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1月11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南海區區長王勇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通過六組“小”與“大”并列陳述,聚焦民生、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轉型、項目建設、科技創新、政府服務,發布2022年發展“成績單”佛山南海,全面刺激南海。 巨大的能量。
辦好小實事,帶來幸福偉大民生
一年來,南海堅持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做起,努力把“暖心、方便群眾的小事”變成“民生大事”,科學精準疫情防控,切實踐行“人民第一、生命至上”理念,實現“雙統籌”目標。
去年,南海區完成了十項民生實事工程。 新增醫養結合床位673張; 新增公益普惠照護名額560個; 培養職業技術人才1萬余人; 97個新舊社區改造項目開工; 完成綠化道路95.6公里; 橋下空間改造利用34萬平方米。 同時,重點建設6個鄉村振興連片示范帶和30個特色優質示范村(居); 發布“水上南海”計劃,舉辦“陸地藝術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IP; 建成社區體育公園351個、公共圖書館265個。 八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報案大幅下降43.2%,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報案下降29.2%。
改造小空間,激活大資源
去年,南海推動低效、閑置、碎片化土地“收集”、“變廢為寶”。 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10萬畝。 建立“土地券”、“住房券”、“綠色券”政策體系,全力推進全區土地綜合整治。 拆除改造村級工業園區1.2萬畝,整理連片工業用地8600多畝,整理農業用地1.13萬畝。 目前已完成圍墾綠化5500余畝。 全年供應工業用地6010畝,是去年供應國有工業用地面積的3.5倍,創歷史新高,真正把土地送到了實業家手中。
振興小產業,為大轉型做好準備
去年,南海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小微企業。 出臺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十項措施,新增減免稅額超過112億元。 區鎮兩級公有企業累計減免租金約1.3億元,惠及近3000家市場主體,并補貼5億元,降低企業用氣成本。
推動紡織、玉石、家具等12個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規范管理。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0多家。
此外,還提供超過100億元資金幫助區內企業實現供需合作,銀企杠桿融資50.3億元。 落實“金融暖企服務主體”十項措施等配套政策。 制造業貸款余額預計增長20%以上,新增上市公司2家。
暢通小流通,打造大鏈條
2022年,南海推動區域生產消費良性循環發展,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5億元,增長2%,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速度。 集中資源加強投資規劃,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3個,總投資1020億元。 預計全年完成工業投資將超過350億元,增長23%。 實際利用外資預計突破30億元,增長192%,外貿進出口總額2016億元,增長9.2%。 引進3個百億級氫能產業項目。 氫能源產業成功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全產業鏈布局走在全國前列。 加強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統籌指揮調度,省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到149%。
解決小問題,培育大創新
去年,南海財政資金占社會研發投入總額的比重超過13%,引導24個技術平臺服務當地3000多家企業,與286家企業開展協同研發。 預計高新技術企業凈增將超過700家,總數超過3700家,新增國家級專科新“小巨人”企業7家。
南海企業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和政府質量獎的數量位居佛山五區之首。 支持1600家以上工業監管工業企業實施“兩化”改造,創建市級以上示范項目72個,新增市級一級示范工廠3個、示范車間31個。
完善小風格,優化大服務
在行政服務方面,南海全面降低行政成本。 “三公”經費、辦公經費、培訓經費分別下降10%、5%、48%。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正增長,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稅增長20%,政府動員各類資金用于經濟社會建設782億元。
加快建設“空、天、地”一體化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城市大腦”二期應用,升級“數字政府2.0”建設。 行政審批駁回率下降36%。 相對集中的行政審批改革實現全覆蓋,一批項目一拿地就開工建設。
采訪采寫:南都記者關婉玲實習生盧千英
- 上一篇: 南海區區長王勇作政府工作報告為市場復蘇強信心
- 下一篇: 佛山市南海區統計局局長甘勇釗任獅山鎮黨委委員
猜你喜歡
- 2023-11-30 東莞佛山南海清遠等科商文旺贏先機——海外華文傳媒年會及采風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