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虹鱒魚
早在2017年,黃河上游冷水區虹鱒魚產量就達到1.38萬噸,占全國鮭魚和鱒魚總產量的30%。 青海省也成為全國最大的鮭魚和鱒魚產區。
青海省于1985年首次引種虹鱒魚。1989年聯合國援助青海漁業發展計劃中,虹鱒魚養殖被列為重點項目。 經過30多年的發展,虹鱒魚已成為龍羊峽水庫的一張“王牌”,特色優勢顯著。 那么龍羊峽水庫及周邊水產企業為何選擇虹鱒魚“起家”呢?
一是資源優勢顯著。
龍羊峽水庫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深水水庫,水域面積383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247億立方米。 堪稱黃河的“高水箱”。 更為難得的是,庫區年平均水溫12℃,冬季不結冰,水質優良,溶氧豐富。 非常適合虹鱒(冷水魚)的生長。 可以說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其次,虹鱒魚市場是一塊“大蛋糕”,銷量好,利潤高。
虹鱒魚是太平洋鮭魚的一種。 它的大小與鮭魚相似。 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 眾所周知,三文魚是國際市場上著名的“搶手貨”,虹鱒魚的銷量更是不分上下,尤其是國內市場,近年來越做越大。
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費虹鱒魚約4萬噸。 養殖成本每斤不到20元,但市場價可以賣到40至60元左右,利潤頗豐。 如果再加上海外水產品市場,虹鱒魚無疑是業內令人垂涎的“肥肉”。
綜合以上兩點,虹鱒魚在龍羊峽水庫“亮相”并出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虹鱒魚雖然不像鮭魚那樣受歡迎和定位,但飼養起來并不容易。 國內虹鱒魚的飼養方法高度統一。 幾乎都是網箱養殖。 養殖設備和產品加工都是困難的。 對于國內水產品企業來說,建設一條生產線并不容易。 這也是國內虹鱒魚產業的瓶頸。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與挪威老牌水產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包括引進全自動投餌機、抗風浪網箱以及Fishtak養殖軟件挪威 AKVA 集團的系統和漁業設施。 “大血變”,產能大幅升級,虹鱒魚養殖正式走向標準化。
自動化生產線
為避免走“以水質換生產”的老路,庫區養殖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每立方米水產量不超過6公斤。 這是什么概念? 按照挪威的測量方法,每立方米水體可養殖25公斤鮭魚和鱒魚。 該標準是公認的行業指標。 而龍羊峽的密度還不到這個標準的1/4,大大降低了飼養飼料的成本。 氮、磷源污染。
問題是,我國為何需要挪威“援助”龍羊峽水庫養殖虹鱒魚?
這要從挪威的育種實力說起。 在中國人心目中,挪威一直與三文魚聯系在一起。 事實上,挪威公司已將三文魚變成了海水魚的“代表”。 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才發生的事情。 在此之前,挪威漁民首先飼養虹鱒魚而不是鮭魚。
早在 1959 年,挪威海鮮行業的先驅 Carsten Wijk 和 Olaf Wijk 率先使用網箱養殖虹鱒魚。 后來他們偶然發現虹鱒魚能適應海水環境,于是就把網箱轉移到了海水中。 養殖生產不斷擴大。
20世紀70年代之前,虹鱒魚一直是挪威農民的首選品種。 其產量遠高于鮭魚,占海水魚類的80%以上。 當時,鮭魚還只是小眾品種,只有少數人飼養。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末,轉折點才開始出現。
1969年,挪威漁民在拉克薩維卡海域實驗性放生了2萬尾鮭魚幼體,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鮭魚養殖漁場。 沒想到,“試驗”的三文魚大獲成功,肉質更好,口感也明顯優于虹鱒魚,立即走紅市場。 結果,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虹鱒魚養殖,轉而從事鮭魚養殖。 此后,鮭魚產量急劇增加,并于1977年正式取代虹鱒魚,成為挪威“第一大海鮮”。
到1990年,鮭魚在挪威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占海洋魚類總產量的96.95%,創下歷史新高。 時至今日,三文魚仍保持著93%以上的水產養殖市場份額,壟斷地位已難以撼動。
在養殖設備方面,虹鱒魚和鮭魚是同源的。 老牌水產品企業在生產技術、營養配方、自動化??等方面已深諳其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目前國內企業尚不具備開發同等水平的養殖加工生產線的實力。 因此,要把三文魚和鱒魚產業的“蛋糕”做大,確實離不開挪威企業的幫助。
養殖設備的問題解決了,但新的問題又開始出現。 近年來,龍羊峽庫區漏網之魚引發關注。 如果不嚴格控制,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生態危機。
奇怪的是,三文魚和鱒魚的網箱養殖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無論是挪威、智利還是中國,網箱逃逸似乎注定是不可避免的,而每一次逃逸都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最典型的案例是2018年7月挪威發生的鮭魚逃逸事故,估計約有69萬條鮭魚在事故中逃逸。 盡管事發后當地漁場盡全力圍捕三文魚,但最終僅回收了5.5%,遠未達到設定的10%回收標準。
略顯尷尬的是,雖然涉事漁場是一家挪威公司,但事發海域卻在智利。 大量三文魚的泄漏無疑會給智利的漁業和生態造成損失,而雜交帶來的基因污染后果不堪設想。 經過專家組評估,智利政府最終對這家挪威公司處以714萬美元巨額罰款。 這張生態罰款的面值如此之大,以至于成為了多家媒體的頭條新聞。
視線回到青海龍羊峽水庫。 據統計,2017年龍羊峽水庫區200個網箱共生產虹鱒魚9000噸,僅商品魚就有上百萬條,逃逸風險相當高。
黃河上游水系圖
事實上,黃河上游漁業調查中早已發現虹鱒魚的蹤跡,野捕案件更是屢見不鮮。 有釣友表示:水庫里確實有很多虹鱒魚。 運氣好的話,十分鐘就能釣到4到5條鱒魚。 垂釣地點位于黃河貴德河段獨特的魚類和水產種質保護區內。
當地漁民還告訴媒體:
很多時候,被網捕獲的都是從籠子里逃出來的虹鱒魚。 “風浪大的時候,養殖籠就掀翻了,一晚上2萬多條鱒魚就全沒了。”
這些逃逸的虹鱒魚并不一定來自龍陽峽的網箱,因為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等水庫也有虹鱒魚養殖區。 此前,在李家峽庫區,曾有網友釣到過10多公斤重的虹鱒魚,誘餌虹鱒魚甚至成為上游熱門的垂釣項目。
虹鱒魚逃跑有多危險?
虹鱒魚是鮭形目鮭魚科鱒魚屬的魚類,性情兇猛,捕食性極強。 它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肉食性魚類。 龍羊峽庫區飼養的虹鱒魚多為三倍體虹鱒魚,比普通二倍體虹鱒魚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體型很大。 三倍體虹鱒沒有自然繁殖能力,但考慮到其兇猛的食性,野生種群帶來的隱患仍然很大。
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虹鱒魚有一張大嘴,雄魚的側面有一條彩虹般的粉紅色垂直帶。 成年后,體長可達120厘米。 虹鱒魚也是世界上 100 種最受威脅的外來物種之一。 它們非常貪婪,幾乎會吃掉任何它們能捕獲的獵物。 例如: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蟋蟀、蚱蜢等)可吞食相當于自身體長1/3的硬骨魚,甚至還有捕食條紋草蛇(Natrix helvetica)的記錄。
總之,這些“漏網之魚”對黃河本土魚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要知道,黃河土生魚的繁殖周期一般為4至6年。 骨唇黃河魚和極地扁齒魚甚至是瀕臨滅絕的物種。 一旦被異國虹鱒過度捕食,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針對虹鱒魚的威脅,需要開展專項資源調查,確定種群動態和分布范圍,做好充分準備,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 上一篇: 三門青蟹與陽澄湖大閘蟹有什么區別?114結婚網
- 下一篇: 三門縣抓獲四斤重大青蟹其兩螯伸展
猜你喜歡
- 2023-11-18 三門縣抓獲四斤重大青蟹其兩螯伸展
- 2023-11-18 三門青蟹與陽澄湖大閘蟹有什么區別?114結婚網
- 2023-11-18 ?來自深海的饋贈?進口金槍魚規范申報指引
- 2023-11-18 連球釣具生產出高品質漁具,市場銷售合格!
- 2023-11-18 夏季釣草魚常見的窩料配方,效果比嫩玉米更好
- 2023-11-18 (釣魚技巧)專釣草魚餌的配方及配方!
- 2023-11-18 2022年抖音運動健身視頻數同比增加137%%用戶最多
- 2023-11-18 虹鱒魚 “國產三文魚”是什么魚?專家:工業化程度讓記者眼前一亮
- 2023-11-18 蒸螃蟹的時候還要根據螃蟹大小來決定蒸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