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亞
披針文昌魚 | 漢斯·希勒瓦爾特/維基共享資源
震驚世界的廈門文昌魚
1920年代初期,廈門大學剛剛成立,時任校長林文清先生就廣納海內外海洋科學專家。 美國人索爾·萊特受邀擔任生物學教授。 賴特教授經常去海邊考察。 有一次,他到廈門六五店考察,驚奇地發現這里的文昌魚成噸出售。 和銀魚干、蝦米一樣,文昌魚也是這里的食材。 1923年,他在《科學》上發表了《中國廈門大學附近的文昌魚漁業》,興奮地向世界各地的同仁報告了這一發現——生物學同仁有福了,這里有取之不盡的文昌魚!
廈門分布文昌魚標本|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平臺
放眼世界,文昌魚產量豐富、足以形成漁業的地方只有廈門海域,特別是六五店地區。 這里捕撈文昌魚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起初,文昌魚因其個頭小、肉質軟而不受食客青睞。 直到炒、煎雞蛋等新吃法的出現,人們才逐漸發現了文昌魚的獨特味道。 尤其是烤干文昌魚出現后,文昌魚的價值大大提高。 到民國初年,文昌魚已成為廈門的名優商品,并遠銷東南亞各地。
文昌魚是當地傳統食材 | 華南師范大學
滿足文昌魚這樣挑剔的客人一點兒也不容易——海水不能太咸太鮮,水溫冷熱適中,水流不能太快,風浪不能大。太強了,化學污染物太多也不起作用……最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害羞的小動物(它喜歡把自己埋在海底的沙子里,探出頭來過濾食物),它有對基質的要求非常高:小時候喜歡比較細的沙子,長大了就喜歡摻有細沙子。 一些粗砂,最好混有少量貝殼碎片,以利于鉆探和呼吸。 廈門對于文昌魚來說就像是“海洋中的明珠”,為它們在茫茫大海中繁衍生息提供了天堂。
白色部分是文昌魚的性腺| 喬迪·加西亞 / 國際生物科學雜志 (2006)
日歷女孩的推薦
如果你仔細觀察這些小魚的照片,你會發現它們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頭和眼睛。 “顧名思義”的小眼金絲觸須(bá)有頭有臉,卻選擇失去了眼睛。
一張讓人理智急劇下降的“蒼白臉” | 關愛于
關注下方公眾號,回復物種日歷【小眼金絲須鲃】,了解這種小魚為什么放棄了原來的大眼睛。
魚干也是受保護動物
隨著廈門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片生態優越的海域發生了一些變化。 1955年,高積海堤建成,首次將廈門島與大陸連接起來,極大地便利了人員、貨物的流通,為廈門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受限于當時的科技條件,修建海堤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無法充分展現。 海堤建成后,該段海域被堵塞,海水無法流動,導致附近文昌魚漁場沉積大量泥沙。
除海堤建設外,新城建設、填海造地、道路建設、人工海灘等基礎設施項目都需要大量海砂作為材料。 受利益驅動,不少采砂單位在未取得相關許可證的情況下,在廈門沿海大量采挖海砂。
文昌魚對棲息環境要求非常高 | 華南師范大學
另外,文昌魚生活的海域原本是廈門市重要的水產養殖區。 一方面,灘涂和淺海文化侵占了文昌魚的棲息地。 另一方面,養殖過程中未吃完的飼料和動物糞便堆積在海底,在海域沉積大量污泥,使水質惡化。
牡蠣養殖| 土沖創意
就這樣,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文昌魚所喜愛的松散礫石被致密污泥所取代,曾經“伊甸園”般的棲息地已不復存在。 1956年以前,文昌魚年產量一般為70-150噸。 到1969年,僅捕獲了2.23噸。 隨著資源急劇減少,生產經營逐漸停止。 這種閩南人餐桌上的“魚干”已逐漸成為瀕臨滅絕的物種。 1988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文昌魚被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文昌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物種| 華南師范大學
“看不見”的保護動物?
為了緩解文昌魚面臨的生存危機,1991年,廈門市政府批準建立了我國最早的文昌魚保護區——廈門文昌魚自然保護區,并于2000年升格為國家級保護區。廈門多家海洋科研院所也在積極開展文昌魚的人工繁育。 2005年和2008年開展的文昌魚放流活動中,共放流了數十萬尾文昌魚魚苗。
廈門黃厝海域是國家文昌魚保護區核心區 | 圖片來自網絡
但與體態優美、內置微笑濾鏡的廈門標志性海洋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相比,身長只有幾厘米、外表不起眼的文昌魚很難讓普通大眾看到。注意。 今年夏天,廈門海灘流行“挖蛤蜊”。 在文昌魚保護區核心區黃厝海區,每天都有數千人來到這里。 冰淇淋勺、塑料鏟子、電風扇罩、各種挖蛤蜊的“神器”依次應有盡有。 ,同事朋友們都發揮自己的技能,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漲潮之后,大家收獲頗豐,但這片海灘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食用價值的多毛類、甲殼類和貝類的尸體被留在海灘上。 喜歡潛入沙中濾食的文昌魚也被留在海灘上。 跑不了的。
網上隨便搜索“廈門爬海”、“廈門挖蛤蜊”的視頻——挖的是蛤,破壞的是文昌魚的棲息地| 圖片來自網絡
后來,在環保組織、政府機構、執法部門等各方的努力下,這股“熱潮”逐漸平息下來。 文昌魚在這個星球上頑強地生存了五億年。 它能否像這首童謠所說的那樣,繼續在這片海域生存下去,未來仍然掌握在我們手中:
“文昌魚,好奇怪啊
頭小,尾尖。
如此嬌氣,如此刻薄
真好吃,真好吃
同安六五店
這是伊拉克生存的良好地理位置”
日歷女孩的推薦
中國沿海還有一種看起來非常古老的物種——鱟(hòu)。 最神奇的是,他們的血液是藍色的。 為了提取試劑檢測所需的物質,不少鱟被“無償捐贈”。
關注下方公眾號,在物種日歷回復【中華鱟】,了解這種奇異瀕危的藍血生物。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
- 上一篇: 野釣鯉魚用什么餌?看看這6個配方
- 下一篇: 蟹味上桌百味淡的季節,您一定饞螃蟹了吧!
猜你喜歡
- 2023-11-07 蟹味上桌百味淡的季節,您一定饞螃蟹了吧!
- 2023-11-07 野釣鯉魚用什么餌?看看這6個配方
- 2023-11-07 藝敏物種日歷1774年,文昌魚一尾文昌魚標本震驚世人
- 2023-11-07 什么是一鯨落萬物生?一個鯨魚的死亡,帶來了大海萬物的生長
- 2023-11-07 生于海,反哺海——鯨落的奇特生態現象
- 2023-11-07 一鯨落萬物生的完整句是什么?
- 2023-11-07 鯨魚的消失對未來海洋生態系統占有重要地位的意義
- 2023-11-07 文昌魚動物起源和進化有著重要價值嗎?
- 2023-11-07 (釣魚學堂)野外野生大鯉魚的餌料配方及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