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半水漂白
1.臺灣漁機。 臺灣釣機的精髓就在于它能夠對魚兒進食的信號做出非常靈敏的反應。 釣組的搭配比較精致-----小竿、細線、小浮(流線型長漂、細尾)、輕墜、小鉤、長腦線(系魚鉤的線) )。 至于如何組裝,這里有詳細的圖文說明。 一看就明白了,不用廢話了。
一切還在繼續,就是測試和調整漂白。 一般的文字資料都是介紹如何調四目釣和二目,作為臺釣入門的基礎。 我也用它作為漂移調整的基本參數。 所謂眼睛,就是浮子上的彩色小格子。 一個網格就是一只眼睛。 調整四個格子,就是浮球可以露出水面的四個小格子。 所謂兩眼釣,就是看水面露出的兩個小格子,通過看魚的浮沉和橫向移動來判斷魚是否咬鉤。
這時候,學釣魚的人可能會一頭霧水。 怎么調的是四眼,釣魚的時候卻說是兩眼? 就兩短,不用擔心,這涉及到臺灣釣魚的關鍵和我們老百姓流行的釣魚方法。 我們民間的捕魚方法一般被漁民稱為傳統捕魚。 傳統釣組的吊墜躺在地上。 吊墜的重力大于浮子的浮力。 一般來說,調整浮子的數量以捕獲盡可能多的網格。 臺灣釣魚墜懸浮在水中。 它的重力小于浮子的浮力,這是它們的本質區別。
上面說的四眼調節是指調節浮漂時要使四眼露出水面。 兩眼釣魚是指釣魚時露出水面的兩只眼睛,少了兩只眼睛就是餌料的重量,因為前面說過,臺釣組空鉤時是懸浮在水中的。 所以,當雙鉤將餌料放入水中時(餌料大小合適,大約是黃豆大小),浮漂自然會下沉兩目,水面就剩下兩目,剩下的兩目就是所謂的“釣兩目”。 ,水面上開始出現的四只眼睛,就是所謂的“四眼”。 至此,你應該明白專業說法“調四目抓兩目”的由來了吧?
這四只眼睛怎么調整呢?
1)。 首先,我們將鉛片繞在鉛片底座上,然后將竿子伸入水中探底,即所謂的探底。 如果入水后看不到浮子,請將浮子向上移動,直至浮子尾部與水面齊平。
2)。 然后抬起桿子,將懸浮圖像向下移動(懸浮底座的頂部和底部有兩個太空豆),但暫時不要移動頂部的太空豆。 它標志著水的深度,起到定位的作用。 稍后修整鉛片時會用到。
3)。 如果釣組入水后浮在水面上,則將浮漂向下移動。 直到找到上面提到的深度。
4). 提起桿,將浮子向下移動至未移動的太空豆與底鉤距離的一半,小于實際水深。 或者干脆將漂流移到吊墜附近,然后用剪刀修剪鉛皮。 注意:要小心,一點一點地剪,直到浮子露出水中的四個網眼。 至此,四個網格的調整工作就完成了。 如果你熟悉修剪鉛皮的過程釣魚怎么調漂和找底,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調整第5、6個網格。 ,7,8,9,10目。 您還可以調整網格 1、2、3 等。這完全取決于您想要如何調整以及需要多少。 關鍵是要削減鉛皮的重量! 有人可能會問,一目均衡表如何調整? 鉛板很輕。 那么你不會用一大塊鉛代替它并再次修剪它嗎? 你個傻子。 :)
5)。 接下來就是臺釣調漂的重點,找底。 這時候就需要準備一小塊鉛片,用它包住底部的小鉤子。 注意! 一定是底部的小鉤子! 然后將桿子放入水中。 如果看不到浮子,則將浮子向上移動,直到露出開始調節的四眼。 然后提竿,取下小鉤上的鉛片,將釣具放入水中,看看浮漂露出多少目。 如果是四目,則將浮子稍微向上移動,直到浮子露出水面五目為止。 為什么要露出你的五只眼睛? 因為我只用鉛片找底,所以只能大致知道魚鉤在水中的大概位置。 取下鉛片后,因為浮漂的浮力大于下面釣組的重力,所以會上浮,而這個上浮的距離我們是未知的。 如果浮漂很大,如果鉤掛的耳朵大小適中,兩個餌都會被提離地面。 而不是單個餌料接觸地面的最佳狀態。 當浮漂調整到露出第五目的的時候,就意味著水下單鉤真的已經探底了! ! 因為單鉤接觸地面后,腦線的支撐作用打破了四眼在原來懸浮狀態下所維持的力的平衡。 下一步是小心地一點一點地向下移動浮子。 最好等到四眼露出水面后再進行。 注意:一定要從第五目一點點下移到第四目! ! !
6).就是這樣。 最后剩下的就是將浮子向下移動兩只眼睛。 至此,整個漂白調整過程完成。
有的朋友想問,已經調整到四眼了,為什么還需要下移兩眼呢? 哈哈,其實很簡單。 因為我們是調四個目,釣兩個目。 上面說的很清楚了。 四目是空鉤無餌時的狀態,而釣二目則是雙鉤雙耳的釣魚狀態。 這兩個餌團的重量剛好足以讓浮漂沉入兩目,從而達到釣兩目最好、最靈敏的狀態。 當我們調整漂流,剛剛露出第四個目標時,釣機就在水里,底部的單鉤輕輕地擦過地面,就像是未受觸碰的狀態。 如果餌料掛了,那就不是最佳狀態。 我們將浮漂向下移動兩目深,相當于忽略了兩個餌球的重量。 如果我們這個時候掛餌釣魚,肯定是浮漂在調好的四目基礎上沉了兩目,水面保持兩目。 也就是說,兩只眼睛都要釣魚。 此時水下釣組的狀態是下鉤餌團剛剛接觸地面,整個釣組真正達到了最佳狀態。
2、如果想讓釣組的反應慢一點,可以將浮漂向上移動,使一鉤臥水一鉤懸空,或者一鉤橫臥水下一鉤微接觸地面,或者二鉤放置掛鉤。 無論是位于水下的釣組,還是鉛墜以下的釣組,都處于相對最慢的狀態。 如果你想敏感,一切都必須顛倒過來。 這樣不僅在掛餌后保持雙鉤處于懸浮狀態。
3、選好釣位后調漂要注意以下問題:
1.首先,在不減少鉛皮的情況下,將其扔到釣魚點。 這時,它就會完全浮入水中。
2、多扔幾個點試試水底高度是否不等(忘記在哪個帖子上看到的了)(這個很重要!它決定了你這個釣位一天的收獲)
3.移動漂子,使苗尖與水面齊平或一目了然
4、漂流向下移動,縮短水線,向下移動一個漂體(一般來說,一個漂體肯定會長于子線的長度)
5、減少鉛皮直至浮出水面4目(調整4)
6、將魚餌掛在雙鉤上,拋回釣點,看看現在有多少目。 如果是2,說明兩個餌料的重量都是2目。
7、將餌料掛在雙鉤上,拋回釣點,然后移動漂子,直到漂子2目就可以釣魚了(釣2)
注意:第六步是了解底部雙餌的狀態。 個人認為這一步可以省略,不用擔心。
我一般是這樣調釣的:在下鉤掛一塊大鉛片找底,然后將鉛片固定在鉛片支架上,將浮標向下移動10CM左右,將鉛片修剪到需要的調整位置,掛上將食物放在下鉤上以找到底部。 (拿起一個球,將浮標稍微拉起調整眼,然后掛一個與手食大小相同的單鉤,看眼差找鉤差,最后掛一對鉺定釣目,然后用魚嘴找靈鈍[em01]
4、臺釣最常用的調漂方式有空鉤半水調、無鉤半水調、單鉤掛餌調、雙鉤掛餌調。 我來說一下我對空鉤和半水漂的理解。
1. 前提
空鉤半水漂調節要點是腦線長度一致,餌團大小一致。
2.調整漂白
到水邊掛線組。 基本上浮座和底鉤的距離是80cm,因為我們釣魚的水域基本上都是一米以上。
將魚竿扔入水中時,不要將整個魚竿扔掉,因為你不知道水有多深。 就扔80%左右吧。 將主線按入水中并重復兩次。 目的是讓線組盡可能多地接觸釣點的水面。
將浮子插入座中,因為浮子座已經濕潤,會比干燥時方便,而且拆卸和更換浮子也會順利。
再次將竿投入水中,觀察漂浮狀態。 有兩種,一種是浮子完全沒入水中,另一種是浮子指示器(浮標尾部)露出水面。 這兩種情況應該分開對待。
浮入水中時,必須小心、不斷地去除鉛皮。 通過不斷地將竿投入水中,觀察指示器指示的水況。 如果兩目穩定,則為兩目調整; 如果是四眼,就是四目調節。 調整的目數取決于浮漂的種類和型號,以及水情和魚情。 我們今天不討論這個問題。
指示水況時要考慮兩個方面:鉛片是否太輕或水太淺。 驗證方法有兩種:一是將漂座上移半漂距離,將竿扔入水中,看指標是否如前。 如果是這樣,請將其向上移動半個漂移距離,然后重試。 如果有跡象表明目數增大或浮體歪斜,說明鉛墜的重量有點太大了。 可以稍微減少鉛皮,重新開始調漂過程。 其次,漂座上移一半漂后,眼會增大或鉛墜體歪斜。 如果機身傾斜,則抬起桿,將漂座向下移動一個漂體。 再拋竿看指標是否如前。 它與漂移階段的初始設置相同。 除魚塘或池塘外,可繼續調漂。 應立即對極坑或天然水域進行調整。 移動位置。 原因很簡單。 當水深低于80CM時,魚就很難釣到。
基本上空鉤水深80CM調漂(目數可以隨意調節,硬尾漂盡量調4、5目,軟尾漂3目左右),則認為漂移已被調整。
3.找到底部
很多釣友都對找底的問題感到困惑,我也是如此。 無論調整多少次,只要浮相不穩定,你就不可避免地會考慮是否已經抓住底部。 困難不在于能否找到底部,而在于害怕找到底部。
底鉤掛大餌和鉛片是找底的方法之一; 另一種方法是在底鉤上掛橡膠和橡皮泥; 另一種方法是在上鉤掛大餌、橡皮、橡皮泥、鉛片。 但關鍵不是找底,而是怕找底。
眾所周知,在魚塘釣魚時,基本上都會遇到“虛底”,即塘底有一層厚薄不一的粘稠漿料。 如果掛物太重,就用雙餌大一倍,尺寸小一些。 ,自然沉入虛底,使雙餌被鉤住,然后沒入虛底。 雖然看到魚泛濫,卻沒有釣到魚。 自然水域也存在“虛底”,你會遇到水底不平、水底有草、水底有水棉等情況,自然就會有虛底和虛底,而且半以內一個小時后,你就會開始感到困惑。
我的方法是掛雙餌,從調5釣1開始,逐步進階到調5釣5,關鍵是浮在20CM的范圍內。 換句話說,投擲必須準確。 如果根本沒有信號,我會再次減少領先優勢。
4、精神遲鈍分析
空鉤半水調漂方法初定是為了釣底魚,鈍的。
為什么呢,釣友很容易理解,空鉤釣5目,5目釣半水,其實兩個餌料都在水底。 那么,調整5比1時是什么情況呢? 底鉤餌完全觸底,上鉤餌半觸底,因為四眼指示器的“殘余浮力”無法平衡上鉤餌的重量。 (但是雪花粉加多了就很難判斷了)
如果大家都明白我上面說的這個想法,那么調五釣五到調五釣一就是一個從愚鈍到聰明的過程。 而且,調五抓六七,又是一個從沉悶到更生硬的過程。
5、靈活運用,多嘗試,多總結
漂流的“靈性”不是一兩次就能知道的。 不同的水域、不同的節氣,會經歷不同的漂流階段。 需要多使用、多嘗試、多學習。 即使在同一水域或同一塘口,水深和魚的行為也會有不同的浮相。
此外,腦線的粗細和長度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餌料的比重、水線的長短、魚口的生熟程度等都會影響浮相。
因此,要多釣魚,多嘗試,不要只是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
5、前段時間回湖北,連續練習釣魚20多天。 在尋找底部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問題。 前天搓餌找底后,拉餌就開始釣魚了。 因為釣魚太好了,一直找不到口。 我一點一點地把標記往上推,推了二十厘米,終于找到了底部。 我調整了三眼魚線,給三眼魚線加了一根線,但是看起來要么沒有動靜,要么有動靜但是空竿。 我不得不再次檢查標記,但發現我昨天調整了它。 原本好的三眼浮標變成了兩眼半眼。 為了解決這個找底問題,我看了盧中勝、王兵、趙剛(他們在全國釣魚排名都很高)的找底方法,也和他們一起討論了一下,一致認為將鉛片放入鉛片固定器或連接環上找底更快、更準確,而且也能清晰地看到魚鉤在水底的狀態。 個人認為連接環內放入鉛片比較好。 找底更準、更快捷,免去鉛片座剝落的麻煩。 具體方法是:將大約雙鉤重量兩倍的鉛片卷到連接環上,將雙鉤摩擦到雙餌嵌套帶上找底。 在底部,連接環直接通入水底。 提竿后,搓雙餌,將浮標向上拉,再次投入,直至浮標尾部露出水面,達到調整的目數。 至此算是完成了整個找底的過程。 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什么這種找底的方法會讓你知道自己在釣什么:用浮標坐標到浮標尖端的長度來記住長短的長度是浮標的哪個網格子線到達距離(假設餌重等于單鉤重量)。 上面的太空豆不動,留下作為標記。 如果浮標被拉低短子線的長度,則雙餌已觸底。 如果浮標被拉下長子線的長度,則單餌已觸底。 如果子線的長度超過一厘米,子線就會在底部。 下面彎曲一厘米,超出子線長度兩厘米。 子線向下方彎曲兩厘米。 釣巧到什么程度,釣鈍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 即使找到底部,魚眼仍然存在。 需要進行微調,因為必須考慮到池底的不平整和浮泥。
- 上一篇: 釣魚入門級魚竿的價格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檔次
- 下一篇: 江邊釣魚技巧:漁具和餌料江邊提釣的好地方
猜你喜歡
- 2024-01-10 釣魚怎么調漂和找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