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圖片
席卷全球的熱浪正在塑造新的自然和生態。
雖然人類還可以躲在空調房里喘口氣,但大多數生物卻在默默承受著熱浪。
今年夏天,南京有一只中暑的老鷹掉進河里。 西湖山間溪水旁,聽不到蛙聲。 小區樓下的蟬鳴不再喧鬧。 甚至惱人的蚊子似乎也很少見。
傍晚的濱江跑道上人少了。 路邊的櫻花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曬傷。 行駛在高架路上,盛開的玫瑰花也已經聚集了花瓣,枯葉也紛紛落下……
被烈日灼傷的不僅僅是人類。 在城市的一些角落,一些物種消失了,仿佛最關鍵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被輕輕推倒。 植物和動物,無論是野生的還是家養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浮出水面的只是冰山一角,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連鎖反應。
8月11日,杭州,西湖龍井一級保護區茶山大面積覆蓋防曬網。 視覺中國供圖
消失無形
上天柱大水池的火蜥蜴家族已經消失了。
上天柱有一個大水池,里面棲息著許多東方鯢。 這是浙江省種類最多的火蜥蜴。 這種古老的生物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可以在有溪流的野外找到。
今年,火蜥蜴的家園消失了。
這是沉丘今年做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看到的。 曾經清澈見底的水池,如今已經沒有了一絲水汽。 池邊的巖石上已經長滿了雜草。 它完全依賴于水池,不能在陸地上使用。 走了太遠的火蜥蜴已經看不見了。 沉丘幾乎可以斷定,她拍到的火蜥蜴已經死了。
以前,還沒靠近水池就能聽到青蛙的叫聲。 現在,你可以看到西湖群山、靈山等地都很安靜。 沉丘和他的團隊在杭州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已經三年了。 水源是這樣的。 這是她第一次遇到缺貨的情況。
生物都離不開水源。 如果你沿山尋找野生動物的蹤跡,你會發現,在缺水的山腳下,往往什么也找不到。 越高,有水的生物就越多,水蒸氣也就越多。 有蟬鳴,有鳥飛。 水支撐著兩棲動物,形成生物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今年的高溫和少雨,讓依賴水生存的火蜥蜴、青蛙和蛇,失去了生存的基礎。
沉丘說,他們正在努力與高溫賽跑,發現并記錄更多物種。 然而,高溫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卻是致命的、無聲無息的。
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過去四年出生的海龜都是女孩。 因為烏龜的性別是由孵化時的溫度決定的。 當溫度低于27.7℃時,產下的龜為雄性; 當溫度在31℃以上時,孵出的龜是雌性; 如果這里的溫度波動,就會生出一窩小海龜。 會有女性和男性。
比海龜更痛苦的是鳥類,因為它們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今年夏天,拉斯維加斯莫哈韋沙漠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需水量增加30%,體型較大的鳥類每天需要多捕捉60到70只蟲子才能滿足對水的需求,這對它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體力損失巨大。 結果,沙漠中紅隼、草原隼和火雞禿鷲等掠食性鳥類以及山雀等食蟲鳥類的數量有所下降。 高溫間接導致莫哈韋沙漠物種豐富度下降43%。
根據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如果全球氣溫上升1.5℃,所研究的105,000個物種中約6%的昆蟲、8%的植物和4%的刺將受到影響。如果動物失去適宜的生存環境,氣溫上升2℃,18%的昆蟲、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動物將受到影響。 由此產生的氣候變化還將導致高緯度苔原和北方森林的退化,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將導致海洋酸化,從而威脅從藻類到魚類的大量生物種群。
那里的火蜥蜴家族可能再也見不到了。 受訪者提供
肉眼可見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小動物中暑了
“如果野生動物開始向人類求助,那將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現象。”浙江省野生動物繁育救助中心的張旭博士說。 動物生病或受傷時就會躲起來,這是動物的天性,往往只有當它們處于非常糟糕的狀態時,人們才可能發現并“撿起”它們。 高溫擠壓了動物的生存空間,導致它們有意無意地侵入人類的領地。
今年,張旭醫生治療了一只小貓頭鷹。 被發現時,其在小區空地上昏迷不醒,左腿骨折。 這不是它應該出現的地方。 張旭猜測,可能是貓頭鷹在覓食時中暑暈倒,摔斷了腿。 這只貓頭鷹已經被放在24小時空調的貓爬架上兩個月了。 雖然它越來越肥碩,但它畢竟是野生動物。 張旭說,當它的爪子能抓住地上的食物時,就會被放生到野外。
越來越多的小動物中暑了。 今年,張旭收治了三只羊駝,都是因為中暑。 張旭家陽臺上養的佛羅里達寵物龜幾乎不吃東西了。
魚缸里的熱帶魚也遭受著高溫的困擾。 氣溫超過35℃,“熱帶魚熱死”的新聞頻頻出現。 在巫山花鳥市場,一位熱帶魚賣家的老板今年賣了很多特制的粉絲。 在魚缸上,水蒸發以散熱和降溫。
飛進辦公室避暑的蝴蝶,需要澆水降溫的小豬,是群體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 然而,即使在精心照料下,有些動物也會因中暑而猝不及防地離開主人。
陳結義家的加菲貓今年夏天沒能活下來。
陳結一家的加菲貓帕芙沒能熬過這個夏天。 兩年前,普普生了一場大病。 嚴重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癥使他情緒低落。 醫院建議陳結義對他實施安樂死,但普普活了下來,變成了一個十斤重的小胖子。 然而今年東方蠑螈,普普被關在客廳里。 只是因為白天沒有開空調,他就開始感覺有些沉悶了。 8月15日,陳潔一像往常一樣向普普道了晚安,并將其放在客廳。 她發現撲撲將她的身體擋在了臥室門前。 回想起來,她猜撲撲大概是我已經不舒服了,所以希望能出去透透氣。
陳結義家的加菲貓今年夏天沒能活下來。
可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普普就在8月16日早上離開了。陳潔儀抱著已經僵硬的普普,查不出原因,就送她去了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告訴她,泡芙很可能是中暑而死的。
很多時候,人類對眼前動物正在發生的變化無能為力,比如母雞因為高溫缺乏食物而無法下蛋,蛇、蚯蚓被凍死。被炎熱的地面燙死,流浪貓狗在城市邊緣掙扎求存。 食物的來源是人類的垃圾桶,高溫導致里面的食物變質、腐爛。 沒有合適的水源,沒有食物,又無處躲避高溫,這些動物的命運可想而知。
前段時間,南京一只老鷹中暑掉進河里。 漫畫由視覺中國提供
不可預測的未來
向北遷徙的蚊子會增加疾病的傳播嗎?
明年龍井春茶產量會減少嗎? 西湖區龍塢茶鎮70歲的茶農李大爺有些擔心。
高溫不僅導致茶樹因缺水而死亡,陽光也將茶葉曬焦。 老茶樹較少,新栽的茶樹經不起這樣的“燒烤”。
當了四十多年的茶農,李大爺還是第一次遇到自家茶樹大面積枯死的情況。 按理來說,現在應該是施肥、修剪枝葉的季節。 但由于缺水,肥料無法滲透到土壤中。 現在他每天早上四點、晚上五點就上山去茶田挑水。
杭州市農業局種植種業處副處長牛航分享了一組數據:杭州現有茶地58萬畝,目前受影響1.9萬畝。 李叔叔擔心今年夏天的極端高溫可能會讓冬天變得更冷。 如果再次出現霜凍,對茶葉的影響就會更大。
這只是肉眼可見的預測。 高溫引發的蝴蝶效應正在以我們始料未及的方式影響著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 例如,晚上睡覺時,不會有煩人的蚊子嗡嗡聲。 不過,這確實不算。 多好的事情啊。
蚊子本身并沒有消失,它們的幼崽只是被高溫殺死了。 蚊卵和幼蟲的發育與溫度有直接關系。 溫度越高,蚊子的活動就越少,卵變成昆蟲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不過,蚊子也是通過“北上”來逃避高溫的。 近年來,生活在南方的“花蚊”在北方也越來越多。
未來幾十年,蚊子分布范圍的變化將使世界各地無數人面臨感染蚊媒疾病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即使經濟狀況和公共衛生水平持續改善,2030年至2050年氣候變化仍可能導致額外6萬人死于瘧疾。
高溫加劇了蚊媒疾病的傳播,導致蜜蜂大量死亡,威脅著我們的農作物產量。 雄蜂對溫度非常敏感。 在高溫的壓力下,無人機的自然反應就是射精然后死亡。 蜜蜂作為冷血動物,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15℃至25℃。 我國養殖面積較大的中國蜂和意大利蜂個體安全臨界溫度分別為10℃和14℃。
當溫度低于上述值時,蜜蜂會逐漸被凍住; 當超過40℃時,蜜蜂基本停止采蜜。 這對包括農作物在內的植物授粉產生巨大影響。 據統計顯示,80%以上的農作物需要蜜蜂進行授粉。
“大熱暴露萬物,萬物都無法逃脫。鳥恨其羽毛,獸恨其毛。” 高溫影響著自然界的萬物,而人類與自然恰恰是一個生命共同體。
7月26日,在韓國水原市,當地研究人員正在對收集到的蚊子進行分類研究。 近期,韓國傳播乙型腦炎病毒的蚊子數量有所增加。 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編、在互聯網上傳播。 否則,本報將通過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 上一篇: 剛出生的小鳳尾魚怎么喂,怎么喂食才好?
- 下一篇: 飼養金魚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去除魚缸的位置?
猜你喜歡
- 2024-02-20 東方蠑螈 政府不讓賣,我們都是偷偷賣的
- 2024-01-25 養東方蠑螈要什么環境養要注意什么??
- 2024-01-25 東方蠑螈有沒有毒?人工養殖要點有哪些?
- 2024-01-25 東方蠑螈有毒嗎?寵物喂養有哪些好處呢?
- 2024-01-25 東方蠑螈:寒冷的季節會進入冬眠狀態
- 2024-01-11 東方蠑螈怎么養,需要打氧嗎
- 2024-01-11 東方蠑螈怎么分公母,公母能一起養嗎
- 2024-01-11 東方蠑螈有毒嗎,能養殖嗎
- 2024-01-11 東方蠑螈能長多大,長到多大可以繁殖
- 2024-01-11 東方蠑螈能活多久,養多久可以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