。 截至目前,我國石斑魚已發現3個新種。 隨著這些新品種的不斷推廣,石斑魚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 2021年養殖產量首次突破20萬噸,占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總產量的11%,位居我國養殖魚類之列。 4號。
“2017年之前,我國石斑魚捕撈量大于養殖產量。2017年,石斑魚養殖產量首次超過捕撈量,隨后養殖產量持續增長。2022年,養殖產量將持續增長。”占總產量的66%。”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海研究院研究員陳松林在肯定石斑魚養殖業成績的同時提醒,我國石斑魚新品種數量仍不足。 這三個石斑魚新品種均是傳統雜交育種,存在種質退化和疾病問題。 多次出現等問題; 未來,應利用基因編輯、基因組選擇等前沿技術,加快突破性新品種研發,打造抗病、高產、優質的石斑魚新品種。 陳松林的團隊已經開始著手安排這項工作。
池塘養殖占主導地位,深海和工廠化養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石斑魚是一種大中型溫水性海洋魚類,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溫水海域。 目前,我國石斑魚養殖具有較強的區域集聚性,主要分布在廣東、海南、福建等地。 其中,廣東省養殖規模最大,占全國產量的48%; 其次是海南省,產量占全國的32%; 第三位是福建省,產量占全國的18%。 從養殖模式來看,以傳統池塘養殖為主。
“從2023年第二季度石斑魚養殖面積來看,池塘養殖占石斑魚養殖規模的94%以上,海上網箱養殖占比不到3%,工廠化養殖約占2%。” 關長濤認為,傳統池塘養殖受到環境壓力和發展空間的雙重限制,未來很難取得更大的發展。 今后,重點發展適合石斑魚養殖的網箱、深海養殖船和工廠化養殖,擴大石斑魚產業規模。
近年來,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研究院、萊州明博水產有限公司等機構和企業的推動下,石斑魚養殖從南方到北方,從北方養殖到北方養殖。北上南下,創新發展種子工廠。 化學養殖、循環水養殖等新技術、新模式,使得起源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的石斑魚養殖逐漸向北方地區拓展。 目前,我國北方石斑魚養殖規模較小,但相關技術已逐漸成熟。
“我們研發的循環水養殖系統可以重復利用海水,海水利用率達到95%以上,而且每天添加的新鮮海水量很少。這意味著在新疆等沒有水源的地區也可以養殖石斑魚。”靠近大海。” 當被問及內陸是否可以養殖海水魚時,黃海研究院研究員曲克明表示,完全不存在技術問題,但需要注意投入產出比。
除了陸上循環水養殖外,深海養殖是海洋漁業的另一個發展方向。 為推動石斑魚深海養殖,專家建議今后應加強適合深海養殖的石斑魚良種選育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培育的“金虎雜交斑”具有生長快、抗逆性強等優點。 這將為我國現代化工廠化、深海養殖提供優質適宜品種,有效促進產業發展。
“水產養殖離不開水產飼料,魚粉和魚油是水產飼料的重要原料,這兩種原料的供應量在2010年達到了頂峰。隨著飼料產量的增加,魚粉和魚油的供應量也隨之增加。越來越稀缺,而魚粉勢必會被其他原料取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認為,提高原料利用率和開發非傳統蛋白質來源是魚粉替代的兩個方向。 這一問題的解決,將有助于緩解近年來石材問題。 斑點魚價格的下跌給養殖公司的飼料成本帶來了壓力。
目前,我國石斑魚養殖已形成“從南到北”的大產業,增加了優質動物蛋白的供應,豐富了國民的“菜籃子”。 與會專家表示,石斑魚養殖業高質量發展涉及石斑魚種業、飼料營養、病害防治、養殖技術、食品安全、冷凍保鮮加工等,需要產學界持續協同創新并進行研究,重點是限制石斑魚產業。 攻克石斑魚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問題,共同推動產業提質升級。
猜你喜歡
- 2023-12-02 (海角旅游)動物冬眠的原因和好處!(建議收藏)
- 2023-12-02 千嶺鄉九廟村農民王韶平打造淡水養殖石斑魚基地
- 2023-12-02 2019年石斑魚海洋捕撈產量為9.74萬噸,同比下降4.13%
- 2023-12-02 蟹黃和蟹膏的區別,你知道嗎?什么是蟹黃嗎
- 2023-12-02 (釣魚技巧)生活中那些值得用的“小藥”
- 2023-12-02 世上最好釣魚小藥,不是蚯蚓?這東西3分鐘開餌,5分鐘上鉤!
- 2023-12-02 釣魚小藥的5個竅門,你都知道嗎?!
- 2023-12-02 (釣魚學堂)小藥的兩個問題,你知道嗎?
- 2023-12-02 玩雷蛙還要加轉環,一看就是一個新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