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圖①臨湘國際釣魚中心舉辦釣魚比賽,吸引全國各地釣魚朋友參加。通訊員攝
圖② 10月29日,臨湘布浮特色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在制作浮標。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顧鵬博 攝
圖③10月29日,臨湘湖南赤海浮標漁具有限公司自動化打磨車間。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顧鵬博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賢
通訊員 顏艷
11月14日,初冬的一個溫暖明媚的日子,家住長沙市清水塘街道的李一航老人像往常一樣穿上裝備,出發前往郊區。
“它面朝太陽,水草很多,就這個了。” 老李在池塘邊找到了釣魚點,打開釣魚箱,熟練地拌食、打窩、調整標記、拋竿。
魚兒正在吃餌,浮標上下移動。 老李看準機會,提竿收魚,就進去保護。 “浮標就像漁夫的‘眼睛’,感知魚兒咬鉤的信號。” 老李展示了今年“雙十一”期間購買的碳浮標。 在天貓旗艦店頁面,該浮標本月已售出5000多單,發貨地址為“中國浮標之鄉”岳陽臨湘。
擁有江湖優勢的臨翔,聚集了大大小小上千家浮標企業,支撐起占國內臺灣漁業市場80%的龐大浮標產業。 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前三季度,臨湘市漁具(浮標)總產值達39億元。
古人“折蘆為痕”。 臨翔浮標如何從一顆草變成了寶?
1、近3000個品種,適應不同水域、季節、人群需求
臨湘浮標歷史悠久。
臨湘民間有“以蘆三寸為浮,窺魚潮”之說,始于屈原。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黃蓋曾在臨湘太平湖(今黃蓋湖)練兵。 他在湖里用蘆葦釣魚,想出了“苦肉計”,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偉大勝利。
清朝光緒年間,臨湘人劉敖來到臺灣,將蘆葦浮標傳入臺灣。
一根蘆葦,穿越歷史的長河。
1991年,春風溫暖海峽兩岸,劉敖后人將現代浮標制造技術帶回臨湘,共同開辦了臨湘第一家浮標生產工廠——“明昌”,開啟了臨湘浮標發展的新紀元。
選材、切割、鉆孔、拼接、腳桿、整形、粗磨、上下漆打磨、烘干、噴漆……經過30多道工序,臨湘浮標像工藝品一樣精美。
標志體光滑如鏡,色彩鮮艷,圖案精美,形狀各異,有棗石形、水滴形、紡錘形、圓錐形等。 有的細長細長,有的圓潤飽滿。
浮標的長度各不相同。 短的有10多厘米,適合淺水釣小魚;短的有10多厘米。 長的從幾十厘米到1.2米不等,適合在水庫和深水中捕撈大魚。
“釣魚是一門學問,選擇浮標也很有講究。”臨湘市浮標協會原會長王群松說。 不同的魚應該使用不同的浮標。 比如釣底鯉魚,餌料要大一些,浮標要鉛大、體肥的。 浮標一定要靈敏,釣目變化大,視覺感知清晰,抓口才會更準; 一定要經得起風浪,魚兒咬餌的信號才會傳遞的更真實……
傳統浮標現在正展現出它的“技術風格”。
釣魚朋友龔卓最近購買了一個臨湘產的電子浮標。 該浮標具有重力感應功能。 當魚咬鉤時,目標會變成紅色。 晝夜均可使用,無需頻繁調整目標,讓釣魚更輕松。
還有更聰明的。 夜光浮標適合夜間或陰天光線較差的地方釣魚; 智能浮標通過漁民佩戴的電子手環發出提竿提示; 螺旋尾浮標背光清晰,觀看不累……臨湘浮標已開發近3000個品種,適應不同水域、季節、人群的垂釣需求。
2、“一個不到1克的浮標,高端的可以賣到幾百元。”
“威海之極,臨湘浮標”。 如今,臨湘浮標在國際上具有非凡的地位。
但工業發展也有起有落。
“2005年之前,臨湘浮標幾乎是低端產品的代名詞。”赤海浮標漁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黎明說。
1999年,李黎明的弟弟李建明到處借了幾千元,招了十幾個人,開了赤海浮標廠。
用一英尺長的蘆葦,加上膠水、油漆、塑料和其他材料,可以制作6到7個浮標。 和臨湘其他浮標廠一樣,浮標“剛需就做”,價格便宜,質量一般。 這些年,池海并沒有太大的進步。
負責跑市場的李黎明在北京看到,臨翔浮標與高端品牌浮標的價格相差10倍以上。 他清楚地記得,一位釣魚師傅直言不諱地告訴他,臨湘浮標是“劣質街貨”。
曾被“踢臉”的李黎明從北京回來后認同李建明的觀點:做精品,創品牌,走中高端發展路線,“做產業”用欽佩的目光看著他。”
第一步,將計件工資改為計時工資,減少數量,提高質量。 “我寧愿做好一件工作,也不愿做十件壞事。” 李黎明說道。 手工制作的蘆葦浮標經過精心制作,每道工序都嚴格控制。
2006年,馳海向市場推出“金眼”品牌。 全國統一定價,不走低價路線。
酒香也怕巷子深。 池海專門組建了釣魚隊,帶著“金眼”浮標參加全國各地的各類釣魚比賽。 產品良好的性能和口碑迅速在圈內傳開,一炮而紅,進入行業前列。
很快,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訂單源源不斷,但產能跟不上。 一方面,精美的手工制品產量有限; 另一方面,勞動力流動量大且不穩定。 學機械電子的李建明決定研發自己的自動化生產設備,“把每年賺的錢都投入到設備研發上”。
一段蘆葦原材料,經過激光切割后,可以在幾秒鐘內轉變成制作標志體所需的形狀,尺寸精確; 半成品浮標被機械臂準確地抓取、拋光并返回到位,所有這些都一次性完成。
如今,從成型、噴漆到拋光、噴漆,馳海都采用自主研發的智能設備。 在拋光車間,30名工人用砂紙進行手工拋光。 現在,只需一個人即可操作8臺設備,效率提升了10倍。
質量和品質雙雙提升,浮標的價值也隨之飆升。
“一個重量不到1克的高端浮標可以賣到幾百元。”臨湘市浮標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宏義說。
在龍頭企業的推動下,更多企業正在嘗試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 一個浮標的制作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時間從50多天縮短到20多天。 臨翔浮標的年生產能力從2015年的3000萬個浮標增加到目前的1.5億個浮標。 帶殼簧片、碳化簧片、PMI高分子材料(納米)、碳材料等新材料不斷亮相,使浮標變得更輕、性能更穩定。
“臨湘浮標”商標獲批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涌現出“金眼”、“標王”、“明冠”、“劉海歌”等一批知名品牌。
3、“在臨翔設立浮標工廠,一周即可開業。”
在國內知名漁具展會碧海漁具產業博覽會上,臨翔浮標常年占據“C位”。 80%以上的浮標參展商來自臨湘。
臨湘浮標協會原會長王群松表示,臨湘老板走遍全國,參加展會、上門推銷。
“錢袋”鼓鼓的,“腰桿”卻不夠堅挺。
2015年,臨湘市有浮標企業600多家,從業人員3萬余人,規模化生產企業僅有3家。 90%以上是中小型經營者,以家庭作坊為主。
如何走出行業分散、規模小的困境?
2015年,臨湘市成立了浮標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并成立了浮標產業發展辦公室。
隨后,出臺了《關于促進浮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建設浮標產業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等產業扶持政策,形成了建設“一鎮三區”、“一鏈一區”一體化的總體規劃。打造“一色三品”。
“我們將重點引導、搭建平臺、提供服務、招商引資,推動浮標專業產業轉型突破。” 臨湘市浮標行業辦公室原主任李彥躍回憶道。
建設1000畝博源特色產業園,建設標準化廠房15萬平方米,引導“龍頭企業入園、家庭作坊進鎮”。 針對行業亂象,臨湘“連續三年焚燒浮標”,銷毀侵權浮標,嚴厲打擊低價傾銷行為。
有了標準,行業才有話語權。 《臨湘浮標》引入地方標準。 為國家浮標生產行業制造標準提供技術文本的10家浮標企業中,有8家在臨湘。
從設立產業引導基金、開展財政幫扶,到暢通勞動保障渠道、扶持專業服務隊伍,臨湘市為企業提供了政策“大禮包”。
從原材料供應、浮標生產、機械制造到漆藝、包裝印刷、電商物流,臨湘浮標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在臨湘設立浮標工廠,一周即可開業。” “以前是跟臺灣企業學習,現在是臺灣企業來交流采購”……浮標老板們說道。
2016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臨湘“中國浮標之鄉”稱號。 2016年至2020年的五年間,臨湘大型浮標生產企業數量從3家增長到40家,年產值從15億元增長到35億元。
4、老板“起晚了”,產業卻越來越大。
在臨湘采訪時,記者一早出門就險些失敗。
事實證明,很多電商老板晚上工作,早上起床很晚。
夜幕降臨,川澤漁具有限公司燈火通明。 正是“雙十一”。 客服人員忙著接單、回復詢問,主播們則在各直播平臺熱情推銷商品。
在民間藝人漁具有限公司的倉庫里,工作人員走路帶風。 “去年雙十一出貨超過5萬單,今年增長了20%。” 該公司董事長張昌表示。
2011年,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大學畢業生涂曉峰利用業余時間在網上出售了家里生產的浮標。
看到市場行情不錯,涂小鳳和丈夫去杭州參加電商培訓,次年就在天貓推出了“小鳳仙”品牌。
熟悉互聯網的80后,將臨翔浮標的門店從線下拓展到線上。 “小鳳仙”、“川澤”、“民間藝術家”等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走紅。
目前,臨湘浮標日均電商發貨量達到15萬單。 全市有漁具浮標電商企業269家,線上銷售占營銷總量的70%以上。
一浮標切入漁具全產業鏈。 魚竿、魚線、魚餌、魚箱、人造魚餌等整個漁具行業正在加速發展,帶動了行業的強勁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臨湘市漁具(浮標)總產值同比增長約9%。
初冬時節,2米多高的蘆葦在風中搖曳。 數萬畝蘆葦、香蕉、泡桐基地不僅幫助農民增收,還保證了優質浮標原材料的供應。
臨翔建成全國唯一的浮標小鎮,白云湖公園、長安江景觀帶景色怡人; 臨翔國際釣魚中心擁有8個標準競技池和500個休閑釣魚平臺,多次承辦過大型國際國內釣魚比賽。 已成為全國各地釣友競技、交流的好去處。
“把臨湘打造成為中部地區漁具生產中心和全國漁具銷售中心,推出‘游江湖、垂釣臨湘’品牌。” 臨湘市市長劉奇暢想產業藍圖。
從洞庭湖“魚米之鄉”出發,“臨湘浮標”乘風破浪,駛向廣闊的工業藍海。
湖南經典評論
闖入“釣魚”樂壇“頂流”
曹賢
今年,釣魚視頻大行其道,吸引觀眾在線觀看。 這背后是“釣魚”音樂圈的強大吸引力。 統計顯示,釣魚已成為抖音用戶最喜愛的休閑運動,相關視頻點贊量超過8億次。
浮標是釣魚必不可少的設備。 30年來,臨湘把一片“草”變成了“寶”。 小浮標成功“撈”到了一項富民產業,每年為當地產業工人創造至少12億元的工資收入。
培養“拔尖”人之道,離不開創新。 全市浮標企業已獲得國家專利57項。 專為夜釣愛好者研發的發光電子浮標占據行業市場份額三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一。 當地政府沒有小看一個小浮標,充分挖掘其潛力,設立專門致力于服務業發展的事業機構,讓企業“找到人、把事做好”。
池塘邊、水庫邊,只要有水的地方,都很容易看到漁民。 漁民可以享受收獲和掌控的喜悅,也可以品味孤獨的寧靜,緩解工作的壓力。
拋出的魚線影響著廣闊的漁業產業鏈市場,從各種各樣的漁具設備延伸到餐飲、旅游和其他休閑服務。
近年來,臨湘浮標小鎮先后被列入“國家休閑垂釣基地”、“國家優選體育產業項目”和“中國最具特色的休閑垂釣產業園”。
創新與融合發展加速“破圈”,從浮標“頂尖”邁向釣具行業“頂尖”,指日可待。
- 上一篇: 非常實用的魚線與魚鉤的綁法,簡單易學,一看就明白
- 下一篇: 小型觀賞魚養死的幾種方法,你知道嗎?
猜你喜歡
- 2023-11-17 小型觀賞魚養死的幾種方法,你知道嗎?
- 2023-11-17 非常實用的魚線與魚鉤的綁法,簡單易學,一看就明白
- 2023-11-17 三亞吃海鮮完全攻略指南,上哪買海鮮比較好
- 2023-11-17 高手釣魚視頻 (通用8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
- 2023-11-17 奧爾夫音樂小金魚教案適合年齡-2歲以上兒童學
- 2023-11-17 (釣魚技巧)釣草魚究竟用什么餌料比較好?
- 2023-11-17 玉米面的制作方法有哪些呢?怎么吃才最好?
- 2023-11-17 春末夏初使用的野釣草餌,你知道嗎?
- 2023-11-17 磯竿路亞竿傻傻分不清楚怎么選購?看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