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加強黨的建設領導
據介紹,鯉魚溝村是革命老根據地村、省級貧困村。 人口僅有1870人,總面積2.95平方公里。 該村原年集體經濟收入約10萬元。
近年來,鯉魚溝村積極探索“黨建+”鄉村振興發展模式,艱苦奮斗、開拓創業,穩步營造政務高效、環境整潔、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的環境。
梨峪溝村全面推進“三農”工作,重點實施“領頭雁”工程,積極開展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工作,與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并肩工作、村工作隊。 王永光告訴記者:“我們村積極發揮鄉賢咨詢委員會、鄉賢會等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使整個村干部隊伍充滿活力,黨支部的作用戰斗堡壘不斷增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軟實力’和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將推動鄉村振興高水平發展。”
深化人居環境整治
鯉魚溝村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恢復了河流生態功能,提高了水體自凈能力,實現了從“三清、三拆、三整”的轉變。又黑又臭”到“干凈又漂亮”。 該村利用拆遷后的空地,在農戶房前屋后、村道巷兩旁、村水邊的空地種植各種花草樹木,建成了“四“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 有“小花園”41個,實現綠化美化。
梨峪溝村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共投資約1600萬元建設項目30個。 一是強化頂層規劃。 該村委托廣州市悅城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和浙江卓創鄉村建設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對鯉魚溝村進行規劃設計,充分征求村委會干部群眾意見,實現“一張藍圖”被吸引到最后”,打造一個“希望”村莊。 一個看山、看水、記鄉愁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 該村已完成巷道硬化5840.9平方米、村道1050平方米; 新建污水管網共約2737.7米,新建雨水管網約1311.8米; 新建和修復供水管道2750米; 池塘石欄及村莊前防洪堤及村道照明工程建設; 打造小橋流水、鯉魚噴泉、文化公園、步行棧道、水上平臺等風景游覽線路; 新建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衛生站以及公廁、污水處理站等。三是因地制宜,節約資源成本。 梨峪溝村采用“農民工匠法”建設項目15個,共節約資金65萬元,增加農民工匠收入約35萬元。 同時,利用當地村莊地勢較高、靠近山水的優勢,因地制宜地進行雨水處理。 在引水及相關工程建設中,合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減少部分管道鋪設。
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機制
綿湖鎮副鎮長徐更雙告訴記者:“近年來,鯉魚溝村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做強村集體經濟。” 在鎮支持下,投入引導資金105萬元,采取村集體+公司合作模式,統籌利用李峪溝村前宮山陽截洪堤下80畝農田建設觀光旅游區園區和旅游產業項目,增加農民就業,提高村集體收入,發揮鄉村振興的“造血”功能。
為完善農村環境保護機制,該村建立健全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體系。 建立專職保潔隊伍。 完善環境衛生設施建設。 轄區內建有村級垃圾收集點,配備移動垃圾桶20個、固定垃圾桶300多個,有效減少垃圾二次污染鯉魚噴泉,有效改善屋前屋后生活環境。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全面推進落實“門口三包”、公共保潔等長效機制,引導農民養成自覺的環保意識,做到垃圾不落地、衛生有保潔、清潔有保障。資助。
如今,鯉魚溝村群眾幸福感明顯提升,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它從“臟亂差”發展成為“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完成了從“草雞”到“鳳凰”的轉變。 ”已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網紅打卡村”。
猜你喜歡
- 2024-01-21 鯉魚噴泉 東莞市橋頭鎮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鯉魚溝村
- 2023-12-18 鯉魚噴泉 2005年10月福建省政府批準命名為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23-11-27 鯉魚噴泉 小學語文:這兒真美作文,僅供參考!(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