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魚是生活在水中最古老的水生冷血脊椎動物。 它們用鰓呼吸,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 其中三分之二生活在海洋中,其余生活在淡水中。 世界上現存的魚類種類中約有26000種,但很多人認為魚沒有心臟。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魚有沒有心臟!
魚有心臟嗎?
魚有心。 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都有心臟,但魚類是最低等的,只有一個心房和一個心室,具有擠壓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魚的心臟緊挨著鰓,連在魚的脖子上。 每條魚只有一顆心臟。 魚的心臟只有2個心室,1個心房和1個心室。 哺乳動物的心臟有4個心室,2個心房和2個心室,鳥類的心臟也有4個心室。 你可以殺一條活魚,剖開它的內臟,用中指慢慢探魚的喉嚨,然后慢慢往后挖,魚的心臟和其他器官就會出來。 它們位于最靠近胸鰭的腹腔中。 里面。
魚有耳朵嗎?
魚有耳朵。 從外表上看,魚似乎沒有耳朵。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魚聽不到任何聲音。 然而,魚確實有耳朵,而且大多數魚的聽力都很好。 魚沒有耳膜。 事實上,大多數魚的耳朵并不與外界相連。 相反,它們受到頭部兩側、眼睛后面的囊的保護。 聲音在水中比在空氣中更容易傳播。 和其他動物一樣,魚體內也有大量的水,聲音可以直接穿過魚的身體到達它的耳朵。
許多魚類以另一種方式收集聲音。 耳朵與魚鰾相連。 水中的聲音會導致魚鰾壁振動,就像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會振動耳膜一樣。 這種振動通常沿著連接到魚鰾的一串小骨頭進行。 傳輸到耳朵。 有些魚不是通過小骨頭而是通過從魚鰾延伸出來的管狀器官來傳遞振動。 聲音對于魚來說非常重要。 許多魚可以互相發出強有力的叫聲,幾公里外都能聽到。 有些魚通過磨牙發出聲音,而另一些魚則通過鰭在身體上摩擦而發出聲音。 許多魚用魚鰾發出聲音,特殊的魚可以敲擊它們。 撞擊肌振動魚鰾發出聲音。
魚能活多久?
一般來說,魚類的壽命與其個體大小和性成熟年齡有關。 魚越大,性成熟越晚,壽命也越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鯨魚這種世界上最大的魚類,壽命應該是最長的。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它的壽命一無所知。 據報道,生活在里海和黑海的鱘魚體重可達1500公斤,壽命超過100年。 我國長江白鱘的壽命接近100年。 很多小魚,比如假虎魚、青魚、銀魚等淡水魚,壽命只有一年左右。
雖然魚類的壽命因品種而異,但大多數魚類的壽命集中在2至20年之間,其中60%集中在5至20年之間。 能活30年以上的魚不超過10%,不到2年的只有5%。 我國淡水魚中,銀魚、巨鰷魚、紅鰭魚、銅魚、黃顙魚、銀鯧魚、沙鯰魚的壽命在2至4年之間。 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鳊魚、白魚、鱖魚的壽命大多為7~8年,有的可活10年以上。 海水魚的壽命較短。
另外,同一品種的魚生活環境不同,壽命也不同。 例如,浙江沿海的大黃魚壽命可達29年,而福建、廣東沿海的大黃魚壽命通常只有17年,海南東部海域的壽命也只有9年。
魚的特殊功能
1、飛魚:燕魟的身體長,呈扁圓形,略呈紡錘形。 一般體長20~30厘米,體重400~1500克。 背部相當寬闊,兩側平坦,向尾部逐漸變細,腹面非常狹窄。 頭短,口鼻部短,眼睛大,嘴小。 牙齒薄,上下頜呈窄條狀。 背鰭位于身體后部,與臀鰭相對。 胸鰭特長且寬,到達臀鰭末端,腹鰭較大且位置靠后,到達臀鰭末端。 兩個鰭像蜻蜓的翅膀一樣伸展開來。
2、會發出聲音的魚:康吉鯉會發出“汪汪”的聲音魚有心臟嗎,電鯰魚會發出像生氣的貓一樣的聲音,箱魚會發出狗的聲音,鳊魚鰓的聲音有時會發出像豬吠的聲音,有時像呻吟,有時像打鼾。 海馬發出像鼓一樣單調的聲音,而石首魚則以其叫聲而聞名。 它們的聲音有如翻滾、擊鼓、蜂鳥飛翔、喵喵叫和口哨聲,在繁殖過程中它們的叫聲尤其常見。 ,目的是為了聚類。
3.會發電的魚:有些魚的身體可以發電,它們發出的電壓比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壓大幾倍。 具有發電能力的魚類約有500種,如電鰻、電鯰魚、電鰻、電鰩等,各種發電的魚類產生的電流強度和電壓是不同的。 電鰩的身體扁圓,尾巴很長,看上去像一把圓扇。 生活在非洲尼羅河中的電鯰魚身長只有1米,卻能發出350伏的高壓電。
4、發光魚:有的魚會發光,比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龍頭魚等。 光是由附著在它們身體上的發光細菌發出的,而更多魚的光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發出的。 光。 燭魚的腹部和腹側有多排發光器,像一排排蠟燭,因此得名燭魚。 深海禿魚的后腦勺是平坦的,上面覆蓋著一對巨大的發光體。 大型發光體可以起到視覺作用。
5、行走魚:龜甲攀鱸棲息于靜止、移動緩慢且富含淤泥的水體中。 當水體干涸或環境不適宜時,它們常依靠擺動鰓蓋、胸鰭、翻身等方法爬過岸坡,遷移到新的水域,或潛伏在淤泥中。 龜甲攀鱸的鰓非常發達,可以呼吸空氣,所以可以長時間離開水生存。 當水體缺氧、缺水或微濕的土壤中時,它們可以存活很長時間。 龜殼攀鱸以小魚、蝦、浮游動物、昆蟲及其幼蟲為食。
6、淹死的魚:淹死的魚? 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 魚鰾是魚類游泳時使用的“救生圈”。 它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 這樣,魚在游動時只需要極少的肌肉活動,就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 然而,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時,巨大的外部壓力會使其無法調節魚鰾的體積。 這時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它不由自主地沉到了水底,無法再漂浮了。 ,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水身亡。
- 上一篇: 路亞竿多長合適怎么選擇的相關介紹-領啦網
- 下一篇: (鳥基地)浮釣鰱鳙餌料配方
猜你喜歡
- 2024-01-10 魚有心臟嗎,魚的心臟在哪里
- 2024-01-10 魚有心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