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1月11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區長王勇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隨著COVID-19疫情進入“乙類、乙類”新階段,在中央和國務院的明確指導下,省政府夯實制造業基礎,全力以赴打拼經濟。 南海區發布的首份政府工作報告堅定了市場復蘇的信心,鼓勵了各行業的競爭。
南海2023年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工業投資增長12%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工業投資作為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抓手,被提到了顯著位置。 同時,報告在2023年的工作部署中,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圍繞制造業、城市布局、人才、招商引資等方面,全面布局經濟工作。 這也表明,南海堅定以制造業為己任,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為經濟奮斗的信心和底氣。
制造行業領軍者
各種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中
牢固樹立制造業領導地位,必須給制造業堅定信心,以最大誠意支持制造業。 為此,報告提出佛山南海,全面推進向制造業傾斜的政策措施,集聚制造業多種要素,增強制造業工作力量,構建制造業資源配置機制。
用地要素方面,首先要穩定空間規劃和產業布局,堅決守住190平方公里工業紅線,支持鄉鎮街道擴大工業用地整理儲備,為先進制造業留下充足的發展空間。 支持獅山鎮建設佛山展新產業中心和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 引導東部鄉鎮街道加快科技服務、商貿物流、數字金融等高端服務業發展。 推動西部城鎮“兩高四新”和農業、文化、旅游大健康產業發展。 二是推動工業建設用地和項目落地,繼續推進全區土地綜合整治,以農村改革為重點,加大“改產業”、“向鄉村”和連片改革力度,充分發揮發揮“三券”政策效應,有序引導分散工業用地向42個產業集聚區集中,實現政府統籌連片工業用地9000畝。 確保流轉國有工業用地6000余畝。
南海企業蒙娜麗莎智能制造數字中心
為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南海將積極落實減稅降費惠企政策; 實施“萬企一萬億”計劃,加快培育萬家骨干企業,帶動全區工業經濟規模盡快突破萬億大關。 實施制造業“數字引領”三年行動計劃,帶動2000家企業進行“兩化”轉型; 啟動“專、特、新”企業倍增計劃,打造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單項冠軍”企業。
此外,隨著市場復蘇回暖,南海將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要求,落實外貿、外資、服務外包、外經、對外智力“五通”,擴大對內外資的引領。制造業。
報告強調,鼓勵各鄉鎮街道敢想、敢闖、敢做、敢闖,圍繞各自主攻方向找準目標定位和發展路徑,形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錯位發展的良好局面。 。
城市發展格局
以產業轉型引領綜合轉型
當前的南海,要堅定不移地錨定現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目標,緊緊抓住省級城鄉一體化實驗區建設平臺,緊緊抓住改革主線,推動轉型不落空。堅定不移走城市、產業、人文一體化發展道路。 除了夯實制造業基礎外,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優化城市促消費聚人氣的功能布局,提升產業轉型帶動綜合配套的城市發展格局。轉型。
一方面,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引領科技創新驅動制造業。 報告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把服務本土制造業發展、培育產業新動能作為科技平臺建設的核心目標,構建“企業+平臺+園區”協同創新引導更多科技平臺建設試點孵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園區,打造龍頭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 力爭實現社會R&D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3%以上。
千燈湖畔廣東金融高新區核心區
另一方面,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將鼓勵實業家和投資者爭先恐后,引導金融機構抓住機遇、創新產品,有遠見地發現小微企業的價值潛力,追求長遠,共擔風險。 挑戰策略。 建立領導聯動服務上市后備企業體系,大力支持企業通過融資、并購、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
通過實體經濟的全面跨越,帶動城市消費、文化品牌、基礎設施建設。 包括創新現代商貿服務模式,打造商圈經濟,打造夜間經濟聚集區、美食聚集區,助推城市“煙花”; 構建“三帶三區”文化發展格局,打造“最嶺南”親水人文城,強化舞獅、龍舟、功夫、桑園圍等超級“IP”,加快實施“水上南海”計劃,做好大地藝術節商業運營,發展數字創意、電競動漫等文旅新業態,加快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圍繞“七湖三灣一站一園”,加快規劃一批重點項目,持續開展“交通攻堅戰”,借助市場力量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還提出,優化“三舊”改造政策,著力打好城市更新攻堅戰。 集中行政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全力推進13項“整村改造”重點工程。 建設集中租賃住房6000套。 新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0個。 新建“名企百園”項目60余個。
搶抓人才、抓項目
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力以赴爭經濟、爭人才、爭優質項目。 報告的工作安排中,從兩大方面闡述了南海未來人才工作和招商引資工作安排。
在人才方面,我們將強化具有較強創新活力的人才支撐體系,具體提出啟動“科學家+企業家”計劃,搭建常態化溝通橋梁,大力引進、培養、獎勵科技經紀人和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專家。 建立“科技副總裁”人才庫,鼓勵企業聘請“科技副總裁”參與自主研發和運營管理。 推動區外高校、科研機構與本地企業充分對接,加大與廣州、深圳、港澳的人才共享,廣泛吸引大灣區人才到南海合作發展。 同時,加強“南海鯤鵬人才節”、“強國青年科學家”、“海外人才重返南海”等人才引進品牌活動,實施新型工業工匠培養計劃等,全面暢通育才引智渠道,打造專業人才服務載體,構建溫馨的人才服務體系。
“項目為王”始終是南海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的主基調。 去年,南海投資總額突破1000億元。 總結經驗,本報告提出了未來南海投資促進的“方法論”。 重點鞏固汽車、家電兩大千億級優勢產業鏈,做強智能裝備、新材料、大健康三大百億級特色產業鏈,大力布局半導體,”氫”新能源存儲、金融、商業、農業和文化。 旅游產業未來四大產業鏈已經構建,科技、金融、物流、人才、品牌、園區六大支柱已經牢固建立。 精準出擊,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推動一批百億級龍頭項目,突出“引進一個企業”,引進一批“連鎖業主企業”招商引資。 ”
通過完善招商版圖,明確“招什么”、“招哪里”、“落地哪里”、“怎么落地”等問題; 加強投資研判,提高投資項目科學決策和管理水平。 此外,我們還將大力統籌投資資源,不斷豐富政策工具包,建立區域投資載體清單,提供重大產業投資項目審批代理服務,強化要素保障,力爭實現年度投資總額工程合同額不低于1100億元。 確保不少于80億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建成投產。
“面向未來,我們信心百倍、信心十足、干勁十足。” 南海區區長王勇指出,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佛山作為地級市龍頭,正在全力以赴拼搏經濟。 經濟發展歸根結底要靠人。 在佛山五區中,南海是廣佛工業技能人才和企業家最多、專家教授和大學生最多、候鳥和商人最多的地區。 經濟發展“穩”基礎扎實,“進”勢頭好,有望在全國和全省率先回暖。
采訪及撰稿:南都記者關婉玲、實習生孫天宇、盧千英、梁迎欣
猜你喜歡
- 2023-11-30 東莞佛山南海清遠等科商文旺贏先機——海外華文傳媒年會及采風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