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亞
在我們臺釣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釣法。比如釣底,飛鉛,行程,釣浮,跑鉛等等。每一種釣法,都是根據當場實際的魚情來選擇的,而不是一味不變。在垂釣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魚情,環境,以及天氣。所謂釣無定律,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合理運用各種釣法,你會收獲更多。
什么是釣行程?
釣行程,就是餌料從入水到落底靜置的整個下擺過程,就叫行程。在此過程中餌料會完成三次下擺動作。第一次下擺是在餌料入水后并帶動上方釣組緩緩下落直至浮漂翻身的過程,接著鉛墜開始緩慢下沉并帶動子線完成第二次下擺,最后鉛墜到位與浮漂達成平衡點時,剩余的子線部分會接著向下擺動,直至雙餌落底后輕輕回彈再次讓鉛墜與浮漂達成平衡。而臺釣技巧中的釣行程,則是在行程過程中產生的吃口。
釣魚新人很容易把“釣行程”和“釣浮”搞混,其實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我們常說的“釣浮”一定意義上就是除釣底層外的“釣定層”,它是建立在魚情穩定的基礎上。經常釣魚的朋友都了解,魚體在不適應水情、產卵期、缺氧時或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時都會出現不同程度離底的表現。而“釣行程”是指從浮漂入水翻身站立開始到浮漂下降到設定的釣目為止的全過程,是在魚情不穩定、魚層亂、魚口亂的情況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種應對辦法。讓餌料不斷緩慢下落,恰恰可以激發起它們進食的欲望。
怎么樣釣行程?
既然我們了解了行程是什么樣的釣法,那么該怎么釣,什么時候釣。
釣行程,可以從浮標和線組調整來入手。
釣行程,我們可以盡量選擇下沉慢一點的漂型,比如棗核和圓球。這樣的漂型,橫切面相當大一點,入水之后,下沉緩慢。另外,我們還可以增加子線的長度,來加大餌料在水里的擺動過程以及時間,來達到誘魚的效果。增加子線的長度,可以適當的把鉛皮座往上推,但是不能推到浮標處,那樣就是飛鉛了,飛鉛是釣水皮,魚在水面上。鉛皮座推到一半,子線長度增加,自然餌料下擺的時候,動作更大,時間更久,也更能讓魚兒有吃食欲望。
一般我在垂釣過程中,如果出現截口,不管是臨底截還是半路截,我都會相應調整浮標,推行程。再有,口差,口弱的時候,也可以適當推下行程。我這是個人的垂釣習慣,不建議跟隨。
釣無定律,合理運用,你才能有更好的收獲。
- 上一篇: 在家收拾一下個人自制擬餌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05 在家收拾一下個人自制擬餌
- 2024-01-05 寒冬臘月魚歸巢,刀槍入庫做彈藥
- 2024-01-05 閑來無事做線組
- 2024-01-05 我國各地區常見釣法介紹——各有所長
- 2024-01-05 手工蘆葦電子漂制作流程。僅供參考
- 2024-01-05 搞一個玩海竿的小東西
- 2024-01-05 以漁會友之:拋竿釣打窩器
- 2024-01-05 新手筏竿套裝,說說使用心得順便改改支架。
- 2024-01-05 大多數釣友都不知道魚竿為什么不足尺,你現在用的釣竿足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