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備
馬口
此類魚類為淡水溪流中的生物,以肉食為主,主要捕食水生昆蟲、魚苗、蝦等,全年皆可垂釣,尤其是春夏兩季,上鉤率特別高。它們偏愛在水草叢生的沙礫淺水區、河道落水處以及流水注入的區域棲息,因為這些地方食物豐富,小魚密集,既是理想的覓食地,也是釣魚者的首選釣點。
馬口
使用手竿進行漂定點浮釣時,需注意:手竿長度介于3至4米之間,釣線直徑在0.2至0.25毫米范圍內,配備中號鉤,釣線長度與釣竿相仿或略長,并使用大漂。小墜子的重量應小于漂的浮力。操作手竿掛上浮漂,選擇在流水與靜水的交匯地帶,于靜水區域運用球形穿心漂進行半水或浮釣。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之后,魚類最為活躍。垂釣過程中,需先將釣餌掛在鉤上,確保餌鉤懸浮于水面中上層。垂釣者需頻繁揮動釣竿尖端,一旦馬口魚察覺到餌鉤的顫動,便誤將其當作小魚或昆蟲,于是迅速游近企圖捕食。此時,浮標會迅速下沉,此時只需輕輕揚起釣竿,即可成功捕獲魚兒。
馬口
手持竿線垂釣,不設浮標,直接將釣線沉入水底:此法特別適用于在狹窄溪流急流之中。使用手竿時無需裝配浮漂,腦線長度維持在約三十厘米,可以單鉤或雙鉤搭配,鉛墜需確保能夠觸底,但不宜過沉,以便在流水沖擊釣線時,能夠自然流向下游。釣餌通常選用小昆蟲或人造毛鉤等,垂釣時宜保持水面平靜。
釣者輕移腳步,緩緩靠近馬口魚游動的區域野釣手桿教程,將餌鉤輕輕置于魚群前方約一米的范圍內,并適時地輕輕揮動釣竿。馬口魚察覺到前方水域有美味的食物,便會游來捕食。當魚兒咬住鉤餌時,竿尖會順著水流的方向微微顫動,這時迅速提起釣竿,定能收獲魚兒。此方法同樣適用于使用小海竿進行垂釣。
馬口
風線釣馬口魚
風線釣術依托羽毛借助自然風力帶動釣線,通過人手與釣竿的協調配合,懸掛魚餌進行垂釣,將誘魚與釣魚融為一體,主要針對馬口魚進行捕撈的一種別具一格的釣魚技巧。
風線制作工藝:該風線由釣線、羽毛以及釣鉤三個主要部分構成。釣線需選用1.0號的高強度釣線;羽毛則需選用鴨鵝腹下的細長瀝羽;釣鉤則推薦使用7號紅袖鉤或溪流鉤。制作步驟如下:首先,在釣線前端打一個豬蹄扣,并將其與竿梢相連接。接著,將釣線剪至與竿身等長,并在剪斷處系上釣鉤。然后,在釣鉤上方90厘米的位置打一個活扣,再取一根羽毛插入到活扣中間,最后拉緊活扣兩端的線即可。自第一根羽毛起,每隔80厘米固定一根羽毛,確保羽毛在一條直線上分布均勻,如此一來,風線便得以制作成功。
馬口
垂釣所用的魚餌:在釣馬口魚時,通常會在到達垂釣地點后現場捕捉并即時使用。岸邊雜草叢生的各類昆蟲均可作為優質的魚餌,其中尤以生長在岸邊濕地雜草間的一種小型蜘蛛最為理想。捕捉到這種蜘蛛后,應將其放入便于封口和取用的塑料袋中,若一次未能用完,應將其放置在陰涼處,這樣它可以在數日內保持活性。
垂釣位置挑選時,宜選在風向適宜的地帶,優先考慮靠近岸邊的水淺區域,水深需控制在100厘米以內,且四周不應有高大的樹木或茂密的雜草。馬口魚有群居習性,通常每群數量在十幾到二十幾尾之間。
馬口
在發現魚群之后,應保持一定距離,迅速系好釣線并裝上魚餌。裝餌時,需用手指緊握餌料,使鉤從餌的尾部刺入,再從頭部穿出,露出鉤尖。裝好魚餌后,應順著風向將餌料拋出,同時雙手握住釣竿,確保魚餌與水面之間的高度維持在20至30厘米,通過左右擺動竿體,以此擴大吸引魚兒的范圍。一旦察覺到魚兒前來覓食,眾多魚兒便會齊齊躍出水面,此時應迅速將餌料投入水中;若觀察到釣線出現下沉跡象,應立即提起釣竿,直接將魚兒捕獲。在取下魚兒后,釣鉤不可隨意丟棄,重新裝上餌料或調整餌料后,方可繼續垂釣。
- 上一篇: 長竿短線釣草窩蚯蚓餌料釣鯽魚
- 下一篇: 長竿短線釣魚的一些技巧
猜你喜歡
- 2025-05-16 長竿短線釣魚的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