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裝備
須鯨
最小的須鯨—小須鯨
小須鯨是須鯨類中最小的一種鯨的種類有哪些,體長6—8米,體重2噸左右,最大的為10.2米,體重4.8噸。身體呈紡錘形,吻部較尖,上面看它的頭部成一個銳角等腰三角形,所以被叫做“尖頭鯨”。背鰭較小,呈鐮刀形,位于身體后部的大約1/3處。尾鰭非常寬,約為體長的1/4。鰭肢上有4指。肋骨有11對。褶溝很細,向后不到達臍部,共有48一60條,個體的差異比較大。背部為黑色,腹部為白色,體側為灰色。鰭肢的基部與末端均為黑色,中間有一條白色的橫帶,是它獨有的特征之一。另外它的須板為白色或黃色,僅間或有些須板的外緣呈黑色,而與其他種類的黑色或灰色須板不同。每側須板大約為250一280枚,基部的寬度為4.6一11厘米,厚度為1一1.5毫米。
小須鯨分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是分布最廣泛的一種須鯨,在我國見于黃海、東海、南海和臺灣海域,一般每年12月到達,7月份先后離開。
小須鯨喜歡在靠近沿岸和內海地帶活動,所以又有“灣鯨”之稱。大多單獨或2—3只在一起游戈,較少集群,只有在南半球曾經見到過100只以上的大群。洄游時一般是成年雌獸游在最前面,尤其是已經懷孕的雌獸,隨后是成年雄獸,幼體位于最后面。游泳的速度一般為5—6海里,有時達到10—14海里。淺潛水時的呼吸間隔為2—4分鐘,3一4次淺潛水后轉為深潛水,時間一般為7—8分鐘,最長可達半小時左右。潛水時尾鰭不露出水面,有時弓起背部在水面跳躍,噴出1—2米高的稀薄霧柱。它的食性范圍頗廣,主要吃玉筋魚、小黃魚、黃鯽和磷蝦等。追逐蝦群時游動十分遲緩,并且圍繞著蝦群旋轉,促使小蝦聚集在一起,然后側轉身體,張口吞食。
繁殖期為9—10月,雌獸的懷孕期為10—11個月,翌年6—7月分娩,每胎產1仔。初生的幼仔體長2.6—3米,哺乳期大約為半年。
由于小須鯨大多在沿岸地帶活動,所以是重要的獵捕對象之一,更需要進行合理的利用和保護工作。
- 上一篇: 紅元寶鸚鵡魚,元寶,金剛,紅魔鬼等鸚鵡魚能一塊養么。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猜你喜歡
-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