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洞庭湖銀魚古稱白魚、玉簪魚,又稱銀紋魚、面魚等。成年銀魚長6~9厘米,呈圓柱形,尾稍側,頭平。吻尖短,眼大,體無鱗,潔白如銀,故名。 銀魚的身體柔軟如骨,無腸,呈半透明狀。 它在水中遨游如織錦的銀梭,速度如銀箭離弦,故古人也將其比喻為玉簪或銀梭。 如果把銀魚抓起來從水里拿出來,它立刻就變成白色的,如玉如雪,令人驚嘆。 據史料記載,銀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受到人們的青睞,被視為圣魚或神魚。 “洞庭枇杷黃,銀魚肥香。” 五月,枇杷黃熟,正是銀魚上市的季節。 此時洞庭湖畔商賈云集,皆因銀魚,成為歷年來洞庭水鄉的另一道風景。 在長期的繁殖過程中,洞庭湖的銀魚已分為幾個品種,其中以短尾銀魚和少齒短鼻銀魚最好。 這兩種銀魚的長度都在8厘米左右。 它們是白色且無鱗的。 它們是半透明的,沒有骨頭或腸子。 它們又肥又嫩,味道鮮美。 根據現代營養分析,銀魚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 人們還認為,銀魚不去鰭、不去骨,是一種營養齊全的“全能食品”,有利于人體的免疫功能和延年益壽。 中醫認為,銀魚葉味甘、性平,能補虛、健胃、益肺、利尿。 可治療脾胃虛弱、肺虛咳嗽等病癥。 洞庭湖銀暢銷海外,日本人尤其喜愛。 他們稱銀魚為魚中人參,視為稀世珍品。 銀魚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一看,顏色悅目; 聞之,清新的香氣誘人,口舌濕潤。 吃起來雷氏銀魚,味道鮮美,齒頰留香。 銀魚的吃法有很多,有煎、炸、蒸、燉、燉等。 最有特色的是煎、炒、做湯。
長江銀魚
長江銀魚( ),又稱短吻銀魚,屬于鮭形目銀魚科銀魚屬。 俗稱:面魚、面魚、殘魚(本草綱目)。 英文名: 。 身體細長,略呈圓柱形,后部比側面平坦。 頭部扁平,呈三角形; 嘴很大,鼻子又長又尖。 前頜骨、上頜骨和口腔上有一排細齒。 下頜骨前端有一對犬齒,下頜骨前端有肉質突起。 背鰭位于身體后四分之三處。 背鰭和尾基中央有一個透明的小脂鰭。 胸鰭沒有肌肉基底。 身體無鱗,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排大鱗。 生活中,身體柔軟透明,從后腦勺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腦的形狀。 浸泡后的標本呈乳白色。 身體兩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有兩排平行的小黑點,從胸部開始,穿過腹部,到達臀鰭前面。 它們沿臀鰭基部左右分開,在后端合二為一,到達尾部基部。 尾鰭和胸鰭第一鰭條上也散布著小黑點。 它們通常生活在長江干流地區。 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 半年達到性成熟。 1、冬齡魚于4月至5月從河流入湖,在湖邊草叢中繁殖。 繁殖后,親魚明顯變瘦并很快死亡。 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其附屬湖泊。 個體不大,最大的個體長約140毫米,重約5克。 它是一年生魚。 繁殖季節形成漁洪,數量極其可觀。 銀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風味特殊,尤以產卵前的銀魚最為豐富。 除鮮食外,大多曬干后出口,商品名為“陽安”。 銀魚干的蛋白質含量為72.1%,脂肪含量為13%,高于其他食用魚。 每百克銀魚還含有賴氨酸4820毫克、蛋氨酸2308毫克、異亮氨酸4176毫克、纈氨酸4396毫克、蘇氨酸6652毫克。 如此豐富的氨基酸在其他魚類中是很少見的。 每100克銀魚可提供407大卡熱量,幾乎是普通食用魚的5-6倍; 其鈣含量高達761毫克,居魚類之冠。
太湖銀魚
太湖銀魚有太湖短鼻銀魚、少齒短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四種。 產量以大銀魚和太湖銀魚最高。 春季,太湖銀魚在太湖邊的蘆葦和水草莖上產卵。 產卵期主要是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也是捕撈銀魚的汛期。 蘇州東山有“五月枇杷黃,太湖銀魚肥”之說。 銀魚營養豐富,肉質細膩,潔白細嫩,無鱗、無刺、無骨、無腸、無腥味,含有多種營養成分。 冰鮮銀魚大部分出口銷往海外,在當地有“魚人參”之稱。 曬干后制成的銀魚干,可長期保持色、香、味、形不變。
- 上一篇: 中國最好的銀魚產地在哪?雷氏銀魚有哪些特點?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4-01-01 中國最好的銀魚產地在哪?雷氏銀魚有哪些特點?
- 2023-11-30 關愛花木城里的美味佳肴——雷氏銀魚怎么做好吃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