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青魚個大、肉厚、脂肪多、味道鮮美、肌間刺少、營養豐富。 每100克肉含蛋白質19.5克,脂肪5.2克,還含有大量維生素和鋅。
是高檔淡水魚,在四大魚類中肉質最好,經濟價值高,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一、養殖環境要求
1、養殖水域的選擇
青魚養殖水域應選擇生態環境良好、水資源充足、無或不受工業廢物和農業、城市、醫療廢物直接污染的水域。
養殖水域及灌溉水源上風向及上游不存在對養殖水環境構成威脅的污染源。
2.清除池塘中多余的淤泥
淤泥由生物尸體、殘餌、糞便、各種有機殘渣以及各種有機質和土壤沉積物組成。
它們通過細菌分解和離子交換不斷溶解并釋放到水中,為飼料生物的繁殖提供營養。
但淤泥過多會產生大量的硫化氫、甲烷、有機酸、低品胺、硫醇等,這些物質在水中積累,影響青魚的健康和生長。 因此,應清除多余的淤泥。
具體措施是每養殖一兩年排水一次,清除多余淤泥,以池底保留20厘米左右的淤泥為宜。 同時,池底受到陽光和冰的照射,可以殺死害蟲、寄生蟲和致病細菌。
3、池塘水體消毒
為了改善池塘環境,消滅有害生物,預防一些細菌性疾病,必須對池塘和水體進行消毒。
常用消毒劑及其用量如下:
①用每升含量200毫克~250毫克的生石灰水清塘,或用每升含量20毫克~25毫克的生石灰水全池潑灑消毒;
②用每升含量20毫克的漂白粉清理池塘,或用每升1.0毫克至1.5毫克的漂白粉全池噴灑消毒;
③用每升含量0.3毫克~0.6毫克的二氯異氰尿酸鈉溶液對整個水池進行消毒; 或用每升含量0.2毫克~0.5毫克的三氯異氰尿酸溶液對整個池體進行消毒。
4.水質管理
水環境是青魚在池塘中生存、生長的基礎,各種養魚措施也通過環境影響魚體。
因此,水質管理是無公害鯡魚養殖的橋梁。 要保證池水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并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物質; 池水的透明度應保持在25厘米至40厘米之間。
水中溶解氧含量4毫克以上,pH值7~8.5,水質滿足肥、活、嫩、爽的要求。
2. 苗木培育
1、苗木的選擇
青魚魚苗的品質可根據池塘大小、體色、魚苗活動度、體力強弱來辨別。
優質青魚苗應符合《青魚魚種質量標準》,出池規格整齊,體色鮮艷有光澤青魚養殖,活潑好動,受驚后迅速潛入水底,能力強搶食物。
抽樣檢查時,幼苗在白瓷盆里瘋狂跳躍,體肥碩,鰭完整,沒有任何異常。 否則,就是劣質苗。
2. 苗木培育
根據鯡魚苗不同發育階段對食物的不同要求,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養殖。
① 油炸階段。 已拍膜3~5天的水花,投放密度應為每公頃100萬~150萬株。 適宜的池塘面積為1334平方米至2668平方米。
入塘后第1天至第10天喂豆漿,前5天每公頃30公斤,后5天每公頃40公斤。 10天后酌情加量,每日兩次,全池均勻澆注。
每5~7天加水15厘米~20厘米,夏花出池時加水至1.3~1.5米深。 根據養殖池水質情況,施適量追肥。
魚苗培育25天左右,成為夏花魚種后,應稀疏分池,經過2~3次集中鍛煉后出池。
②魚種階段。 食性逐漸分化,開始吃小蝸牛。 放養時間為夏至前,面積2000~4000平方米,水深1.5~2米。 青魚每公頃應放養8萬~10萬尾,鳙魚每公頃應放養18000~2萬尾。 每公頃鯽魚數量50萬尾。
先用少量精料將青魚引誘到食物餐桌上,然后每天喂兩次豆餅奶,每1萬條魚每次喂豆餅奶2~3公斤; 到5厘米大小時加入菜餅,7厘米后改用泡好的菜餅。 或者豆餅; 大小達到10厘米后,拌入碎螺、蛤,開始時每萬尾30公斤,然后逐漸增加量。
飼喂時必須做到四個確定。
定點:在餐桌或美食廣場喂食;
時間:每天2次,上午8點至9點和下午2點至3點;
定性:根據不同生長階段提供優質新鮮飼料; 定量:每次喂食應在1.5小時內吃完。
每月飼喂量占總飼喂量比例:6月占4%、7月占15%、8月占23%、9月占25%、10月占15%、11月占10%、12月占為4%,1-3月占4%。 美食廣場經常清潔和消毒以保持衛生。
經常注水,適當控制施肥量,保證溶氧充足。 每天早晚兩次巡塘,仔細觀察,根據情況安排生產,有病及時治療。
3、成魚養殖
1、池塘條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水深1.5至2.5米,面積3335平方米至6667平方米,田坎堅實,不漏水,陽光充足,底部平坦,和更少的淤泥。
放養魚種前,清除池塘內多余淤泥,冷凍曝曬數天,加水30厘米,然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0公斤,撒遍全池。 每兩至三天過濾一次,每667平方米注水一次,然后用50公斤茶籽餅浸泡一晝夜,然后撒水。
同時要求有動力源,每2000平方米至3335平方米水面應配備3千瓦葉輪增氧機和投餌機。
2、魚種的放養
放養魚種時,待消毒劑毒性消失后再過濾、注水,防止野魚混入池塘。 魚種放養應在2月底左右完成,因此此時水溫較低,魚鱗較緊,在拉網、運輸等操作中魚種不易受傷。
每667平方米放養尾重1公斤的二齡青魚200~250尾、尾重0.3公斤的鰱魚100尾、鳙魚50尾、尾重20公斤的黑魚20尾。 0.05公斤。
入池前,將魚用硫酸銅(每平方米8克)和漂白粉(每平方米1克)的混合液浸泡20至30分鐘,或用3%至5%的鹽水消毒15分鐘。
三、飼養管理
①飼料的選擇。 飼料必須符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漁業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標準》(-2002年)和水產養殖行業標準。 嚴格按照農業部頒布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進行養殖,并填寫《水產養殖生產備案表》。
飼料要求色澤一致,無異味、霉變、變質、結塊,必須呈顆粒狀,表面光滑,成熟度高。
飼料不能太松,水穩要求20分鐘內不塌陷。 同時,必須評估飼料的營養價值。 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的營養價值要求不同。
魚種階段,蛋白質含量一般選擇在35%~45%之間; 成魚階段,蛋白質含量一般選擇在28%~41%之間。
②喂食。 用木板、竹板搭建一個向池塘中心延伸三至四米的投食平臺。 采用馴化的方法,讓鯡魚群浮上來抓取食物。 它們逐漸聚集在飼喂平臺上,用飼喂機進行定點飼喂。
日投喂量可按魚重的1.5%計算,4月為2.0%,5月為3.0%,6月為4.5%,7月為5.5%,8月為6.5%,9月為5.0%。 ,10月占比3.0%,11月占比2.0%,根據水溫、水質、魚類生長及攝食活動情況靈活控制。 每天喂三到四次。
每次喂食時,魚的飽度應為70%至80%。 喂料均勻,控制喂料時間為30~45分鐘。
③日常管理。 巡塘:每天早晚必須巡塘,檢查水質,觀察魚情。 充氧:6-9月,晴天中午應開啟增氧機一兩個小時,雨天應在半夜開啟增氧機一兩個小時。 浮頭重時,必須開到天明。
水質管理:定期添加新水,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要求。 6月,每隔15~20天全池撒生石灰一次(每667平方米15~20公斤)。
4、疾病的防治
1、魚病的預防
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9月至10月魚病多發季節,應將90%結晶敵百蟲按每升0.5毫克的劑量全池噴灑,防治錨頭蚤、中華蚤等寄生蟲。
2天后,用含氯制劑(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三氯異氰尿酸、二氧化氯、二溴乙內酰脲等)全池潑灑一次,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5月中旬至8月底,每月兩次全池交替噴灑生石灰和含氯制劑,預防腸炎、爛鰓等細菌性疾病。 生石灰含量為每升20毫克至30毫克。
2.藥物治療
鯡魚苗和夏季開花期常有毛蟲、癬等寄生性魚類疾病; 馬背病可發生在青魚階段; 鯡魚魚種經常感染病毒性出血病; 大型鯡魚魚種和一、二齡成魚易患細菌性腸炎、爛鰓病和紅皮病。 如果發現魚生病了,要立即診斷并治療。
猜你喜歡
- 2023-11-19 青魚養殖 預防魚病的好方法,值得收藏!(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