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大鯢本來叫大鯢,后來發現它的叫聲聽起來像嬰兒的哭聲,我覺得這個名字更親切一些。 因此,大鯢的名字更為廣為人知,但知道它的學名的人并不多。 由于大鯢營養價值高、肉質鮮美,越來越多的人飼養大鯢。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大鯢的養殖方法。
1、如何養殖大鯢?
大鯢養殖池的放養密度取決于大鯢養殖的規格、水源、水體、餌料等因素。 一般情況下,人們認為大鯢活動范圍小,攝食能力弱,飼養密度適當高,易于集中管理和飼養。 大鯢成年階段,大鯢活動范圍大,攝食能力強,且互相攻擊,因此飼養密度宜小。 根據我們多年的養殖實踐,育苗期的放養密度為60~100尾/平方米,成魚期為5~20尾/平方米。 備貨時,規格應盡可能整齊,個體間差異不應超過0.5倍。
養殖池內設有餌料臺,餌料臺略高于水面。 用天然餌料投喂,主要是浮游生物、昆蟲、肉類、魚類、貝類等,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餌料,最好是早上7點30分之前、晚上??10點30分之前。 拋餌時要把最后的餌料清理干凈。 投喂量為體重的5-10%。 水溫16-23時,應增加餌料量,但次數和時間可保持不變。
大鯢的日常管理雖然簡單,但卻很重要。 餌料有定時、定點、定量三組。 了解大鯢的生態習性具有重要意義。 大鯢喜安靜,怕噪音、清水、泥水、黑暗和強光。 我們在飼養中要盡量注意這些習慣。 另外,要定期對蠑螈尸體和養殖池進行消毒,預防疾病的發生。 夏季水溫應保持在2℃以下,防止“夏眠”,冬季應控制在冰點以下。
對于大鯢養殖來說,大鯢池塘水質必須始終保持新鮮、無污染,透明度高、溶解氧含量高,pH值在6.8-7.8之間。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殘留餌料和排泄物,并定期使用生石灰調節水質,保持池水長期流動。
大鯢對水溫的要求很嚴格。 超過它們的耐力會導致大鯢在夏天冬眠或睡覺。 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必須采取降溫或升高措施,保證大鯢生長適宜的水溫環境。 另外,大鯢怕光,因此養殖場必須采取避光措施。 夜間巡邏時,不得使用強光交叉射擊。
2、放養火蜥蜴前的準備工作
成人消毒。 成蟲消毒主要預防水霉病和細菌性疾病,消毒方法和藥物與幼蟲相同。 放養時,成魚池的水溫應與幼魚池的水溫相同。
成魚池的維護和消毒。 主要檢查進、出口管道。 檢查過濾罐、過濾裝置、溫控機有無損壞并修復。 檢查成人泳池是否有損壞并及時修復。 然后,對成人水池進行消毒,待藥物消失后放出。
進貨前檢查。 要核對成蟲的數量和規格,以便根據成蟲的大小、體形、大小分池飼養。 這樣,相同體型的成蟲攝食能力和強度基本相同,生長速度也相同,可以避免大小型混養造成的同類相食現象。
飼養密度。 成年大鯢的放養密度取決于各地的飼養方式、技術水平和飼養條件。 現表5-2總結了不同成蟲飼養方式的飼養標準。
3、蠑螈養殖成本與利潤
人工養殖:投資主要包括大鯢苗、土地、人工、疫苗藥品、折舊等費用
模擬自然繁殖:投資建設人工溪流約5萬條,重約4公斤50種大鯢約80萬只,管理人員兩名,年生活費1.5萬,開支95萬。
(2)有利出苗產量400-800粒娃娃魚怎么養,每千元利潤40萬-80萬元。 第二年,大鯢適應河床,受精機會增多,利潤在1萬-2萬左右。
4、野生蠑螈與養殖蠑螈的區別
從車身顏色來看
家養大鯢一般呈灰色、淺色; 大多數野生大鯢都有自己的圖案和較深的顏色。 從外部皮膚來看,野生大鯢背上的皮膚光滑、薄而均勻,具有蠟狀光澤。 國產巨獸背上的皮膚稍厚,有粗糙的疣體,質地暗淡。
從外觀上看
由于長期自然覓食,野生火蜥蜴身體強壯、體長、頭大、肌肉緊實。 家養的大鯢體型臃腫笨拙,肌肉柔軟。 家養大鯢的腹部皺襞寬而柔軟,容易暴露在體外,而野生或生態大鯢的腹部皺襞短而粗,不易暴露在體外。
從反應來看
野生大鯢性情兇猛,對刺激反應迅速,常常主動攻擊接近的生物。 家養的大鯢性情溫順。
按壓背部肌肉。
野生大鯢的肌肉彈性高,用手指按壓回彈力強。 國產大鯢彈性較弱,用手指按壓感覺軟塌陷,反彈力較弱。
以上介紹了這么多大鯢的養殖方法,一些養殖條件和注意事項,甚至利潤和成本都詳細解答了。 如果你想繁衍后代,閱讀《便笑》這篇文章會讓你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就分享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猜你喜歡
- 2024-01-02 娃娃魚怎么養,養殖娃娃魚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2023-12-31 娃娃魚怎么養?的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
- 2023-11-07 娃娃魚怎么養最好?在這里我們學最佳娃娃魚養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