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首頁 > 路亞

牛頓說:選漂調漂我在行

kaifamei 2024-01-05 路亞 評論

有這么一個故事,三百多年前的一天下午,23歲的英國小伙牛頓又一次空軍回家。這牛頓很頭疼,天入秋了,魚口比較差,原來的調四釣二不靈了。連續兩天空軍讓牛頓心很累,感覺都不愛了。剛好路邊有顆蘋果樹,牛頓就坐在樹下掏出手機,上網學習下大師們怎么調漂。一陣風吹過,一顆蘋果顫顫巍巍晃了幾下,蹦蹬掉了下來砸在了牛頓頭上。這一砸不要緊,直接給牛頓腦袋開了瓢…啊噢是開了光,調漂思路立馬清晰了許多。很多年后,牛頓回憶起那個微風的下午,蘋果砸下來的瞬間,總感覺有一個白衣老頭在眼前一晃而過。筆者經比對后推測,白衣老頭極有可能是釣魚老祖宗——姜子牙!

故事講完了,經筆者研究發現,這個故事真實性比較高。因為牛頓后來講了很多選漂調漂的理論,個人認為很實用,下面由我慢慢轉述。

首先是牛頓浮漂第一大定律:魚吃口是浮漂產生動作的前提條件。這個不用說了,現在成了常識,漂的作用就是看魚口,反過來說,有魚吃,漂才會動(撇掉風、流水等自然因素)。

牛頓浮漂第二大定律:魚口越重,漂相越明顯。這個感覺也不用講,魚口輕漂相輕,魚口重漂相重,似乎也是鐵律。然而,聰明的牛頓又深入研究了下,然后發現了驚人的頓口定律(劃重點):頓口明顯程度跟浮漂的重量成反比,跟魚口的輕重成正比!公式如下:

乖乖,這不得了了,回想起那個蘋果砸腦袋的午后,空軍的原因找到了:浮漂太大!筆者作為牛頓點名的轉述者,有義務給廣大釣友解釋下這個定律。大家都知道,一個物體想要動起來,必須有人去推,想像一下打秋千,一個小孩重30斤,坐在秋千上你去推,輕輕一推就能蕩起來而且蕩得很高。如果換一個200斤胖子坐上去,你再輕輕推,那可能胖子也就是晃了晃。也就是什么,慣性!物理上講,質量大的物體,慣性大。通俗理解重量比較大的物體想要動起來就需要克服更大的力,自重大的漂想要有更大的漂相,就需要更大的吃口!

看完大家明白了嗎?天冷了為什么大師都教你選吃鉛小的漂。吃鉛小,整個線組重量小,慣性也小,魚吃口輕也能出現有力的頓口!

然后,總結了兩大浮漂定律的牛頓還不滿足:選漂是沒問題了,但是調漂也是難題啊。想來想去,牛頓總結了浮漂第三定律:整個線組受向上的浮力和地面支撐力,以及向下的重力。向上向下的力相互平衡。公式如下:

F浮+F支=G(重力)

可惜的是,牛頓同學因為提出了前兩大定律,已經躋身大師行列,每天拜訪的釣友排隊拍到了英吉利海峽,這第三大定律提出后也沒有更多精力去研究調漂。不過不用怕,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噢,不對,這個才人比牛頓更早,這同學活在2200年前,名字叫做阿基米德,就是要釣地球的那個老頭。

這同學每天釣魚都釣瘋了,甚至跟人說用月球當餌能把地球釣起來,你說瘋不瘋。不過做為瘋狂的釣魚人,阿基米德也發現了一個浮漂的大定律:浮漂浸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跟浮漂水下部分排開的水的重量相同!

這牛逼了,兩千多年錢釣友就這么厲害了?誰信吶,一只浮漂那么小,你怎么說都有理,反正我驗證不了!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想的,1800年前出了個歷史上年紀最小的釣友,大家都認識,曹操他小兒子,曹沖!乖乖,這小朋友不簡單,直接對阿基米德提出了質疑,質疑后驗證方法很簡單,船稱大象!這個稱法不說了,中國人都知道。據說稱完之后小曹沖狠狠抽了自己一耳光,說了一句“阿基米德那老頭說的對”,然后就永久封竿了。

說到這,有的釣友可能聽不太明白了,這啥,這啥,這又是啥,能不能說明白點。能,當然能!

大家都知道,漂尾有粗有細,粗細除了對眼神有要求之外,對釣魚也有影響。最大的影響來源于一個事實:漂尾在水里有浮力!這個浮力的大小就符合阿基米德原理:漂尾越粗體積越大,浸到水下后浮力越大!也就是說,同樣調二釣二,細漂尾出現一目頓口所需要的力要小于粗漂尾!

好了,說到現在,應該很明白了,不同的魚情選漂很重要。舉例:天冷,魚口輕,選用吃鉛小的細尾漂沒毛病。天熱,鬧小魚,選擇吃鉛大的粗尾漂過濾小信號沒毛病。釣大魚,用吃鉛大的粗尾漂過濾雜口沒毛病!

當然,僅僅是上文提到的幾位大師,遠遠解釋不了的選漂調漂的真諦,后來的表面張力(不知道哪位大師發現的)、密度(也是阿基米德同學提出的)、阻力(牛頓貢獻比較大)等理論相互綜合,才慢慢完善了我們現在的選漂調漂理論。

當然,理論是理論,實際是實際,理論學會了,實際應用上就得活學活用,遇到復雜魚情復雜水情就得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選擇最合適的浮漂,采用最合適的調釣來應對。

對牛頓等大師的調釣理論還有不明白的釣友,可以給我留言或者私信,咱私下再討論下,說不定也能成為牛頓一樣的家喻戶曉的垂釣大師!

Tags: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鯽魚 餌料 鱸魚 路亞 海釣 競技 北京 比賽 手竿 海竿 野釣 拋竿 翹嘴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