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
垂釣時:早春選擇垂釣宜在飯點附近,三月下旬起須改為清晨進行。
釣點:溝汊、活水、草洞。
選擇魚竿的尺寸要視垂釣場所而定,線組的配置需依據魚的狀況來決定,外出釣魚時應攜帶多種類型的浮漂。
魚餌配方:春季初期的誘食劑以腥味為主調,春季中期的誘食劑以腥味為主調,春季末期的誘食劑可以采用葷食或素食。
調整浮漂技巧:先使用重鉛探明水底深度,然后移動浮漂位置,接著修剪鉛皮,再掛上魚餌繼續探測水底,最后對浮漂進行修正。
一、釣點選擇

水庫湖泊的細小支流會形成水道,這些水道中間較深,兩側較淺,水面狹窄且不易起風,陽光容易照射到,導致水溫迅速升高,從岸邊沖下來的牛羊排泄物和雜草的種子,是魚類喜歡的食物來源。
春季流動水域的水溫通常高于停滯的水體,特別是在水流匯入之處,而且水中含氧量充足,并且夾雜著許多從上游帶來的微生物和小型蝦類,常常能觀察到魚兒躍出水面的景象。
春季氣溫慢慢上升,河湖里的水草開始瘋長,部分已經探出水面,它們能遮擋風勢,也能抵御寒冷,同時水域溶氧度高,水流也較平緩,垂釣時最好挑選這樣的區域。
二、釣具搭配
魚竿的長度選擇需視垂釣環境而定,春季水庫釣魚時尤其要注意,水岸若陡峭且近岸水深,宜用短竿近距離垂釣,淺灘面積寬廣時,若需釣取遠處深水區的魚,則應選用長竿。
春季水庫垂釣時,線組搭配需依據魚情調整,子線可選0.8或1.0號,主線可選1.2或1.5號,鉤子則優先選用3至5號的袖鉤,或者1至2號的海夕鉤,亦或是3至5號的伊豆鉤。
春季水庫垂釣時,宜選用尾細的浮標,因其入水迅速,便于察覺輕微的魚訊,但外出時應備有多種浮標,比如在水草叢生地帶需采用短身浮標。
三、餌料選擇

早春釣魚,用餌是關鍵,誘餌以腥味為主,釣餌可以做成腥香、濃香和清香甜等幾種類型,還要加入含有蛋白質的紅蟲粉、蠶蛹粉,蚯蚓、紅蟲、蛆蟲這些活餌,用它們做釣餌效果也很好。
春季中期,魚兒對食物的選擇不怎么嚴格,自然界中的食物和人工制作的誘餌都能接受,不過制作誘餌時不能隨意,味道方面還是以腥味為主,再適當添加一些香味,用來吸引魚群的窩料可以選擇酒米等。
春天將盡的時候,魚兒不再那么挑剔,要求不高,不再像初春那樣特別注重葷食,只要魚餌和釣法搭配得當,無論是購買來的香型餌料、帶腥味的餌料,還是香腥結合的餌料都可以,既能用葷食也能用素食,通常情況下比較隨性。
四、調漂方法
重鉛探測水底是為了確定水深,實際上就是大致了解水底與浮漂之間的間隔,以便心里有個大概的判斷。
調整浮漂位置使其向下移動,這樣做是為了保證在設置釣組時,兩枚鉤子都能懸空,這樣線組的重量才能和浮漂的浮力達到均勢。
調整鉛墜重量:當浮標完全沒入水中,并且鉤子與浮標間的距離小于水域深度,此時通過剪去鉛墜使浮標上浮,雙鉤必然都離開河床。
調整釣組:投放誘餌后,浮標會往下沉或再度沒入水中,依據雙餌的分量判定浮標的浮力強弱,進而選擇釣敏或釣鈍的方式。

調整浮漂,空鉤狀態下浮漂顯現四目,掛上餌料后剩下兩目,表明餌重兩目,接著再向回調整,讓浮漂顯示兩目,此時雙鉤中一鉤平放在水面上,另一鉤輕微觸碰到底部。
五、釣魚技巧
開釣時:早春時節氣溫、水溫和立春之前的嚴冬差別不大,適合垂釣的時段最好在正午前后,最理想的捕魚時刻是下午兩點到四點之間,三月中旬以后下午就很難再釣到魚了,這時候應當改為上午去釣魚。
選擇釣位時,早春的地點深淺與離岸距離和冬季相仿,建議離岸距離在六到八米之間,水深維持在二點五到三米之間,從驚蟄到春分這段時間,釣位可以適當選擇更近、更淺的地方,到了清明之后,則要靠近水邊的草叢,這樣更方便針對草叢中的縫隙進行垂釣。
春季剛開始,尤其是驚蟄和春分期間,魚兒偏愛水草叢里的小藻類、植物以及水生昆蟲,這個時段需要使用長竿搭配短線,把半截蚯蚓掛在鉤上,鉤尖稍微顯露出來,在草叢附近貼近水面進行垂釣,用戳釣的方式比傳統底釣效果更佳。
釣魚裝備方面,早春時節應遵循輕盈、敏銳、精巧、微小的準則,隨著春季中段特別是后期資深釣魚人春季水庫釣魚餌料調整技巧必看,在裝備搭配上,尤其是魚鉤與釣線的組合,既不能像夏季秋季主攻大體型魚那樣使用粗壯的配置,也不應像冬季那樣采用小鉤細線的搭配方式。
春季早期,小范圍水域垂釣時,應以葷腥味型餌料為主,但到了春季中后期,由于氣溫升高,水溫變得合適,魚兒活動更頻繁,它們的捕食欲望也會變得更強烈,在這個階段,使用面食類餌料比使用昆蟲類餌料更容易吸引魚兒上鉤。
猜你喜歡
- 2025-10-19 挑戰認識100種觀賞魚11:虎皮魚,你了解它的習性嗎?
- 2025-10-19 秋意濃時釣草魚正當時!這些植物餌料門道你得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