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1、氣候為先,適應性最重要
漁民最關心的就是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魚口的質量。 尤其是早春,氣溫略有升高,地溫逐漸升高。 此時水溫還沒有太大變化,同時春季氣候變化也很不穩定。 在北方,從驚蟲開始到清明節,氣溫達到4-14攝氏度。 清明節期間,這是鯽魚進食的黃金時期。 釣友都知道,魚是冷血動物,主要對溫差變化比較敏感。 當氣溫升高時,鯽魚的活動增加,氣溫下降。 鯽魚受降溫影響,覓食欲望降低。 所以春季釣魚,尤其是釣鯽魚,最好選擇天氣暖和、多風、下雨的時間。
2、優先釣位,多動腦分析
釣魚諺云:“春釣灘,夏釣深,秋釣陰,冬釣陽”。 鯽魚有很強的趨熱性。 當水溫變化時,鯽魚也會改變休息窩點,改變活動場所和地點,達到體溫和水溫的生理習性。 當然,在持續晴朗、氣候變暖的情況下,陽光直射的淺水區水溫升高最為明顯。 鯽魚一般都會游到淺水區活動和覓食。 最重要的是,早晚溫差較大。 當白天氣溫升高時,鯽魚就會向淺水區移動。 當下午天氣變冷,水溫下降時,鯽魚就會游到更深的水域躲藏。 這時白天釣魚最好選擇水淺且有水草的地方。 同樣喜歡夜釣的釣友建議,半夜或者早上釣魚,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深水區野釣比較好,但一定要提前打窩。
3、釣點細分,兼顧深淺
早春時節,大水面、河流、水庫、湖泊等地氣溫仍較低,但小河流、小池塘、淺水處升溫較快。 北方冬季,多條河流干涸,水位下降,溝渠縱橫。 魚會逆流而上,到水深的地方。 漁業界有鯽魚“回溝”的說法,意思是魚要在深水里過冬。 早春戶外釣魚時,如果能在小河、溝渠中找到水深的地方,通常會有很多比較大的鯽魚躲在那里。
4、配制餌料時,葷素都要有
春季釣鯽魚的技巧和方法,鯽魚剛剛從半休眠狀態中蘇醒,消耗大量的體能。 為了恢復體能,通常會攝入大量的高蛋白食物。 釣友們在釣魚的時候,最好使用含有葷素的餌料。 北方冰花在地表剛剛開花后的頭幾天,使用紅蟲和蚯蚓的效果比較好。 南方釣友這個時候就可以用餌了。 味道有腥味,條件需要調好。 建議軟一點,松一點,以適應魚的開口。
這是釣魚的最佳時間。 小雜魚不但沒有夏季打窩的次數多,而且隨著氣溫的升高,使用富含各種動植物蛋白的餌料更是受到魚兒的青睞。 素餌是商業餌。 盡量選擇腥味濃郁的餌料。 最好能達到腥與香的結合。 水溫低,魚腥味占優勢。 隨著氣溫升高,食物的香味更占主導地位。 這時魚的嘴張得非常輕。 建議餌料太硬、太粘。 以軟松為佳,從而提高餌料的入口性和適口性。 餌料比重宜輕不宜重。
5、調整釣組要仔細、輕柔
早春時節,魚還處于半休眠半活躍期,口氣比較輕。 線組宜細但不宜太粗,鉤宜小但不宜太大。 嘗試使用小尺寸的浮子。 在河流中釣魚時,我們建議使用長浮漂。 在水庫釣大魚時,建議調高目,釣低目。 釣鯽魚時,建議用半斤到一斤。 主線0.8-0.6,副線0.4-0.2。 主要目的是捕撈鯉魚等大型魚類。 大線組可以適應不同的魚情。 線組的配件,如太空豆、八字環等也應選擇體積較小的,這樣可以使釣組更加靈活。 冬季釣組要大于線組,防止魚跑掉、斷線。
6、釣魚沒有固定的方法,需要靈活多變。
很多垂釣者在早春時使用野釣方法,主要有長竿短線、草窩釣、茬釣等,由于南北釣法不同,需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根據具體情況,綜合選擇釣組和釣線。 方法是靈敏釣魚。 盡可能多打窩,深水、淺水、遠方、近岸(選擇多個釣點,而不是在一個釣點打幾個窩)。 鯽魚的活動范圍有限,所以建議北方春季野釣。 去釣魚比留下來更好。 裝備簡單的釣友經常搬窩。 如果感覺窩里沒魚了,就趕緊變換釣位。 畢竟春季釣魚的時間很短。 裝備多的釣友可以同時操作長竿和短竿,因為不太方便移動。 哪里有魚,他們就可以在哪里釣魚。
- 上一篇: 秋季夜間釣魚的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 下一篇: 在水庫釣魚的技巧有哪些呢?釣位的選擇技巧
猜你喜歡
- 2023-04-26 夏天釣鯽魚的技巧和方法,想要比別人釣的多,請花1分鐘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