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炎熱的夏季,野外釣魚極其困難。 但這對于漁民來說不是問題。 最麻煩的是氣溫太高,平時喜歡釣的魚種都不太開放。 只有草魚、鰈魚、鯉魚、青魚、鰱魚吃得比較旺盛。
我家周圍可能沒有青魚的水,而鰱魚是大部分水庫的禁養品種。 所以夏天我最想釣的就是大草魚。
我之前做過草魚窩材料。 但所用的谷物比重太大,在水中沉得太快。 時間長了,味道和形狀都達不到理想的針對性。 圖一是上次做的窩料。 顏色相當鮮艷,味道酸甜可口。 夏季湖泊水庫釣魚用的綜合窩料還是可以的。 但這仍然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所以這次我會嘗試制作一款針對草魚針對性強的窩料。
沒有什么秘方,也沒有名師指導。 做你在完全貧窮之前從釣魚中學到的一切。 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還請各位大師多多指教。
草魚喜歡吃新鮮的草和樹葉,味道清淡。 我喜歡嫩玉米。 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喜歡在中上層水中活動。 開始根據這些特性選擇材料。
小米、小麥、新鮮玉米! 這些谷物是魚喜歡吃的。 但如果你想主要釣草魚,那就得對付它。 這次我的想法就兩個字:“生鮮”,以前的蒸法不再適用。 所有的谷物都用水浸泡,然后發芽。 這是一個大工程! 但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我相信漁民的力量是無敵的。 新鮮玉米本身就是很好的草魚餌料,所以不需要外部處理。
發芽時間相當慢且長。 首先將谷物、小麥用30度以下的溫水浸泡一晚,取出平放在合適的容器中,放在通風避風的地方,澆水。 注意! ! ! (小麥要撒得稀疏,不要壓得太厚。水不要淹沒種子,但要保持濕潤。)澆水可以早上一次,晚上一次。 如果有時間,最好在早上、中午和晚上澆水。
一天后,小麥就發芽了,但小米卻沒有任何反應。 三天后,麥芽可以長到一厘米長,并且還長出須根。 這時,小米也開始發芽了。 第六天,麥芽長到三到四厘米。 嫩綠的葉尖已經發芽了,根也長得很茂盛。 已達到理想長度。 但小米芽只長了一點,所以麥芽只能存放在冰箱里保鮮。 又過了三天,谷芽也長到了理想的大小。 但小米的發芽率并不高。 可能我用的小米質量有問題。 挑選種子時,要選擇新鮮、飽滿的種子。 另一個問題是小麥和小米的發芽時間不一致。 如果想兩種一起用,一定要提前三四天把小米發完。 當然,只用一種芽來吸引魚,問題不大。
布置窩料時,先將麥芽、谷芽打散,然后與新鮮玉米混合。 我添加了少量的牛草和食用甜玉米香精,以增加燕窩料的味道在水中的滲透力。 玉米用刀去皮,有助于玉米的香味出來。 它還可以減慢其在水中的下沉速度。
均勻涂抹兩到三個小時后即可使用,也可以涂抹過夜,第二天使用。 使用時添加少量超級餌烤麩片餌。 可以很好的把遠處的魚誘到自己的窩里,也可以分散小魚的注意力。 (注:有些燕窩材料需要新鮮使用,否則應存放在冰箱中,否則會失去新鮮效果。)
好吧! 所有的生產過程就是這樣。 這次的成品我很滿意,對釣草魚很有信心。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次嘗試的窩料吧! 此窩料是為夏季水庫釣草魚而制作的。 主要原料是新鮮麥芽、小米芽和切碎的嫩玉米。 配合少量玉米香精、青草香精和少量原味片狀餌料。 無論材質、形狀、口味,都迎合了野生草魚能吃的優質食材。 這種物質進入水中后,會呈現出強烈的緩慢下落的狀態。 在清水中,能吸引中上層魚的絕對注意力。 同時,香味和薄片會隨著水流飄到遠處,吸引周圍的魚兒來到巢穴。 最好的使用方法是用筑巢勺少量、低頻率地修巢。 然而,這種巢材的一個缺點是重量輕,難以扔得遠。 6.3 手桿應達到窩料鑄造的極限。 如果風大或者魚不近,也可以在窩料中多加些粉餌,像利用散泡一樣打窩。 但這種方法可能會吸引大量的小魚或鰱魚。 所以位置的選擇也非常重要。 夏季水庫草魚密度很小時,首先要找到魚經常活動的區域。 岸邊水深有兩米多,是蔭涼草多的好地方。
就寫在這里吧! 有興趣的釣友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還是那句話:沒有神餌可以釣天下魚,也沒有神巢可以聚天下魚。 想要釣好魚,就需要多觀察、多學習、多嘗試。
神秘的胡同聯排別墅! ! !
祝各位釣友:釣魚能排毒,家庭和睦!
祝愿我的平臺:生意興隆,更上一層樓! ! !
- 上一篇: 樂釣珠海釣魚人都希望下一條與是心中所想的大魚
- 下一篇: (美食發燒友)磯竿釣草魚的做法及制作方法
猜你喜歡
- 2023-11-13 (美食發燒友)磯竿釣草魚的做法及制作方法
- 2023-11-13 樂釣珠海釣魚人都希望下一條與是心中所想的大魚
- 2023-11-13 關于那些知名的熱血漫畫,女孩子們看不太清楚
- 2023-11-13 (釣魚技巧)玉米粒釣草魚的掛鉤方法和施釣技巧
- 2023-11-13 (釣魚學堂)草魚的餌料,你知道嗎?
- 2023-11-13 餌料訣竅!讓流水中的魚兒主動上鉤
- 2023-11-13 水族繁殖 麗麗魚的挑選和培養和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 2023-11-13 飼養紅蟲的方法和方法有哪些?的作用?
- 2023-11-13 三亞山水國際——清明小長假三亞旅游計劃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