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網絡圖片)
幾年前,陳立林和當地大多數村民一樣,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家人長期離散。 不能照顧老人、陪伴孩子成長,是他最大的遺憾。
2020年,他回到家鄉,看到大眾水產公司在村里從事泥鰍養殖。 抱著嘗試的心態,他也在幾畝地上進行了嘗試。 沒想到“進去”后他嘗到了好處。 到今年為止,陳立林的養殖規模已經擴大到30多畝,成為了知名的大養殖戶。
陳立林說,現在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養殖上,養殖地點就在他家門口,非常方便。 和以前不同,他不用再去外面跑了。 一家人在一起更好。
(網絡圖片)
村民楊碧輝今年4月開始飼養泥鰍。 近日,她告訴筆者,以前她只能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種莊稼。 這些年,我看到同村養泥鰍賺錢了,泥鰍苗、養殖技術、后續銷售都有保障,所以我也嘗試承包幾畝地來養泥鰍。
“我想等適應了之后就租他們的池塘養它們。我估計養兩三個池塘就能賺10萬多元。”楊碧輝說。
簡陽市大眾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為陳立林、楊碧輝等村民提供養殖收入保障的公司。 該公司主要從事特種水產品的生態養殖和研發。 也是簡陽市唯一一家可以開展泥鰍苗繁育的企業。 水產品公司。
(網絡圖片)
在城隍村,除了流轉村內136畝土地從事水產養殖外,大眾養殖還帶領村里數十名村民養殖泥鰍。 公司提供泥鰍苗,免費技術培訓,統一銷售。
大眾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泰新,曾經是我省著名的“鰻魚王”,現在是“泥鰍王”。 20多年來,他扎根簡陽,不斷攻克養殖技術,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當時,在收購和養殖鰻魚的過程中,王泰新無意中發現了泥鰍養殖的特點。 一是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可分兩季養殖。 二是養殖成本較低,普通村民有資格參與。 于是,從2019年開始,他就專注于泥鰍養殖。
(網絡圖片)
現在,王泰新每天都在養殖基地培育魚苗、檢查飼養情況、研究新技術。 目前,王泰鑫水產公司培育的苗種均為臺灣泥鰍。 與普通泥鰍相比泥鰍池塘養殖,這種泥鰍從幼苗(3-5厘米)到成魚(15魚/斤)僅需3至4個月。 增長速度優勢明顯。 村民一年可以養殖兩季,收入大幅增加。
據了解,今年以來,公育共繁育水花苗3億余株,其中泥鰍苗約8000萬株是城隍村村民繁育的。 預計泥鰍成品年產銷量將達到100噸左右。泥鰍養殖已成為城隍村的特色農業產業。 小泥鰍正逐步發展成為大產業,助推當地村莊振興。
- 上一篇: 烏龜不進食的主要原因和相應的處理辦法有哪些
- 下一篇: 烏龜冬眠蘇醒后要根據溫度高低分析烏龜不吃東西
猜你喜歡
- 2024-01-15 泥鰍池塘養殖技術與稻田養殖的技術有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