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釣白金魚,用面包或饅頭,切成塊,掛在魚鉤上,隨風拋入水中。 面包或饅頭的比重比水輕,浮在水面上,吸引鱟、鯰魚、蟑螂、蒙古紅來吃。 冬春季節,小魚小蝦較少,所以白金魚食量較少,對面包、饅頭也有興趣。 天氣越冷,它們吃的越多,也就越容易捕捉。
春末夏初秋,用粗線、大鉤釣浮在干草、菜葉、南瓜花等植物的嫩葉和花蕾上的草魚、鳊魚,是漁民常用的捕魚手法。 秋季,漁民用浮鉤鉤住蝗蟲、蚱蜢、蟋蟀、地蠶等昆蟲。 不僅能釣草魚、鳊魚、鯉魚、鯽魚、白金鯉,還能釣到游到水面搶食的黑魚。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動物活餌鉤被扔進水中,最初是浮在水面上的。 由于魚鉤較重,肉餌浸入水中后鉤餌逐漸下沉,處于水面以下,呈半浮半沉的狀態。 鉤餌浮在水面以下10厘米左右,所以也叫懸浮釣。 為了描述方便,我們將這種釣法歸入浮釣的范疇。
浮釣時,在大浮標下方20厘米至30厘米處系上彈簧彈鉤。 用一塊比乒乓球稍大、有酸味或臭味的發酵粉餌包住炸彈鉤。 這種餌料是用草麩制成的。 它是由麩皮、菜籽餅、黃豆粉、豆渣等粉末混合發酵而成。 有些成分比水輕,有些成分比水稍重。 投入水中后呈半沉半浮狀態。 面團球外圍的粉末被水浸濕并在波浪的帶動下,不斷與球分離。 有的慢慢下沉,有的慢慢浮起,并向四面擴散。 其酸臭味很快就蔓延到了周圍。 鰱鳙吃浮游生物。 當它們聞到自己喜歡的氣味時,就會快速游動,銜上一大口松散的餌料,逐漸向魚鉤上的餌團游去。 鰱鳙靠近餌團時的吸力很強。 它會把嵌在粉球里的鉤子吸進嘴里,一邊吸一邊游走。 餌球上方的浮標最初會顫抖,然后下沉。 漁夫舉起魚竿。 你可以釣到魚。 這種浮釣法大多數釣友都采用,特別是在鰱鳙魚多且體型大的繁殖水域,用此法釣魚效果好。
無論是餌料浮在水面的浮釣,還是餌料半浮半沉的懸釣,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不用手竿,而是往下拋。使用投擲竿或蛇釣具進行風力,并使用投擲竿和拉力。 魚線較長,可收放20至30米。 隨風釋放時,線可以釋放到40米甚至50米。 這樣,只有500克以上的白金魚、黑魚,1000克以上的草魚、鳙魚、鰱魚才會吃鉤。
懸浮釣,就是將餌料掛在水中,釣中下層的魚。 水的中層可分為上中層、中層和下中層。 如果將水深分為10個平衡等級,那么第1至3層為浮釣,第4至7層為中層釣,即第8至9層為懸釣。 釣近底也叫釣底。 懸底釣的第10層是底釣。 有些魚生活在水的中層,但常常浮上來尋找食物,也常常潛到水底尋找食物。 在中層游泳覓食的時間只是相對的。 同樣,上層的魚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潛入中層尋找食物。 底層魚也經常因為各種原因到中層覓食。 所以,懸釣只是釣底或者釣浮時沒有魚吃的情況下使用的釣法。 淡水釣如此,海釣亦如此。 鳊魚是典型的中級魚類。 雖然它們經常潛水或浮出水面進食,但大部分時間都在水的中層游泳以獲取食物。
用幼草漂遠釣草魚時,幼草浮在水面,草魚不肯進食。有經驗的釣手立即在魚線上方10厘米處放置5克至10克的小鉛墜,向上調整浮標。
距離餌料50厘米。 釣重重時,將其拋入水中,然后緩慢下降20厘米至50厘米至水面的中上層。 在這里等待進食的草魚和鳊魚會立即咬鉤。 草進入嘴里然后游走。 浮標浸沒在水中。 拿起桿子。 你可以得到魚。 有時天氣變化,底層的魚會浮上來,底層的魚就不吃東西了。 有經驗的漁民將浮標從2米深向下改為1米或1.5米。 浮游的鯽魚、鯉魚、羅非魚等立刻就會受到魚的影響。 吃飯和釣魚。 客觀條件發生了變化,人的主觀意識必須適應變化才能捕魚。 臺灣釣魚用的餌料是粉餌。 在投入釣點下沉的過程中,部分粉狀餌料在水的阻力下會慢慢分離到水中。 魚釣到底的時候,餌料所剩無幾,有的只剩下一點點了。 然后他就不再釣魚了,他的捕魚率很差。 魚上鉤后,被拉離水底2米多。 魚要掙扎,釣魚時沒有倒刺。 這樣不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魚搏斗,而且有些魚在搏斗過程中脫鉤,導致逃脫率很高。 高的。 聰明的釣魚者會多添加比重比水輕的草糠等餌料,這樣入水后就會融化在水的中層。 底層的鯽魚吃不下下面的餌料,但中間層的餌料很多,也很香,于是紛紛游到中間層吞下去,換了泳層。小鯽魚集中在水體的中上層。 漁民使用30多厘米長的浮標,只能捕獲30厘米。
在1~40厘米的水層中,浮標一移動,提桿即可拾取1~2個浮標。 這就是新世紀以來風靡全國的“一標深”釣法。 無論水深是1.5米、2米、3米,他們只在浮標長度那么深的水里捕魚。 這種釣法本質上是中級懸浮釣法,只適合小鯽魚較多的魚塘比賽。 不適合水面廣闊、魚類稀少、魚種混雜的天然水域和粗養水域。
懸釣也用于海釣,其方法與淡水釣大致相同。 例如,乘船釣魚時,如果在海上遇到帶魚群,可以拋竿或用手拉線,將餌料拋入水中。 它會沉入水的中層,即5至10米的深度,等待魚兒來搶魚。 在岸邊釣魚時,水下礁石較多,或者底部水草過多,也可以采用懸釣法,將浮標放置在魚線上方5米或10米處,使餌料2距水底1米或5米。 這樣一來,不但中層的魚會吃掉魚,一些底層和靠近底層的魚也會游到上游來吞食它們。
一般情況下,停釣并不是主要的釣法,而多是天氣、水情、魚情發生變化時使用的過渡性釣法。 只有在特殊水域、特殊情況下,比如在集中飼養小鯽魚的魚塘,以魚的數量作為比賽得分時,才有人采用這種技術。 懸釣的上魚率有時比底釣、浮釣的上魚率高,但上魚時機很難把握,何時提竿也不確定。 有時魚頻繁上鉤,有時魚上鉤,魚難釣。 因此,普通漁民不愿意使用這種捕魚方法,只有不到萬不得已才使用。 底釣是指魚鉤和魚餌沉入水底或接近水底的釣魚技術。 有以下三個細分:
一是底釣,就是鉤上餌料或者落入水中,然后沉到底。 無論風吹、波浪、水流移動,它都不會離開底部,移動時會沿著底部被拖拽。
第二種是底釣,就是鉤餌入水粘到底。 當波浪來臨時,波峰會將浮標抬高1厘米至3厘米,甚至5厘米,甚至更高。 當波浪波谷或平坦時,魚鉤和魚餌粘在底部。 根據波浪的高度,有時會粘在底部,有時會離開底部。 當風吹動水流時,鉤餌并不是沿著水底拖動,而是受到浮標浮力的影響,以弧線的方式向水底移動1厘米,甚至2厘米,3厘米,當與浮標成一直線時粘到底。
三是釣近底,鉤餌停在距水底3厘米、5厘米,最多10厘米處。 當沒有波浪和風吹的時候,它總是懸掛在水底之上。 當有波浪和風吹時,浮標會上升和下降。 當風浪較大時,魚鉤可能會粘在水底,但一旦波谷過去,它又會浮離水底。
這三種釣法都叫底釣,主要釣底魚。 釣魚時,各有利弊。使用松散或單個浮標時,鉤餌的重量大于浮標的浮力,會在水中沉底。
猜你喜歡
- 2023-11-19 (釣魚技巧)鯪魚的常見釣法,有鯪魚資源的不妨一試
- 2023-11-19 (釣魚技巧)夏季釣草魚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 2023-11-19 把蚯蚓掛在魚鉤上,釣魚技巧你知道嗎?
- 2023-11-19 釣20斤魚要用什么線組?怎么避免?
- 2023-11-19 如何用蚯蚓釣魚,以及釣魚技巧對應的知識點!
- 2023-11-19 (釣魚技巧)專釣草魚的幾種方法,你知道嗎?
- 2023-11-19 夜釣與晝釣不同,釣餌用蚯蚓有關
- 2023-11-19 (釣魚技巧)蚯蚓釣魚的絕密技巧及方法!!
- 2023-11-19 湄公河鯰魚 世界上最臟的魚,中國吃貨還是敬謝不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