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大家好,我叫肖洛。 我專注于觀賞魚養殖技術。 歡迎關注我。
大約一個月前,一位魚友幾乎每天都會在他的魚缸里死一條魚,其中包括紅劍尾魚、孔雀魚和迷你鸚鵡魚。 死魚的體表和鰓看上去都完好。 他問我這個。 是什么原因。
這位魚友提供的信息:開缸才一個月。 加熱棒每天24小時開啟并保持在28℃。 溶解氧充足。 一些硝化細菌是隨機添加的,沒有使用任何藥物。
按照小羅的說法,應該是水質有問題。 要么是氨氮超標,要么是亞硝酸鹽超標。 但他沒有測量氨氮和亞硝酸鹽的試劑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暫時還不好說是什么原因,但他立即在網上購買了檢測試劑。
當時小羅告訴他,可以換一半的水,添加0.01%的海鹽或粗鹽,然后停止喂食。 然而,這位魚友有著強烈的求知欲。 他說要等試劑到了再檢測一下水質,于是又等了兩天,沒有換水。 缸里的魚幾乎都死了。
檢測結果為亞硝酸鹽超標。 測試的溶液呈深紫色,就連比色圖都有些多余。 在這種情況下,魚的死亡就不那么不明朗了。 只是肖洛有些好奇。 迷你鸚鵡魚和孔雀魚可以養在一起嗎? 這種方法并不可取。
上圖是迷你鸚鵡魚死亡時拍攝的。 基本上沒有理由從體表看出來。 如果想知道魚生病或者死亡的原因,就得觀察它們在水中的行為,根據各種情況來判斷,因為魚一旦離開水,我們就很難觀察到它的癥狀。
觀賞魚感染疾病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四個因素:環境因素、生物因素、人為因素和魚體自身因素。
1、環境因素
其實環境因素小羅之前就說過,會影響觀賞魚健康的環境因素主要有水溫、水質等。
(1)水溫
魚是變溫動物,即冷血動物。 他們沒有調節自己體溫的機制。 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 然而,魚類對水溫的變化非常敏感。 水溫的高低直接影響觀賞魚的生長和生存,它們應對水溫突變的能力極差。
當水溫急劇上升時,觀賞魚的新陳代謝率也會迅速上升,對氧氣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加。 然而,此時水中的溶解氧量正在減少(溫度越高意味著溶解氧越低)。 。 因此,此時可能會導致觀賞魚缺氧,引起行為改變,如失去平衡、食欲不振等。 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身體受損、感冒、抗病能力減弱,甚至直接死亡。
當水溫急劇下降時,觀賞魚的新陳代謝率也會迅速下降,體溫也會下降。 如果水溫低,觀賞魚產生的熱能可能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可能使紅細胞變性,導致承載能力喪失。 氧氣容量,導致觀賞魚呼吸困難。
總之,無論氣溫急劇升高還是急劇下降,都對觀賞魚不利,嚴重時可直接導致死亡。 不同種類的魚對水溫的要求不同,所以我們在一起飼養觀賞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溫度相近的魚。 換水時,新舊水溫應保持平衡,最多控制在1~2℃。 如果超過3℃,魚可能會死亡。
當你的魚缸里不斷有魚死的時候,你可以先想想這幾天的氣溫是否有較大的變化,主要是換水時是否控制住了溫差,這樣更容易確定疾病或死亡的原因。
(2)水質
魚生活在水中,水的質量直接影響觀賞魚的健康和生長。 影響水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pH值、溶解氧、透明度、氨氮、有機鹽等理化指標。 當然,水溫也是影響水質的因素。
每種觀賞魚對水質的要求不同。 只要在合適的范圍內,觀賞魚就會生長發育良好。 但一旦水質環境惡化,很可能會導致觀賞魚患病或死亡。
比如氨氮含量超標,或者亞硝酸鹽含量超標,魚可能會陸續死亡。 嚴重時,可能會因急性中毒而死亡。 我們甚至無法從魚缸和魚身上觀察到原因。
另外,如果換水時新舊水的酸堿度和硬度發生突然變化,也很有可能造成觀賞魚的身體損傷、免疫力減弱,甚至直接死亡。
當水溫良好但魚陸續死亡時,可以檢測水中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的含??量是否超標。
如果在室外池塘飼養觀賞魚,池塘基質的質量也會影響觀賞魚的生長和健康。 不過我們一般都是在水族箱里養的,所以小洛就不詳細介紹基質了。
2、生物因素
這是引起觀賞魚疾病的主要因素。 我們把引起魚病的生物體統稱為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 當然,也包括一些原生生物,比如水螅、水生昆蟲甚至藻類。
一般來說,由真菌、細菌、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如真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性敗血癥、水霉病等,大多起病急、傳播快,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 一般傳染病都有明顯的體表特征,可以用肉眼觀察到。 疾病早期的治療還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中期就比較難治療了。
寄生蟲病的特點是發病和傳播速度相對較慢,發病率和死亡率相對較低,但這是以早發現、早治療和良好的治療條件為基礎的。 比如白斑病,如果發現早,通過水溫和藥物治療,并不難治愈; 但如果沒有加熱棒,沒有備用治療藥物,幾天后可能不會死,但再治療就很難了。
當水質惡化時,病原體的生長繁殖速度會加快,致病作用更加明顯,傳染性也更強。 因此,保持水質穩定、良好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水質好,魚才會少生病或不生病。
慶幸的是,無論是傳染性魚病還是寄生性魚病,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以便及時治療。 急性傳染病大規模暴發也可能體表無異常,如出血性敗血癥。
3、人為因素
主要是操作不當引起的機械性損傷和飼養不當引起的營養性疾病。
(1)操作不當
例如換水、清洗、釣魚時,操作不當可能會導致魚跳出或撞到枯木、石頭等,造成鱗片脫落、魚鰭損傷或魚流血等機械損傷。身體。
這樣的魚很容易感染疾病。 水中的細菌、真菌、霉菌或寄生蟲可以通過傷口侵入魚。 例如水霉、爛鰓病等通常都是通過這種途徑感染的。
另外,新買的魚和水草可能含有病原體。 如果未經消毒檢疫就放入魚缸,往往會將病原體和害蟲引入魚缸,危害其他魚類的健康。 例如,新引進的魚類容易感染白斑病,水草上常附著有螺卵或蟲卵。
(2)喂養不當
飼喂不當主要表現在飼喂過多或過少、飼料品種單一、飼料腐敗變質三個方面。
過量喂食會導致觀賞魚消化不良,從而導致腸炎,尤其是像錦鯉、金魚這樣沒有胃的觀賞魚。 投喂過少,可能會導致觀賞魚體瘦、體弱、免疫力下降。
長期投喂單一品種的飼料,會導致觀賞魚缺乏某些營養成分,容易發生營養性疾病。 例如,缺乏蛋白質會導致觀賞魚枯萎病; 缺乏鈣、磷等礦物質會導致觀賞魚佝僂病、彎曲; 缺乏維生素C會導致觀賞魚脊柱彎曲。
而如果投喂的飼料變質,不僅會破壞水質,還會促進細菌繁殖,直接導致觀賞魚患病,如細菌性腸炎等。
我們在喂食時,最好堅持“定時、定位、質量、數量”四個原則。 具體投喂量沒有標準。 一定要憑經驗來判斷,最好不要留下殘餌。
4、觀賞魚本身的因素
一些觀賞魚,尤其是新引進的觀賞魚,可能會無故死亡。 水溫、水質都正常,魚的身體沒有問題。 這很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年老、體力衰退等。
一般來說,適當運動的人往往比缺乏運動的人更健康,而且身體的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 觀賞魚和我們人一樣,自身的健康狀況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些魚更強壯、更健康,而另一些則更小、更弱。
觀賞魚的鱗片、皮膚和粘液能抵抗病原體的侵襲。 體表未受損的健康魚類,病原體很難侵入。 而當病原體侵入魚體時,通常會有一道屏障。 它們會被魚體內的吞噬細胞吞噬,將白細胞吸引到受傷部位,將病原體一起吞噬,然后表現出炎癥反應。
但當魚體瘦弱或年老體弱時,魚體的免疫力比較低,吞噬細胞和白細胞就很難阻止病原體的生長繁殖,局部病變會慢慢擴大。 當超過魚的耐受力時禁用,可導致發病和死亡。
觀賞魚很少會無緣無故地死亡。 要找出死因,我們可以從分析以上四個因素入手,找出原因。 不過,有時候觀賞魚的死亡是人類無法挽救的事情,所以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猜你喜歡
- 2024-01-22 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家里養了半年的錦鯉突然死了兩條,怎么回事啊,換水喂食很有規律啊,求大師解答,很是心疼啊
- 2024-01-18 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我家的小錦鯉無緣無故死了十來尾,為了什么
- 2024-01-11 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我家錦鯉咋無故死亡啊
- 2024-01-10 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
- 2024-01-08 鯉魚為什么無故死亡,錦鯉總是無緣無故地死去,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