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昌平重點構建‘3+2+1’現代產業結構,做大做強醫藥健康、先進能源、先進制造三大優勢主導產業,積極培育科技創新金融、和科技服務,大力推動文化、旅游、農業融合產業發展。” 談及投資發展環境,北京市昌平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兵表示,昌平正在發揮獨特的資源稟賦,不斷崛起的經濟產業和順應潮流的改革。 開放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昌平區醫藥健康產業聚焦前沿科技、醫療器械、美容健康,建立了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一批頂尖研發機構,并入駐了多家國際化企業。國際研究醫院、新生巢等專業。 形成了基礎研究、中試研發、生產流通、終端醫療的完整產業鏈; 先進能源產業聚焦碳減排、碳中和新賽道,重點發展能源互聯網、氫能等七大細分領域。 21項領域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培育,正在打造“央企+市屬國企+中小創新型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高校”一體化的創新產業集群; 先進制造業正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數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北京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北方增長極正在形成。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昌平區地區生產總值632.9億元,增長6.5%。 固定資產投資344.6億元,增長20.4%。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73.8億元,增長4.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9%,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北京市昌平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俊杰表示,昌平區作為北京最具成長性的外商投資中心之一,堅持政策引導,從總部領導、住房和城鄉建設等方面抓起。固定資產投資補貼、人才與資金配套等,提出多項扶持政策,為外資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充分增強企業的獲得感。
今年上半年,昌平實際利用外資再次突破4億美元,超過上年全面規模,實際利用外資勢頭強勁。 經過多方位努力,“昌平速度”的外商投資發展成果已經形成,“昌平特色”的外商投資環境正在扎根。
為推動北京建設全球美容健康產業“創新之城、消費之城、未來之城”,昌平區規劃打造“一核、三園、四大高原”。 北京市昌平區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宏革介紹,“一核”是美容健康產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區”。 依托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區及周邊地區建設研發總部園區,規劃建設規模591萬平方米。 m,重點建設基礎研究、研發實驗、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 “三園”為小湯山美麗智造園、小湯山美麗創新園、天童科技創意園,充分激活產業創新活力,形成創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于一體的“三園互動”發展格局。消耗; “四大高地”是晶研創新的源泉、晶云國妝的首發地、晶品產品的孵化培育地、晶彩智造的主陣地。
在前期探索實踐的基礎上北京昌平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昌平區牽頭印發《北京市美容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旨在結合高端要素,打造產業集群,推動消費升級,確保“十四五”末,美容健康全產業鏈格局基本形成,全市美容健康產業收入翻了一番。 張宏革表示,北京將以《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強上下互聯互通、左右聯動,著力加強促進創新發展、加快產業集聚、改善產業生態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從而保護美麗健康產業。
“昌平目前正以‘大招’規劃為指導,加快建設具有昌平特色的醫療器械產業集群,形成具有示范性、標桿性、旗幟性的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昌平模式’。” 昌平區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秦林表示,到2025年,昌平區醫療器械產業產值將突破300億元,全面收入達到400億元,新增800個新增工業用地千畝。
所謂“釘”計劃,圍繞“把產業做大”的目標,積極培育“頂尖”企業,鏈接“頂尖”資源,以“釘釘”精神長期推動產業發展。 圍繞發展思路,昌平區建立了“12345”產業發展體系:以“大頭針”行動計劃為引領; 協調兩個關鍵資源:空間和政策; 聚焦前沿、優勢)、特色產業方向; 并實施創新鏈。 四大工程分別是賦能、產業鏈整合、供應鏈整合、服務鏈支撐; 開展發展愿景、發展路線、空間布局、投資目標、政策導航五圖“運行”。
目前,昌平區匯聚了昌平實驗室、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醫療器械行業頂尖科研機構以及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擁有醫療器械上市企業9家,營收過億元企業30余家,專、新企業30余家。 行業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2個產品入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目錄,占全國的12%、全市的43%。 醫療器械、高值耗材、體外診斷等細分領域價值過億元的商品有20余個。
北京市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首都平原新城,昌平區加快“四區”建設,爭創六個“國際一流”。 進入了加快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階段。 昌平區的開放也是透明的。 良好的環境、優質的產業配套、極致的服務意識,歡迎世界各地的外商投資企業落戶興辦、增資擴產。
海量信息、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猜你喜歡
- 2023-12-10 北京昌平區的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