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自2020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以來,大連甘井子區將自身產業發展與“雙創”工作緊密結合起來。 依托區域創新創業布局,充分發揮區域內產業、市場、資源動能,積極發揮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創新、技術、人才優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創新基地打造成促進區域大眾創業和科技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資源整合平臺、專業創新創業風險投資平臺和技術轉移轉化平臺。 近年來,成功吸引了眾多高層次人才來甘井子區創新創業,為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是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近日在甘井子區采訪時了解到的情況。
兩大產業基地:共孵化企業約200家
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國家大眾創業示范基地,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記者,“甘井子基地自2018年5月投入使用以來,截至目前,基地開展的綠色農業產業集群、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等大健康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創新創業、風險投資生態系統日趨完善。項目39個,孵化企業31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家,引進研究員、教授、博士等高級人才20余人,新增就業崗位170余人,累計實現收入1.3億元。政府對基地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為基地無償提供精裝修建筑和800萬元扶持資金。”
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創業園甘區科創中心運營負責人介紹,“科創中心一、二期目前已有112家企業入駐,已選定6家企業納入遼寧省雄鷹計劃。 科技創新中心榮獲國家大眾創業示范基地、大學國家科技園校友分會、遼寧省新型研發機構、大連市級孵化器、知識產權創新基地等多項榮譽。 2021年,科技創新中心將積極申報遼寧省孵化器和遼寧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試點基地登記機構,涵蓋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系統集成、新材料等多個行業,實現人才鏈、知識鏈、產業鏈的有機融合。 科技創新中心將實現產值近5億元。”
超4億重磅投資:東北首個區級營商環境局即將成立
據甘井子區發展和改革局科長顏琳介紹,該區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目前共有雙創載體和研發機構12個; 高新技術企業173家; 瞪羚及種子、潛力獨角獸企業4家。 、科技型中小企業110家;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 累計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206項。 2021年上半年,技術合同交易額8.08億元; 合作金融機構10家; 創造了15,723個新就業崗位。 2017年以來,甘井子區政府累計投入支持創新創業資金超過4億元,2021年已實現惠企政策超過8300萬元。
甘井子區建設區域創新創業中心目標明確。 “十三五”期間,甘井子區加快培育創新創業發展新動能,加大創新投入。 全社會科研實驗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以上。 出臺支持創新的政策,建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席會議、新項目新技術定期發布機制,建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和技術轉移,創新創業取得新成果。 突破。 同時,甘井子區政府主動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成立“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 還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科學鎵’雙創基地”,成功打造兩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體。 “十四五”階段,甘井子區將繼續發揮產業優勢、市場優勢、資源優勢,與一流高等院校的創新、技術、人才優勢相結合,共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高水平創新創業資源要素,提供提升平臺 區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不懈努力。
甘井子區先后研究制定了《甘井子區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規定》及5個實施細則,以及《甘井子區創新驅動三年行動計劃》。 激發各類企業創新活力,增強科技獎勵和人才政策的激勵作用。 加大對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支持。
甘井子區始終堅持深化“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放權”改革。 3.0版本,共有29項措施。 此外,甘井子區還制定了《甘井子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措施》和《甘井子區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措施任務分解表》。 一般企業設立、開辦環節精簡為一個環節。 啟動時間縮短至0.5個工作日,注冊時限縮短至2個工作小時。 同時,引進和發展了“聯合窗口綜合工作制度”,讓企業“進一門、去一窗口、辦事”,實現“不用開會審批、不用找人辦理”。工作”。 為初創企業落戶創業提供便利。
甘井子區還優先為雙創企業提供用地。 “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一期項目立項后,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選址、簽約、裝修改造,為更多創新企業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為推進二期項目建設,甘井子區政府直接騰出一座辦公樓給科技創新企業。 “遼寧大連筑巢引智,區政府騰出辦公樓給科技企業”的消息被全國多家媒體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2018年,甘井子區政府為“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科鎵’大眾創業基地”提供大樓,開放面積2400平方米,并預留充足的發展空間。 同年5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綠色農業產業集群、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等重大健康產業也蓬勃發展。 2019年10月,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創新研究院申報的“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學鎵眾創空間”注冊成功。 目前,大健康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全面施工,二期工程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
為協調解決企業經營中出現的困難,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定期聽取科技創新中心、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工作匯報。 同時,區發改局、科學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市場監管局、稅務局等部門也不斷完善入駐企業公共服務政策體系,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精準支持。
一是以“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科鎵’雙創基地”為核心載體,打造“新型產學研+綜合創客”空間+功能服務平臺”大型科技創新綜合體。 二是依托綜合體與其他高校開放共享,引進著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當地大連海事大學等2所部屬高校,以及大連交通大學等8所省屬高校參與運營科技創新中心并參加“大連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創業大賽”等活動,共同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工作。 三是加大眾創空間培育建設力度。 全區有孵化器、創客空間12個。
擦亮雙創品牌:創新活力持續釋放
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大連理工大學全球校友創新創業大會等科技活動。 2021年4月,甘井子區政府組織17家企業參加第十八屆大連創業就業博覽會,展示甘井子區已獲得國家、省、市“科學鎵”固體負載吸附滅活病毒納米功能材料專利。 ”品牌口罩等一系列無紡布、過濾裝置、空氣凈化器、小氫新品等技術和產品,共有技術研發專利獎項100余項。洽談386人,意向42人甘井子區持續釋放創新活力,推動創業服務升級,為加快創投資源集聚提供窗口。展會期間,甘井子區創業孵化聯盟成立簽約儀式舉行并舉行了甘井子區創業孵化示范平臺授牌儀式,大連化物所科學鎵創客空間作為首批創始成員加入聯盟,并獲批為甘井子區創業孵化示范平臺。開展“精益創業”優秀雙創示范平臺建設項目評審。 兩個項目順利通過評審,獲得遼寧省鼓勵雙創基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
甘井子區綜合經濟實力在東北地區城市中名列前茅。 以機制創新為引領,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特區,為進一步推動東北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探索可復制的經驗,是甘井子區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該區舉辦了大連市甘井子區首屆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新創業推廣交流活動,評選出甘井子區“十佳科技創新企業”、“十佳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和“十佳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甘井子十大工匠”提升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瞄準一“友”一“鎵”:構建雙鏈融合“大眾創業”體系
“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是大連理工大學聯合當地政府建立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以校友為主體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 學校校友經濟十分活躍,眾籌的“楓蘭杯咖啡”是東北地區最活躍的校友經濟平臺,孵化了數十家校友合作企業。 甘井子區主動引進“楓蘭杯咖啡館”,并進一步升級為科技創新中心大連甘井子,成為校友經濟發展的源泉。
圍繞“校友經濟”構建全鏈條創新創業體系。 “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作為“大連理工大學校友創業園”的托管平臺,同時向大連其他高校校友開放。 吸引世界各地校友來甘井子區創業就業,吸引教授科技成果來甘井子區轉化實施,整合政、產、學、研、財、社、貿等資源打造以校友為主體的開放、包容、包容的共同體。 創新創業融合共同體構建了高水平、專業化、全鏈條的創新創業體系。 目前,科技創新中心中試基地改造已完成,已有10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入駐開業運營。
“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科學鎵’大眾創業基地”是科學家特區。 企業、教授團隊、科技創新中心、基地設立聯合研究中心,必須遵守國家規定。 在法律法規前提下,原則上各研發團隊擁有完整的資金使用權; 充分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將科研經費從繁瑣的使用程序中解放出來。 每個研發團隊在科研計劃、技術路線、經費、人員等方面自主決策——徹底突破傳統對高校研發團隊的限制。
據了解,近年來,依托國家級產業集群推動雙鏈融合,甘井子區提出了“3+3+x”產業發展規劃,提出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 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依托“甘井子區科技創新中心”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甘井子‘科學鎵’雙創基地”,通過建立聯合研發中心,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會。 全面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 上一篇: 斗魚盛典 初代海綿寶寶給電棍的語句倒序轉生(大引流)
- 下一篇: 白化鯰魚,擁有方便的一鍵分享功能
猜你喜歡
- 2023-12-15 大連甘井子 甘井子區“兩手抓兩手硬”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