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路亞
閑來無事,繼續跟大家聊釣魚。
這一次我們就聊一聊說不盡的漂。
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魚餌和魚兒在水底的所有變化,我們都需要借助浮漂來了解。而我認為釣魚的魅力,就在于水底的未知和變化。
在這里我們不討論浮漂材質的靈敏度,不討論漂型是如何變化又是如何起作用。單純的討論一下調與釣。
事前明確一點,很多人平時注意到但是釣魚的時候容易忽略的。物體入水后的向下的合力=自身重力—所受浮力,也就是入水后重量遠小于你入手的感覺,鉤漂線餌都如此,尤其要理解到鉤子和餌料上。
首先說一下調。調漂的目的是把浮漂和線組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簡單來說,先不考慮線的重力,浮漂水面以下部分的減去自身重量的浮力等于鉛墜和雙鉤的重力(帶鉤半水)。達到這種平衡后,無論我們上下推拉浮漂,在鉤觸底之前浮漂的目數是不應該變化的。
在這種理想狀態下,當一鉤躺底一鉤懸浮的時候,浮漂多出來的目數,就是單鉤的重量,這就是秤鉤重。
當你是不帶鉤半水調釣時,掛上雙鉤后露出的目數,被不帶鉤時的目數減去得到的就是雙鉤的重量。
無論是帶鉤還是不帶鉤,調的過程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點就是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碰到底。
在做完上面的步驟后,剩余的目數,就是我們調的目數,根據自己的喜好增減鉛皮就是了。
這個時候各種力的關系,浮漂水下的浮力=浮漂自重+鉛墜+雙鉤的重量。
在非理想狀態下就要考慮主線和子線的重量問題。我想說的是,新手完全可以忽略這個問題,至于為什么,后面寫。
接下來說釣目。調釣目的關系基本可以概括為,調目釣目正差越大,雙鉤在水下收到的上牽力越大,在外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越容易反應雙鉤在水下的動作,即越靈。調釣目正差越小甚至出現負差即釣目高于調目,雙鉤在水下收到的牽引力越小,雙鉤在水底的動作傳導過程損失就越大,即越鈍。
知道相互之間的關系不難,難得是你得知道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雙鉤在水底的狀態。
先從兩個極端看:
1、掛餌后雙鉤離底。原因是雙餌入水后向下的力=調目—釣目,這個時候想釣底的方法就是上推浮漂,直到釣目高于調整前離底時的釣目時開始單鉤觸底,釣目的升高的過程就是雙鉤由離底到單鉤觸底再到雙鉤躺底的過程。雙鉤躺底后繼續上推浮漂,你會發現釣目升高幅度不明顯,且子線越細這種升高的幅度越不明顯,而子線在這個過程中彎曲程度越來越大。
2、鉛皮躺底(非觸底),子線雙鉤完全躺底。此時浮漂水下部分的浮力不足以拉起鉛墜的重量(把鉛皮上的兩顆太空豆打開,就是我們的跑鉛釣法,此時在合理的范圍內浮漂浮力越小反應動作幅度越大,在此不細聊)。此時有一個關系需要注意,水深≦釣目以下到鉛皮的線長。之所以會線長大于水深,是因為鉛皮過重可能會導致線組在水下呈斜線狀態向前(所以重鉛找底要注意鉛皮的重量略大于浮漂的浮力最好)。
從鉛皮躺底的過程,開始剪鉛皮。在剪鉛皮的過程中,隨著鉛皮的重量變化,浮漂目數由一開始的不變(鉛皮重量仍大于浮漂水下部分浮力),到浮漂目數明顯增加(此時鉛皮由觸底慢慢離開水底),在第二階段的過程中,子線的受力由完全感覺不到浮漂的作用,直到子線從躺底到彎曲再到拉直開始上鉤感覺到浮漂的浮力,最后到下拉浮漂雙鉤離底。整個階段也是由極鈍到靈敏到釣浮的過程,涵蓋了調漂的受力所有狀態。搞明白了這個過程,你也就明白了調釣的狀態。
下面說一下容易讓人不會調漂的幾個因素:
第一,線的重量。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線組入水后在壓水線的情況下,無論你怎樣調整浮漂,浮漂收到的來自線本身的重量是一個恒定不變的,因為壓水線之后浮漂受到的來自線的重量的兩個位置,漂座的上部和下部,其作用力都是向下。想象一下你用手舉著一個短繩,在短繩不落地的情況下無論你手握短繩的哪個部位,你付出的力都是恒定的。
第二,鉤的重量。鉤型不同,鉤條粗細不同,鉤的密度不同,鉤的大小不同,導致的結果就是雙鉤對浮漂造成的結果相差很大。可能兩個鉤就把調目整個都壓到水里了,也可能兩個鉤的重量不足以壓下一目。
第三,餌料的重量。不同的餌料狀態,有加輕麩比重輕的,也有粗顆粒比重大的,拉餌密度小,搓餌密度大,對調釣目的影響跟魚鉤大小一樣,需要自己對餌料有足夠的熟悉,必要的時候秤餌重和鉤重心里會更有底。
????最后說一下重點。調目釣目找的是一種狀態,在作釣的過程中要根據魚口和空桿的情況不斷上下調整,找一個最合適的關系,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這個關系都可能是不同的,要視情適時作出改變。
最后的最后,以一個理想狀態下量化的例子,來結束此篇。
條件:單鉤水下重=1目
?????單餌水下重=1目
?????帶鉤半水調目=5目
結果:雙鉤掛餌不推浮漂釣目=3目 ??此時狀態為鉤餌離底
?????上推浮漂至釣目微大于3目 ???此時狀態應為下鉤輕觸底
?????上推浮漂至釣目=5目 ?????????此時狀態應為下鉤躺底上鉤懸浮
?????????上推浮漂至釣目=7目 ?????????此時狀態應為雙鉤躺底
?????????在此基礎上繼續上推浮漂,子線彎曲,釣目變化應該不明顯,且子線越細這種變化越不明顯。直到鉛皮開始觸底。
理論雖枯燥,卻是知道實際操作最有效的東西
- 上一篇: 【學釣技】響應號召,宅家DIY擋針就到這里來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2024-01-05 【學釣技】響應號召,宅家DIY擋針就到這里來
- 2024-01-05 [學釣技]二:淺談配制釣餌應該注意的事項!
- 2024-01-05 宅家d個魚鉤收納盒,齊心抗疫!
- 2024-01-05 【學釣技】早春釣魚技巧之“九字真經”!
- 2024-01-05 【學釣技】關于拋竿底釣,翻板鉤+方塊餌應用的一些個人經驗分享
- 2024-01-05 【學釣技】魚兒頂漂提竿不中魚,是哪些問題導致。
- 2024-01-05 鉤距多少合適?臺釣高手泄露不同魚鉤鉤距技巧
- 2024-01-05 冬季應選擇什么樣的天氣出行?
- 2024-01-05 【學釣技】跑鉛釣法的實際運用,魚情、水情較為適合跑鉛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