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央視哈爾濱12月29日訊(記者馬俊偉)2022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024.8萬畝,糧食總產1552.6億公斤,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第一的。 在這豐收的喜悅中,自然資源產出的多樣美味讓泱泱大國的糧倉更加繁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樹立大糧食理念,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糧食供給體系。 我們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全方位、多渠道開發糧食資源,努力打造踐行大糧食理念的排頭兵,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向設施農業要飯,食用菌開花致富。
黑龍江自然資源豐富,有植物約2500種,大型真菌185科1000多種。 農業生物質資源居全國第一,黑木耳產量居全國第一,鮮食菌總產量居全國第四。 近年來,黑龍江大力打造標準化、工廠化、智能化、產銷一體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完善食用菌加工鏈條和市場開發,促進傳統農作物擴大食物來源畜禽資源生物資源更加豐富。
東寧市被譽為“中國黑木耳第一縣”。 大棚里的菇袋里發芽的黑木耳,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東寧市東寧鎮太平泉村種植的全麥黑木耳味道鮮美,品質優良(中央廣播網發東寧市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村現在大部分人都從事黑木耳種植,今年全村種植黑木耳超過1000萬袋。” 東寧市東寧鎮太平泉村是東寧黑木耳產業發展的縮影。 村黨支部書記徐華強介紹,太平泉村采用標準化種植技術,實行“統一生產、統一管理”模式,從源頭上保證黑木耳的質量安全。
2021年,東寧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24元,其中僅黑木耳就增加農民收入16000余元。 東寧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在黑龍江省率先突破3萬元大關,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一。 第一個。
與東寧一樣,被譽為“中國猴頭菇之鄉”的海林市,這里的猴頭菇產業已形成規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海林市海林鎮模范村,被十里壩村村民稱為“蘑菇村”。 20世紀80年代以來,示范村村民開始人工種植猴頭菇。 2015年,村黨支部書記謝國強組織黨員牽頭成立了悅來怡和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指導村民科學種植猴頭菇。
猴頭菇豐收(央視徐旭攝)
“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我覺得猴頭菇的種植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現在該村生產的猴頭菇已得到市場認可,合作社正計劃投資建設猴頭菇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設施。 力爭兩年內建成海林市乃至全國最大的猴頭菇種植基地,并將產品推廣到全國。”談及未來的規劃,謝國強和村民們都很干勁。
向森林要食物,生態食品從森林到餐桌
森林是天然的“糧庫”,蘊藏著豐富的糧食。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森林面積21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可用于發展林下產業的林地面積近億畝,開發利用空間巨大。
松子、藍莓、沙棘、金針菇、刺芽、五味子……近年來,龍江森工集團加快發展以林農業、林食品、中藥材等為主的森林經濟,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森林美食。 餐桌。
2019年以來,龍江森工集團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依托林區資源,把以刺五加為主導的“寒地龍藥”產業作為強企富民的支柱產業之一。
龍江森工集團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建成500畝苗木基地(中廣網龍江森工集團供圖)
“從全國來看,刺五加80%來自黑龍江,黑龍江刺五加80%來自林業集團,林業集團十分之一來自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品質好,藥用價值高”我們的野生刺五加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大優勢,很多中藥企業對我們的野生刺五加進行了實地考察后都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桂安說。有限公司
2020年開始,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將按照“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并舉”,全力發展刺五加林下種植。 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刺五加產業已形成從種植到種苗、從種植到管理的標準化產業發展模式。 目前已建成500畝苗木基地,每年可種植苗木2000萬株,實現刺五加苗木自給自足。
“世界紫蘇看中國,中國紫蘇看湖南”。 近年來,龍江林業集團華南林業局有限公司通過技術領先、政策支持、自主研發、技術合作,大力發展紫蘇產業。 打造全國最大的“紫蘇之鄉”,探索林區轉型發展新路徑。
華南林業局有限公司堅定不移走“森林農業+紫蘇加工業”一體化發展道路,建成10萬畝有機紫蘇種植基地。 依托紫蘇種植優勢,建成了“一中心、四工廠”國內最大的紫蘇產業園,并于2016年建成東北首家紫蘇精深加工企業華南農生園食品有限公司。已確立的。 同年投資投產,開啟紫蘇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工人們在華南農生園食品有限公司紫蘇精煉車間作業(中廣網法龍江森產業集團供圖)
華南農生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輝表示,未來物理低溫冷榨將是主要發展方向,紫蘇研發的科技含量將不斷提高,新增高精度、新型設備,生產高品質紫蘇。 衍生產品將加速紫蘇全產業鏈的發展。
為實現從“長得好”到“賣得好”的轉變,龍江林業集團旗下黑龍江林業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依托區域優質森林資源,打造出一系列天然美味的產品。森林食品,形成多元化產品結構,讓越來越多的“森林熱量”、“森林蛋白”從森林走向餐桌。
向江湖索食,冷水魚“游”遍大江南北
“家人,你看這位兄弟點的魚,都是純正的河魚,‘三花一島’的名魚,非常適合清蒸、干煎。” 張浩,一個擁有數十萬粉絲的網紅,忙碌中不斷,一部手機將他與全國各地的美食愛好者聯系起來。 他每天通過網絡直播從黑龍江撫遠市引進冷水魚,并收到了大量訂單。
年末之際,富源東吉魚市比平時更加??熱鬧。 是著名的魚類交易中心。 眼下,市民忙著選魚,網紅忙著直播賣魚,魚市購銷兩旺。 和張浩一樣,富源東吉魚市場有近百位網紅,通過不同平臺將富源的各種冷水魚銷往全國各地。
富源東集魚市場正忙著賣魚(央視陳雷 攝)
富源有魚類21科105種,經濟魚類11科34種。 其中以鱘魚、鮭魚和“三花五羅”最為著名。 撫遠市素有“中國鱘魚之鄉”、“中國三文魚之鄉”的美譽。
目前,撫遠市冷水魚產業已形成養殖、養殖、研發、加工的全產業鏈。 冷水魚系列產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開拓了國內外市場。 2022年,撫遠冷水魚產量將達到17650噸,產值將達到5億多元,創歷史新高。
12月27日,以“千年漁獵生態漁業”為主題的“2022黑龍江冷水魚·冬捕季”系列活動在哈爾濱拉開帷幕。 下個月,全國大水域水域生態漁業發展高峰論壇、傳統冬釣儀式、全國冬釣大賽、具有地方特色的多湖聯動冬釣活動將陸續推出,為大家奉上一場冬釣盛宴。消費者。 一場集逛街購物于一體,以實際行動打造祖國最北大地美食理念先鋒地的冰雪漁業嘉年華。
漁民展示剛從湖里打撈上來的魚(央視劉新攝)
黑龍江省漁獵文化歷史悠久,自然資源優勢突出,水產種質資源豐富。 養殖以“三花五羅十八子、紅白鳀魚+大摩訶婆”為代表的野生魚類100多種。 優質水產品具有“味道鮮美、肉質緊實、品種繁多、綠色安全”的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黑龍江省還將充分發揮生態、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冷水漁業養殖加工,打造大批量淡水魚現代化漁業核心產區,打造特色品種和冷水漁業。水產魚類養殖基地,發展精深加工產業,建設魚品倉庫冷藏區。 連鎖物流體系,不斷提高標準化、綠色化、產業化、組織化水平,推動冷水漁業高質量發展。
廣闊的土地、廣闊的森林、豐富的水系,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食物資源。 黑龍江將積極探索擴大糧食來源、豐富糧食品種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特色食品產業,打造國家穩定可靠的糧食供應基地,為充當“壓艙石”作出更大貢獻為國家糧食安全、穩定“中國飯碗”筑牢“金石”。
猜你喜歡
- 2023-11-28 鱷雀鱔 獵奇式吃播可能危及生命健康!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曝光
- 2023-11-28 三花五羅 龍江冷水魚在黑龍江省正逐步“熱”了起來
- 2023-11-28 路亞鱖魚 (路亞人生論壇)在裝備里最重要的是啥?
- 2023-11-28 壹混養因素有哪些,如何成功混養還是要費些功夫
- 2023-11-28 路亞鱖魚的選擇和運用的七個方面作介紹
- 2023-11-28 養龍魚的魚友們,混養非常難養,被干死的慘例很多
- 2023-11-28 (美食發燒友)燒江鰱怎么做好吃?
- 2023-11-28 不敢吃這中蝦頭變黑的原因是什么?
- 2023-11-28 慈世堂:風聲水起混養魚種招財、鸚鵡等風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