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
秋季末期以及冬季初期是垂釣鯽魚的最佳時節,由于這種魚全年都不會絕跡,只有在氣溫稍低的情況下才更易捕捉到它們。這個時期,其他魚類逐漸停止覓食,小型雜魚的密度也相應降低,當水中沒有了其他生物的干擾時,鯽魚便進入了它們的大規模攝食期。有經驗的釣手指出,鯽魚是所有魚類中最早進入繁殖期的品種,因此即使在嚴寒的冬季也不會停止進食,這是為了滿足它們“孕育后代”的需求。想要垂釣鯽魚深秋初冬釣魚技巧,特別是體型較大的鯽魚,必須在氣溫較低的時候進行,這樣效果才更佳。
野釣鯽魚,必須遵循幾條核心原則。深秋時節,應選擇面積較小的地方垂釣,因為那時水溫下降,小水域中混養魚減少,而且小地方鯽魚集中,密度很高。小水面還不會受到大風天氣的干擾,對釣魚影響不大,畢竟野釣鯽魚,特別是在水溫偏低的季節,通常使用細線、小鉤、輕鉛的裝備組合最為合適。釣組分量輕微時,抵御風力的性能非常弱。選擇出釣的氣候應當適宜,注重挑選氣溫穩定的時段前往,否則魚的攝食欲望會相當低落。在面積不大的水域,水溫上升得較快,魚的活動狀況通常更為活躍。
最核心的是要找到魚的聚集點,水域越開闊,鯽魚通常待的地方越集中,小范圍水域中尋找鯽魚的位置會簡單許多。天氣較冷時,必須先確定魚的藏身之處再投放誘餌。尋找魚的藏身地一般選朝南背風的地方,比如有隱蔽水草、樹根、橋柱等位置,基本不在開闊水域垂釣。不過依照這種方法找魚窩,未必能找到,因此布設多個釣點就顯得十分關鍵。首先更容易使投餌點靠近魚窩,再者鯽魚的活動范圍不大,多設幾個點能覆蓋更廣的水域。投餌后不能馬上開始釣魚,需要適當留窩。窩點里的餌料最初只會招來少量鯽魚,而餌料和正在吃食的鯽魚還能吸引更多鯽魚,因此留窩對釣鯽魚很有幫助。
釣魚前要準備些誘餌,釣魚時也要持續添加誘餌。具體做法是,不要把窩點里的魚全部釣走,不能等到沒魚了才加誘餌,而是釣走幾條魚就適量加些誘餌,這樣窩點里的誘餌和剩下的鯽魚就能繼續吸引其他鯽魚。如果多個窩點都這樣做,那么釣到的魚通常不會太少。離開窩點后重新布窩存在不足之處,新窩的投放量須比原窩減少,投放時動作要輕柔且精準,否則容易引發魚群死亡的情況。因此出現了不直接使用活餌的垂釣方式,例如將蚯蚓裹上粉末或是用紅蟲包裹食物進行垂釣。在氣溫下降的時節,運用活餌進行誘釣能夠迅速刺激魚兒開口,這是在低溫環境下野釣鯽魚時必須重視的垂釣技巧。
用蚯蚓裹粉或者紅蟲包食垂釣,每次拋竿其實都是在進行少量誘食,好處在于投放位置準確,離開窩點時無需特意添加誘餌也能實現聚魚效果,這顯然比使用打窩工具施放誘餌更為合理,并且能更有效地掌握誘食的分量。采用蚯蚓裹粉的技巧,最常用的搭配是炒過的黃豆粉,蚯蚓沾上這種粉末后不再那么黏膩,穿鉤也會更加便捷,入水后會自然形成從上往下的誘魚軌跡。蚯蚓可以裹上淀粉,也能用花生碎、芝麻碎,還有酒米磨成的粉末,要是嫌麻煩,直接用糧食類的商品餌也可以。不過,蘸粉一定要沒什么粘性,否則會牢牢粘在蚯蚓身上。說到紅蟲包食釣,餌皮的做法也很多樣,可以拿菜籽餅碎和細麩皮摻和,炒過之后再摻點面粉。
吃住窩的垂釣不宜過于頻繁,偶爾活動幾次即可,否則窩點里食物堆積過多,寒冷時節鯽魚攝食欲望不強,容易導致它們迅速吃飽。請大家留意關注并點贊,每日準時發布內容,感謝各位釣魚愛好者!
猜你喜歡
- 2025-10-05 深秋初冬是釣鯽魚旺季,掌握這些思路,輕松釣獲大鯽魚
- 2025-10-04 秋雨致氣溫降,釣魚人遇輕口魚情,換細線效果咋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