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然而,美麗的神話終究無法取代科學。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早就吟唱過:“晨牛出西江,織女住東邊,天長地久,誰能相見”。中國情人節?...”。 盡管如此,起源于數千年前的古老民間傳說仍然代代相傳,引人入勝。 多少詩人、詩人為之吟詠,對牛郎織女的不幸命運表示無限同情。
山東肥城漢代無量廟的畫像石上也刻有織女星宿。 一側畫織女和織布機,中間刻太陽,太陽表面刻一只象征性的烏鴉。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畫像石或畫像磚上,這樣的星星圖像不少。
1. 星圖的產生
星圖是人們對星空認識的記錄。 新石器時代,陶像上繪有日紋、月紋、星紋。 在殷商奴隸社會,就已經刻在甲骨上。 戰國時期,世界上最早的星表誕生了。 毫無疑問,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中期就已經有天文學家使用的星圖了。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有不少著名的占星家。 關于觀星,逐漸形成了干德、食神符、無顯三大學派。 他們都有記錄和星圖,但并不完整。
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墓室頂部繪有天文星辰。 目前,始皇帝陵的發掘工作尚未進行,其真實情況只有未來才能知曉。
漢永元四年(公元92年),賈達在討論歷法時曾說過:“星圖有章法,日月實循黃道”。 東漢末蔡邕所著的《月令篇》對其進行了更新。 據稱,“官方地圖”上的紅色小圓圈內畫出了北極附近常年隱藏的星星。 他描述說,在漢朝的官方地圖上,不僅有紅色的常在圓圈,還有常顯的圓圈和黃色和赤道。 因此,早在公元初期左右,隨著星星的系統命名和計數,我國的星圖就已經標準化。
遺憾的是漁人之家,漢代的星圖沒有保存下來。 大約在吳末晉初的三世紀末,太師令陳灼根據古代遺留下來的甘、石、五仙三星官,編制了星表,繪制了星圖。 其內容包含283個星座和1464顆星星。 其中,圍繞北極的永久圈內的星星,按照封建王朝的習俗,從《淮南子》和《史記》開始,被稱為紫宮,后來才被稱為紫微苑。 恒星在赤道附近有兩部分:中間部分和外部部分。 二十八個星座及其所屬星座,共有一百八十二顆星,單獨歸類為石室星。 其余255個星座和1282顆恒星分屬三個家族。 我國的一流統計數據在早期就是相應形成的。 官數283,星數1464,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
古代為什么把星座稱為星官呢? 本來,星空是勞動人民生產生活中所熟悉的,所以這個名字自然就與生產生活有關。 如牽牛花、織女、姬、斗、虎牙、天狼星等。 自從進入階級社會以來,統治階級就利用天文來為自己服務。 北斗七星變成了皇帝的戰車,織女變成了天帝的孫女,星空變成了天帝的王國。 三大臣、九大臣、大臣、大臣、將軍、將軍,全都成了星名。 星座叫星官,是我國社會發展的產物。
2. 一場災難
1907年的一個風沙大的日子,一名衣著奇特的男子走在甘肅河西走廊的古道上。 他的裝束似乎與身材有些不相稱,高挺的鼻子,突出的額骨,氈帽下露出一縷黃色的頭發,一雙淡綠色的眼睛時不時流露出不安的神色。 他快步前行,周圍的景色似乎沒有什么能引起他的注意。
幾天后,在鳴沙山腳下的敦煌莫高窟,這個人遇到了一位名叫王的道士。 他們進行了一次秘密談話。 看起來事情進展得很順利,雙方臉上都掛著笑容。 快樂的。
一群駱駝和驢子沿著這條老路往回走。 牲口背上都背著緊緊捆扎的箱子,外國人走在最前面。 他是誰? 這個裝滿的盒子里裝著什么?
第一個問號現在可以清楚地回答了。 他就是因盜取我國珍貴文物而聞名的斯坦因。 這第二個問題的答案還不清楚,因為他從我國西北的文物寶庫里偷走了多少寶物? 這些珍貴文物的內容是什么? 雖然現在已經看到了目錄清單,但是內容還是未知,還沒有全部明白。 我只知道,據當時人們估計,被盜文物有數百箱,文物種類達9000余件。
本文的主題就是無數尚未澄清的被盜文物之一。 這是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星圖卷軸。 該書現藏于倫敦大英博物館,編號為斯坦。
這幅唐代臨摹繪制的星圖內容相當豐富,文字部分取材于《禮記》、《漢書》的資料。 圖解部分按照古代十二時辰的順序,分為十二個沿赤道上下的星圖,從十二月開始,最后是紫微元圖。 地圖上畫有1367顆星星。 從各方面來看,這張星圖大致是一張七世紀初的鈔票。 其星座組織無疑是以陳卓編纂的干、時、五仙三顆星為基礎的。 因此,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星圖,也是中國古代星圖的代表作之一。
從這張星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繪制傳統星圖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戰國時期開始,經過漢代的張衡、晉代的陳焯、劉宋的錢樂之、于繼才是從北周進入隋朝的人。
3.古圖新貌
在我國古代星圖的發展過程中,橫圖的出現是一個革命性的事件。 上述被盜的敦煌卷軸星圖是橫圖和圓圖的組合。 隋代出現橫形。 《隋書經舊志》載“高文弘著《天文橫圖》一卷”,為橫圖最早的記載。 至于圓圖的出現,則是更早的事情了。
漢代以前,流行著遮天之說。 遮天說的理論家們把他們看到的所有星星畫在一張圓形地圖上,稱為遮天圖。 這就是圓形全天星圖的由來。 這張圓形星圖有一個根本性的缺點,那就是越靠近赤道以南的圓的恒星在地圖上的位置畸變越大。
為了糾正這個問題,人們創建了水平圖。 水平地圖出現后,將赤道帶附近的星體投影到矩形地圖上,比地圖更加準確,但它也有另一個缺點,那就是天球的概念被淡化了,什么也沒有。人們得到的是一張長方形的星圖。 星空像一個球一樣將人們包圍著,明顯的矛盾促使人們想到了另外的辦法。
數百年過去了。 需要在球形天球上描述星星,但只能在平面上繪制。 如何才能完美表達平面與球面的矛盾呢? 以往的方法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圓形覆天星圖的極方位投影可以給人以天球的概念,分段矩形星圖可以更好地表達赤道附近的天空區域。 這兩個優點的結合難道不是兩全其美嗎?
于是,終于想到了新的辦法。 北宋元佑八年(1095年),蘇宋在制作漕運禮臺時寫下了《新意象法要》一書。 新的星圖共有兩套,創造了兩種新形式:一套以北極為中心,將北極附近的永久顯示圈內的星星繪制成圓形圖,將北極和北極附近的星星繪制成圓形圖。赤道被畫成兩幅水平的圖畫,完整地表達了星空; 同時他還繪制了另一套兩張星圖,以赤道為界,以南北極為中心。 天球的兩半分別顯示在兩張圓形地圖上。 這也算是一個新的創造。 而且,在南極附近的永久隱藏圈內的星星在北宋都城開封是看不到的。 地圖上有一圈空白,留待以后填寫。 這也是完全正確的。
4. 圖片由黃尚提供
1913年,兩卷本《東亞隨筆》在法國首都巴黎出版。 這本書致力于介紹中國知識,向西方世界傳遞許多古老的東方文明。 作者在《1193年一個中國王子的教育》一書中寫了一節,首次向西方介紹了我國古代的一張“天文圖”。 此圖為蘇州文廟石刻天文圖。
這是一塊高2米多的大石碑。 上部刻有圓形天文圖,下部刻有2000余字的說明文字。 天文圖上刻有1434顆星星,是古代圓蓋圖的樣式。 北天極位于地圖的中心。 以它為圓心有三個同心圓。 第一個圓代表北緯35度的永恒圓。 這個緯度大致相當于北宋首都開封。 第二個圓圈代表天空。 在赤道處,最外圈是該地永恒隱藏圈的邊界,圈外的星星是看不見的。 圖中還有一個與赤道相交的圓,代表黃道,即太陽的視運動軌道。 在內圓和外圓之間畫了二十八條徑向子午線,間隔不等,是經過二十八顆遠星的醛。 這個制度是我國星圖的古老傳統。
這位法國人介紹的蘇州石天文圖引起了世界上許多人的關注。 漸漸地,研究這張古老星圖的人越來越多,不少文章也相繼發表。 這張星圖很重要,因為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全天石星圖。 石碑刻于南宋1247年,星圖反映的觀測時代早在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 這幅星圖的作者是四川學者黃尚。 他自幼在四川讀書,通曉各種經典,也學到了一些天文知識。 南宋光宗年間(1190-1194年)任太學博士,堪稱高級知識分子。 光宗為了教育他的兒子賈王趙括,專門為他修建了宮殿,并為他找了老師。 黃尚被光宗選為太子師父。
黃尚向太子傳授??了許多經典古籍,還介紹了天文、地理等知識。 這幅星圖是黃裳為教育太子而畫的八幅圖畫之一。 據史料記載,黃桑繪制了八張天文地理地圖,呈獻給賈王。 后來,永嘉人王志遠將這幅天文圖刻在石碑上,保存在蘇州文廟。 為了保護這一重要文物,現遷至蘇州市博物館。
蘇州的石刻天文圖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不久之后,著名學者王應林編撰了一本名為《玉海》的書,其中專門記載了“黃商天文圖”。 兩百多年后,人們怕時間久了,石星圖會丟失,就重新刻了一張,就在現在的江蘇省常熟縣。 這是現存的常熟石刻天文圖。
5、天妃宮星圖
在我國沿海的許多城鎮,都世代相傳有過天后宮或天妃宮。 漁民和水手向女王祈禱航行安全順利。 相傳這位小妾本是福建莆田林姓人家的五女。 她出生時,就有吉祥光香。 長大后,她可以踏著蘆席渡海,云游仙島。 她晉升后,經常身著紅袍飛翔在海上,當海上有船遇難時,他總是出現施救。 宋元明以來,有關她的傳說在沿海流傳,漁民家庭對她贊不絕口,遂成為天后或天妃。 各地設立天后宮(天妃宮)逐漸成為一種潮流。
解放初期,在莆田涵江鎮天妃觀里發現了一幅大型彩畫卷軸。 那是一張滿天星圖,殘存的長度有一百五十厘米,寬度有九十厘米。 星圖畫在中央,上下都有文字說明。 圖中的星官是以國畫三壁二十八星座為藍本的。 經初步核實和統計,發現全圖有星官280余人,明星約1400人。 其中,北斗七星和第28星座以紅色突出顯示,其余部分涂成黑圈和白點。 每顆恒星的大小不同,表明了恒星的視亮度。
此星圖基本繼承了中國傳統星圖的畫法,與蘇州石星圖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過,由于這張地圖繪制于明末清初,因此也有西方傳教士來華后所畫的星星。 該圖的一些特點,如畫紅尺、用大小表示大小、用毛星表示“氣”等,是萌芽時期中西科學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我國的資本主義。
更能反映這種交流的是明末徐光啟等人繪制的《赤道南北總星圖》。 其形與上述《新意象法要》一書中蘇頌所畫之形相似。 以赤道為界,天球分為南北兩半。 兩張圓形星圖表達了整個天空。 這次,徐光啟等人填充了南極附近的星星。 這是我國星圖上首次繪制南極附近的恒星。
這張星圖還首次向中國天文學界引入了黃極的概念。 地圖上有南北黃道與南北天極的夾角超過23度。 黃道經度是從地圖上的這里開始呈放射狀繪制的。 從此,正確的黃道坐標系就建立了。 徐光啟的星圖還添加了許多中國傳統星圖上沒有的星星,并進行了實際測量。 新添加的星星已標記在圖表上。 我國古代星圖保留283顆、1464顆星的老傳統直到那時才被打破。 徐光啟的星圖在我國星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清朝以后,我國繪制了大量的星圖,星星的數量也大大增加。 盡管天上的星星看起來像一盤散沙,但古人早已將它們分組、排列,甚至描述了它們的位置。 手握星圖,仰望星空,不僅牛郎織女、弧形天狼星,所有可見的星星都盡收眼底。 如果有人想認識星星,古代的星圖在今天仍然可以幫助你,成為你認星星的指南。
- 上一篇: 鯉魚 2019年的臺歷是《祖宗的食譜》里的52道佳肴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4-01-03 漁人之家論壇,psp王國之心BBS
- 2024-01-02 漁人之家論壇,王國之心 BBS
- 2023-12-31 漁人之家論壇,為什么漁人之家論壇到現在還上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