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曾幾何時,被人人避而遠之的二手貨,卻成為了新一代年輕消費者心中最熱門的物品。
二手生意也能支持IPO嗎? 日前,愛回收提交招股書,準備赴美上市,估值250億元。
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年二手閑置交易額為7420億,2019年為9646億,2020年升至12.54億,已達萬億規模,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其中,90后甚至2000后開始成為二手交易的主力軍,消費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
同時,隨著近年來網絡電子商務的發展,各種二手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再加上線下二手店的逐漸繁榮,消費者有了更多的二手購物渠道。
從“談舊換新”到“喜新厭舊”,國內二手市場正在經歷新的浪潮。
01 二手交易的演變
二手經濟其實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放眼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經發展出非常成熟的二手文化。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歷經濟泡沫后,閑置物品的線下交易迅速發展,諸如此類的二手行業巨頭成長起來。 美國作為消費大國,在20世紀90年代也開始建立這樣的二手店。 處理懶惰的問題; 而歐洲的“跳蚤市場”已有數百年歷史二手市場,現已發展成為一些城市的文化名片和打卡圣地。
相比之下,國內二手市場起步較晚。 雖然“淘寶”很早就在舊貨市場、跳蚤市場等地開展,但總體來說,中國的二手市場還沒有發展出完整的體系。
原因可能是,對于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二手交易并不是傳統消費模式的一部分。 “二手”往往被等同于“貧困”、“淘汰”。 誰不喜歡花錢買閃亮的、全新的“一手貨”呢?
但漸漸地,游戲規則發生了變化。
2010年以后,國內GDP和可支配收入增長放緩,使得用戶消費更加理性,促使一些二手交易市場出現。 一些初創公司嗅到了商機,開始在這一領域探金。 但當時的二手回收公司僅限于手機、書籍等商品,并沒有發展全品類。
此后十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資本和巨頭紛紛加入。 閑魚、轉轉、愛回收、多找魚等在線二手交易平臺相繼上線。 數據顯示,近十年來國內及二手交易相關企業的年度注冊總量持續增長。 截至2020年8月,我國新增二手閑置企業數量已達11萬家,同比增長52%。
消費者對“二手”概念的理解也在網絡信息和真實交易體驗的轟炸下不斷加深。
02 二手貨不只是“舊”
與上一代相比,這一代年輕人似乎更在乎性價比。
與全新產品相比,二手產品在價格上無疑具有巨大優勢。 同時,保養良好的二手產品在品質上也絲毫不遜色。 二手市場上甚至還有很多全新的產品。 以“二手價”購買“一手寶物”,評估二手商品的價值與價格是否相當,反映出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實用性。
同時,二手貨避免了品牌溢價,可以低價購買大牌商品。 他們不僅享受購物的滿足,還以相對廉價的方式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除了經濟價值之外,二手商品所固有的“歷史感”和“故事感”也使其區別于普通商品。 有些人無法接受二手貨,但也有人正是因為使用過的痕跡而愛上二手貨。 在社交軟件豆瓣上,有一個名為“你和二手書之間的故事”的話題,發布了近800條內容,瀏覽量超過500萬。 與剛出爐的大量生產的新產品不同,舊產品背后的故事使它們變得特別。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二手市場是尋找絕版和限量版產品的好地方。 享受稀缺性和排他性是一項有意義的投資。
不僅從“買家”的角度可以看出二手市場為何火爆,從“賣家”的角度來看,也說明二手市場具有強大的潛力。
近年來,“隔斷”、“極簡生活”等概念開始流行。 相比“買買買”,“扔扔扔”已經開始成為很多人的生活目的。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發布的《數字時代閑置資源優化利用模式研究》報告顯示,我國人均GDP目前突破1萬美元,已進入躋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物質產品的豐富也導致限制物品數量激增,商品加速升級,“斷網”成為每個家庭的常態。
去年,COVID-19疫情影響了就業形勢,也影響了大量消費者的經濟狀況。 家里閑置物品變現的需求旺盛,客觀上加速了二手市場的火爆。
從宏觀角度來看,二手交易也為環保和經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中國循環經濟學會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重復利用率不足1%。 2016年,政府發布《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文件,鼓勵綠色消費方式和二手共享經濟。
與此同時,在一些發達國家,二手經濟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NPD集團等研究顯示,早在2011年,美國二手商品市場就超過8400億美元,占GDP的近10%,而且這還不包括二手車市場; 引領環保理念的瑞典,2013年至2007年,該國最大二手交易網站上的商品總價值占瑞典GDP的11%。
可見,廣闊的二手市場仍然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國家在報告中還指出,閑置資源優化利用是我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閑置資源數字化、平臺化利用是大勢所趨。
03 線上到線下
與其他國家線下二手店的規模和連鎖規模相比,我國二手市場在線上相對更加集中。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手市場的規模和布局。
不過,二手電商并沒有放棄線下渠道。 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開始發力線下:
愛回收于2015年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線下門店。根據愛回收官網數據,愛回收門店目前已覆蓋140個城市。
閑魚于2019年初小規模測試線下服務站。2020年12月,閑魚表示,未來三年將在全國20個城市建立閑魚基地,在50多個城市開設閑魚站,推廣閑魚。 30個城市的市場。
二手車也非常重視線下市場。 2018年,瓜子二手車在沈陽開設首家嚴選直營店。 此前,人人車、優信二手車均已設立線下門店,線上線下展示和銷售優質汽車。
二手書平臺多找魚已在北京、上海開設線下店。 去年12月,多兆宇在上海開設了第一家回收店。 它不僅賣二手書,還賣二手服裝,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和網紅。
與此同時,社交媒體的發展也給了很多“默默無聞”的線下二手店更多的宣傳自己的機會。 它們逐漸在網絡上走紅,成為當地必去的打卡項目。
58歲女孩在網上很火爆的復旦二手書店打卡。
在電商蓬勃發展的當下,為何二手市場依然看重線下?
首先,雖然電商的便利性無可比擬,但我們必須承認電商無法取代實體店的現實和體驗。 尤其是對于二手市場來說,由于二手商品的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顧客更關心商品的質量是否能夠達到期望,尤其是價格較高的二手奢侈品和數碼產品。 線下的商品觀看體驗比線上更加直觀,顧客更容易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商品進行支付。
其次,與有目的的購物相比,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二手商品時往往沒有計劃。 他們經常路過二手店時,一時沖動就進去逛逛。 這種意外的驚喜感是網購無法替代的。 的。
此外,相比線上,線下二手店將擁有更加成熟的估價、收購、清理、保存、售后等銷售體系,這不僅保證了賣家在最短的時間內售出商品,也保證了買家購買商品干凈整潔。
因此,即使電商蓬勃發展,實體店的優勢也無法完全取代,線下二手店自然也開始涌現。
結論
二手交易不僅是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是一個社會經濟和消費文化發達與否的標志。 經濟、環境、生活方式的變化都成為二手消費的催化劑,也正在改變當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觀念。
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二手交易仍處于發展上升階段,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但我們不能否認,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消費模式將會逐漸成為主流。 二手店也將開始“線上線下雙抓”。 不僅線上會蓬勃發展,線下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實體二手店,等待著那些注定要尋找屬于自己獨特“寶藏”的人們。 ”。
猜你喜歡
- 2024-01-10 快時尚巨頭紛紛進軍二手市場,仍是巨頭和專業玩家的戰場
- 2023-12-04 二手市場 臺北內湖再生家具“淘寶”又能惜福愛物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