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
深秋快要來臨,氣溫逐日下降,一年一度的釣大板鯽時機即將來臨。鯽魚與其他魚類不同,可以說天氣越寒冷機會越佳,當然極端天氣也不適宜。每年蓑笠哥基本都在深秋和冬季的時候釣大板鯽,而且這是他最主要的目標魚。
深秋釣大板鯽
這確實難以避免,即便在南方地區,除了鯽魚之外,其余魚類大多顯得遲鈍,原本輕易能釣到的草魚、鳊魚、翹嘴魚、黃骨魚等,此刻基本都不怎么咬鉤了。蓑笠哥今天要介紹的是冬季夜間釣大板鯽的方法,希望能助你收獲更多的大板鯽。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經驗是否適用全國,還很難說,畢竟中國南北氣候差異實在太大。然而蓑笠哥每個冬季都會制作好幾個大板鯽臘魚,并且對此頗為自信。
深秋最好釣大板鯽
深秋釣大板鯽最重要一項:尋找釣點
深秋時節氣溫依然很低,許多地區的溫度僅在十度左右,甚至低至個位數,盡管這種條件下鯽魚仍會活動覓食,但它們的活動范圍有限,也不會游弋在非常淺的水域,選擇釣位至關重要,若位置不佳,其他準備工作再充分也難以有收獲,除非提前做好窩料并持續三天以上秋冬釣鯽魚什么餌料好,下面幾個地點是蓑笠哥經常能釣獲大量鯽魚的地方,遇到這些地方要好好把握機會。
水流背向入口的深水區域;不在入口正面,但距離很近,水流沖不到,位于入口前方轉角處,或是一個陡峭的凸起。這樣的位置,大板鯽既能向入口方向尋找食物,也能退回穩定水溫處歇息。
草叢茂密的地方要注意,水域深度至少要超過一米,過于淺顯的草叢在深秋時節難以發現魚群。這種草叢底部環境溫度較為穩定,并且顯著高于空氣溫度,即便遇到降溫也不會受到太大干擾。該釣點在晴朗天氣時效果最為理想,適合采用浮漂釣法或懸釣方式。但清除草叢開辟釣位較為費事,可以通過使用鐵制魚鉤進行投擲來處理,清理完畢后第二天便可進行垂釣。
石塊聚集的河段;那里水域底部巖石豐盛,是鯽魚藏匿的理想場所,并且岸邊若也有石塊,陽光照射下水溫會迅速升高,它們在此既能獲得食物,又不必擔憂受驚,適宜采用釣離底的方式,否則河床巖石密布時,釣線會頻繁被割斷。
干枯的蘆葦叢邊;那片區域通常是淺灘,意味著水位不深,晴天時用釣竿帶鉤子垂釣即可。你也能在蘆葦叢旁設置釣點,換上防水衣物,割取兩平方米見方的蘆葦,用腳踩出幾個較大的凹坑,將割下的蘆葦壓放在未割區域的旁邊。完成后兩小時投放一次誘餌,第二天來釣魚肯定收獲滿滿!
選擇避風向陽且深邃的河灣;此類河灣多見于水庫或河流之中,內部水域深淺不一,且光照充足且風小。隨后尋一樺尖處,水深維持在兩到四米,使用五點四米的魚竿即可,誘餌需提前兩小時投放。此類河灣通常是魚類越冬的場所,因此一旦發現便容易獲得豐富的漁獲。
朝南的二道坎處;這個釣點不需要考慮避風,關鍵是要找到深秋大板鯽活動的魚道。它們經常沿著二道坎的底部游弋,發現縫隙就浮出水面探查是否有食物。你可以在坎底投放餌料,直接出其不意地攔截它們,只要餌料不是過于特殊,它們很可能會停留在此。
釣位選好爆護不難
深秋釣大板鯽開餌思路
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復雜的,只要突出腥味就行,深秋垂釣大板鯽可以說越腥效果越好。如果自制鯽魚餌用完了,我就直接用冷凍的魚餌釣(不添加肝臟味道),這種做法的效果,可以說和專門的鯽魚餌料相比并不遜色。我之前曾經在一個水庫,兩個小時之內釣到了43條大板鯽,最小的重三兩,最大的重一斤二兩。
下面幾種餌料在深秋釣大板鯽效果很好:
蚯蚓可以直接掛鉤使用,或者將其榨取汁液,然后摻入少量拉絲粉和輕麩,可以用來制作搓餌或拉餌。蚯蚓的品種多樣,總體而言,漁具店售賣的蚯蚓效果較好。若采用掛串鉤的方式,可以選擇那些氣味較重且帶有綠色的蚯蚓。自行挖掘蚯蚓時,務必尋找土壤非常肥沃的地點,否則蚯蚓體表缺乏吸引力,誘魚效果會大打折扣。
紅蟲,是垂釣鯽魚的傳統選擇,這種天然紅色餌料,表現力非常出色,無論在競技池還是自然水域,都廣受認可。它和蚯蚓有相似之處,同樣可以提取汁液,用于調配拉餌或搓餌。然而,紅蟲的獲取并不容易,網絡上售賣的紅蟲粉絕大多數是偽劣產品,或者被摻雜了雜質,其效果與普通的面粉團相差無幾。
蝦肉的處理方式是先去掉蝦的外殼,接著將其制成泥狀物,再摻入少量能產生絲狀效果的粉末即可應用。市面上同樣能買到預先調制的蝦制品,但自制的產品更為經濟實惠,并且能確保其品質。
這三種之中,任選其一按個人需求準備即可,一次能制作好幾斤,分裝后能反復使用。這種做法遠比直接購買商品餌料優越,至少成效有保障,因為表現出色的商品餌通常都富含這三種成分。
另外,在前面提到的魚餌中,還可以摻入一些有助于魚兒開口和增強吸引力的輔助成分,例如:雞精(占比1)、奶粉(占比3)、羊油(占比1)、白糖(占比5),這些材料既可以單獨使用,也能夠組合起來使用。當氣溫較低時,可以添加羊油和白糖,在陽光充足的日子里,則適合加入奶粉,而雞精則不受天氣影響,始終需要加入,因為它能夠提升整體風味。
大板鯽愛濃腥餌料
深秋釣大板鯽調漂
談到調整浮漂,首先需要討論浮漂的挑選,我通常選用長腳的棗形長尾漂,納米材質的也可以,最好搭配粗壯的尾翼,這樣看起來更醒目。這類浮漂的信號傳遞迅速,穩定性良好,雖然入水后的站立速度一般,但偶爾也能精準擊中目標區域。關于調整浮漂,這里介紹兩種常用的方法。
調漂時不用鉤掛餌,將漂調整至兩目位置;這種方式屬于鈍感垂釣技巧,鉛墜需觸底,更適合釣取體型較大的鯽魚,只要魚兒進嘴,基本會直接浮起或緩慢下沉。采用此法時,子線長度必須控制,對折后保持在6至8厘米范圍內,并且子線材質要選柔軟的,建議選用0.4號PE線材制作。調平水釣兩目時捕獲率比較強,但一旦沒有魚餌,浮漂上就不會有動靜,需要了解魚餌的散播速度,在快要散盡或者有魚訊卻沒釣到時,要及時更換魚餌。
鉤掛四釣兩;此乃常見垂釣技法,然在野外環境下應用頻率不高,關鍵因素在于小魚容易搶食。待到深秋時節,小魚搶食現象會明顯減弱,此時便可嘗試運用該釣法來感知魚訊。倘若某種信號連續幾次未能釣獲,那么下次應果斷舍棄,同樣要將那些試探性餌料、虛假信號排除在外,轉而專注于捕捉力度較大的觸底信號、緩慢頂竿現象、遲緩黑漂狀況以及魚餌斜向游動的情況。
釣大板鯽不用調太靈
深秋釣大板鯽裝備選擇
魚竿;通常建議選擇5.4米長的,因為深秋期間大板鯽多數在較深水域活動。若遇降溫天氣,偶爾也可在較淺區域使用4.5米或3.6米長的,這種情況并不常見,只有長竿無魚時才考慮換用短竿。至于調性,個人喜好即可,釣大板鯽時跑魚現象較少,也不必過分擔憂斷線問題。
線組搭配方面,建議主線選用2.0號,搭配0.4號PE子線,但若常遇掛底情況,則改用0.2號PE子線更佳。至于尼龍子線,個人持保留態度,尤其深秋時節水溫偏低,任何尼龍材質的線都會失去彈性變得僵硬,從而影響魚口。關于釣大板鯽,有人主張僅用1.0號主線,對此觀點并無異議,實際使用中確實可行。
浮漂的選擇需要注意,使用重量在1.2克到1.8克之間的棗核形、長腳型或者長尾型納米漂比較合適,當然,如果你已經習慣了使用蘆葦漂,那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需要根據魚竿的長度來調整浮漂的吃鉛量,魚竿越長,浮漂的吃鉛量就應該適當增加,這樣拋投時會更加方便。
魚鉤方面,釣鯽魚時,許多釣手偏愛使用袖鉤,這種鉤子確實效果顯著,然而與海夕鉤相比,它稍顯遜色,關鍵在于袖鉤的鉤柄偏長,而海夕鉤的鉤柄較短,鉤身則非常輕盈,并且既有帶倒刺的款式,也有不帶倒刺的款式。
大鯽大鯉
最后祝愿各位釣友漁獲豐厚,在自然恩賜的環境中持續體驗釣魚的樂趣!我是釣魚蓑笠哥,一位既熱愛釣魚又樂于分享的釣魚愛好者,熱切期待喜歡釣魚的朋友點擊關注。倘若文章內容對你有所助益,不妨幫忙轉發給其他釣友欣賞。
猜你喜歡
- 2025-10-14 秋冬釣鯽魚什么餌料好
- 2024-08-09 秋冬釣鯽魚什么餌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