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鮭魚分布于北緯35°以北的太平洋海域,亞洲和美洲沿岸也有分布。 這種魚是溯河產卵的洄游魚類,人們說:“長在河里,長在海里”。 它們在海岸生活3-5年,成熟后返回河流產卵。 其中一只游回我國黑龍江、綏芬河、圖們江水系。 進入綏芬河和圖們江的數量很少,其中進入黑龍江支流的烏蘇里江數量最多,其次是呼瑪河等支流。 一定量的鮭魚經松花江進入牡丹江,在松花江中游偶爾也能捕獲。
每年的九月和十月是捕撈鮭魚的季節。
鮭魚的身體呈紡錘形,末端有嘴,有一個大裂口。 上頜骨斜向下延伸至眼睛后緣,如鳥啄狀。 上頜和下頜沒有愈合在一起。 上頜和下頜各有一排牙齒。 牙齒鋒利且向內彎曲。 除下頜前部的四對牙齒較大外,其余均較小。 鮭魚除了像其他魚類一樣有胸鰭、腹鰭、背鰭和尾鰭外,還具有脂鰭。
每年秋季到來時,成熟的鮭魚成群結隊地從鄂霍次克海游入黑龍江,來到它們原來的繁殖地產卵。 鮭魚有頑強的意志。 回來的路上無論水流多么洶涌,它都能沖過去,克服遇到的任何障礙。 這是一種奮力前行的努力。 他們顧不上吃飯,也不顧休息,匆匆趕路。 他們逆流而上的速度相當驚人。 它們每天每夜最多可行駛30-50公里。 它們不愧是魚類“長游大賽”的冠軍。
在返回河中的途中,鮭魚的體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起初顏色很鮮艷,體背面和側面呈黃綠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暗為藍黑色,腹部呈銀白色。 體側有橙紅色婚斑,約10-12個,雌性顏色較深,雄性較大。 當它們到達產卵地時,它們的體色會變深。
鮭魚應選擇水清、礫石底、泉水的河段作為產卵地。 當河水水溫2℃左右時,產卵地水溫可達5o-7℃,9月中下旬鮭魚開始產卵。 三文魚產卵也很有趣。 它們并不是隨便產卵,而是要做一些準備工作。 到達產卵場時,雌魚側平游動,不斷用尾鰭敲擊碎石,利用水流的沖擊力形成直徑約100厘米、深約20厘米的坑。 - 產卵,然后產下晶體橙紅色的卵,直徑為5.6-6.5毫米,產于巢中。 當雌魚排卵時,雄魚就像一只守護燕子,形影不離地陪伴著雌魚,不斷地摩擦著雌魚的身體。 當它發現另一條雄魚試圖接近它正在尋找的“伴侶”時,它會立即將其驅逐。 當雌魚排卵時,雄魚也將精子釋放到產卵室中,卵子和精子在室中受精。 排卵、精子釋放后,雌魚用尾鰭反復拉動碎石,埋藏受精卵。 雄魚和雌魚仍然不離開,而是在產卵場周圍徘徊。 由于回程和產卵漫長而艱辛,鮭魚在完成繁殖后代的任務后不久就筋疲力盡而死亡。
經過一個冬天的低溫培育,受精卵會在來年春天孵化成幼蟲。 約30天后,卵黃囊消失,幼蟲又開始長途跋涉,順著河流入海生長。
三文魚是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底棲生物和水生昆蟲為食。 進入海洋后大馬哈魚,它們吃小魚。
黑龍江三文魚季節一般為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捕撈季節相對集中。 大魚的重量在10多公斤,小魚則有四五公斤重,大多數有七八公斤重,比較均勻。 三文魚是黑龍江省的特產。 其肉質鮮美,是名貴食品之一。 通常冷凍并加鹽。 它的卵鹽腌成“鮭魚子”,營養豐富。 魚和魚子不僅供應國內市場,還暢銷國外。
猜你喜歡
- 2023-12-22 “大馬哈魚之鄉”未必可信嗎?
- 2015-03-29 《路亞釣魚視頻》亞大馬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