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一、概述:
學名埃及鯰魚,又名皮鯰魚、埃及池塘鯰魚。 它是一種淡水鯰魚,原產于非洲尼羅河流域。 近年來,角魚養殖在埃及盛行,并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1981年引入我國后,幾年來在南方各省推廣試育,證明該魚確實具有生長快、體型大的優良經濟性狀。 飼養3-4個月后,魚苗體重一般可達到250克以上,最大個體可達750克。 同時,埃及角魚具有適應性高、生命力強??、食性多樣等優點。 可在普通池塘單獨飼養,也可與家養魚類混養。 其食性與當地角魚和泰國鯰魚相似,但其生長速度和體型比后者大得多。 埃及唐角魚是非常適合在我國南方農村推廣養殖的淡水養殖新品種,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埃及角魚屬于鯰形目、鯰科,鯰魚屬,與當地的鯰魚、泰國鯰魚、泰國鯰魚同屬不同種。
(1)形態特征:與當地角魚、泰國鯰魚相似。 身體細長,尾側扁,頭、腹平坦,背部圓形,頭較大,后腦勺平坦,頭骨上有許多呈放射狀排列的骨性突起。 口吻寬而鈍,口為末端,上下兩側飽滿,犁骨尖端有小帶狀。 有4對嘴和胡須。 體表有粘液,體背部顏色??較深,有許多云狀斑紋,其間有塊狀黑點。 腹面白色。 胸鰭呈圓形,有粗而堅硬的刺。
(2)生活習性:為活魚,但無明顯挖洞、露營的習性。 它們經常成群地生活在池塘里。 這種魚像這種魚一樣有鰓上呼吸輔助器官。
埃及角魚是熱帶魚,耐低溫能力比本地角魚差。 水溫9℃仍能存活,6.5℃為致死水溫。
(3)食性:埃及角魚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也吃植物性飼料。 它的食量很大,每次能吃掉自身體重的10-15%。 魚、蝦、小型水生動物、各種腐爛的動物尸體和花生餅等都可以作為飼料。
(4)繁殖:在南方的廣州,動脈鯰魚的繁殖季節是4-10月,5-7月是生長高峰期。 產卵適宜水溫為20-32℃,以23-30℃為宜。 成熟年齡為10個月至1年,最小成熟個體重量為100克左右,通常超過250克。 雌魚每公斤體重產卵56,000-108,000個。 繁殖周期短,每年可產卵4-6枚。 精養條件下,產卵周期為20-30天。
2、埃及角魚的繁育及育苗技術
埃及要發展開普魚養殖,首先要解決苗種問題。 現將相關繁殖育苗技術介紹如下:
(一)親魚培育
①親魚池:采用陸地或水泥池,面積20~50平方米,水深以1.5米為宜。 池底平坦便于垂釣,池邊靠近水源,便于進排水和調節水質。 親魚入塘前20天,應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嚴格檢查塘堤有無漏洞,防止魚體逃逸。
②放養密度:親魚的放養密度根據池塘水質的不同而不同。 如果過高,會影響親魚性腺發育。 通帶內每平方米飼養親魚1公斤(約2條魚)為宜。
③飼養及日常管理:飼料以花生餅為主,輔以魚粉、蠶蛹、泥鰍和鮮魚蝦等。 進入繁殖季節前1個月,每周應供給優質動物飼料2~3次,進行精養。 由于棱皮鯰食量大,每天必須投喂魚體重的10-15%。 每天早上和下午喂兩次。 每周澆一次新水,每次2~3小時。
④親魚越冬:皮須鯰是熱帶魚,在水溫低于7℃時不能生存。 因此,它無法在浙江自然越冬。 為此,每年10月應將魚移入越冬池越冬。 越冬池水深約2.5米,池周圍建尼龍溫室保溫。 越冬期間,親魚應根據池塘水溫變化不定期投喂(水溫升至22℃以上時投喂),以保持親魚池塘健康水質。 同時,每周應向池內添加30-40%的新水,保持水質新鮮,促進親魚性腺發育。 換水方法:水進入池面,排水池底,邊進邊排水。 水池注滿前不要將池內的水全部排干,否則會導致親魚突然變冷而死亡。
(2)人工誘導與孵化
1、親魚的選擇:母魚體表較細長,色素較淡,頭稍短而高,腹部豐滿,胸鰭末端鈍,生殖孔圓形; 雌魚體表較細長,體色較深。 體側黑斑明顯,頭稍扁,體直,腹部狹長,胸鰭末端較長而尖,外生殖器呈箭形,肛門稍凹。 應選擇飼養一年、體重500克以上、體質健壯、無傷、顏色鮮艷的個體作為親魚。 雄魚應選擇繁殖過程呈淺紅色。 雌魚能擠出成熟的卵埃及塘角魚,卵必須大小均勻、顏色綠色。
2、產卵池條件:棱皮鯰產卵季節為4-10月,5-6月為產卵高峰期。 產卵期適宜溫度為23~30℃。 產卵周期短。 繁殖季節,親魚飼養約20~30天即可再次產卵。 一般一年可產卵3~4次。 親魚產卵所用的池塘以2~10平方米的方形水泥池為宜,深度60厘米左右。 泳池水可以是自來水,也可以是裸露的井水。
3、注射引產:選擇親魚后,即可注射引產。 催產劑可以是魚垂體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溶解在生理鹽水中,一次注射到背鰭側面或胸鰭基部內部的肌肉中。 注射液可按公魚略多于母魚的比例投入產卵池。 從注射到產蛋大約需要10~16小時,產蛋時間持續3小時左右。
4、人工孵化:產卵后,收集附有卵的魚窩,移入孵化器或水泥池、水箱、盆或其他容器中進行孵化。 水深應保持在20~30厘米,水溫25~30℃。
(3)魚苗培育
培育魚苗最好用水泥地,這樣便于管理和捕撈,也能防止天敵入侵。 水泥池可建方形,一般10-20平方米,池高1米,池邊設進水管。 適宜的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水面2500-3000尾。 魚苗孵化后2天即可開始攝食。 最初幾天,最好以水蚤、鹵蟲等浮游生物為食。 也可采用蛋黃、奶粉、玉米粉等混合飼料。 但要注意勤換水,保持水質新鮮。 。
在大規模繁殖中,魚苗可以在池塘中生長。 池塘面積1-2畝,水深1-1.5米為宜。 池塘要求地勢平坦,便于排水和灌溉。 魚苗入池前10天以上,每畝撒茶籽餅40-50公斤,然后用清水洗塘,然后倒入清水,然后放魚苗。 每畝可放養魚苗20萬尾左右。 要加強池塘巡查,關注水質變化; 要及時清除蛙卵等雜物,并防止蛇、鳥、鼠類對魚苗的傷害。 一般經過12-15天的培育,魚苗即可長至2.5-3厘米,達到放養規格。
(4)魚苗的中間培育
如果將魚苗直接放入大池塘進行養殖,中間不進行臨時飼養,人們的成活率會很高。 因此,臨時維護是必要的。
1、臨時養殖池建設:臨時養殖池應建在靠近水體的池塘附近,視規模而定。 一般每畝大池塘需配備10-12平方米的滾輪池。 池底、池壁用水泥漿抹平,池深1.5-1.6米。 池底鋪一層20厘米厚的淤泥。 干燥消毒后,可灌注50%左右的水。 注水時對水進行篩濾,防止敵害入池,然后施腐熟人糞25-30公斤,使池水呈淡黃色。 7-10天后加苗,然后逐漸加入新水。
2、魚苗消毒??:鯰魚入池前應用青霉素溶液浸泡消毒滅菌。 藥液配比方法為:每10000單位加水250克。 然后將魚苗撈入藥液中浸泡30分鐘左右。
3、放養密度:放養數量應根據池水的肥瘦情況合理確定。 一般情況下,體長3厘米左右的鯰魚苗應按每平方米300-500尾投放。
4、合理飼喂:采取“勤飼、少飼”的原則。 剛開始可以喂水蚤、煮熟的小魚小蝦、蒸豆腐漿、拌面粉的魚粉(煮熟的)、洗凈消毒的蛆、煮熟的蚯蚓肉泥、煮雞蛋等。一般每萬尾魚苗喂食每天喂食0.5公斤由磨碎的大豆制成的紙漿。 早晚各喂一次為好,晚上多喂一些。 后期可喂碎動物尸體、蝸牛、貽貝、與小麥粉混合的糊狀物等。
鉺的添加應定期、定質、定量。 每日用量為魚體重的5-8%。 每次喂食的量應在半小時內吃完。 可以用盆或網搭建幾個飼養臺。 分布在池塘周圍,然后沉入水中供魚苗食用。 沉水情況下,經過1-20天的暫養,苗體長度一般可達到6-9厘米,然后即可放入大池塘進行養殖。
5、日常管理:保持苗池水質新鮮、黃綠、嫩。 每天注入約30-50%的新水。 如果苗池水質出現污染跡象,應立即注入80%的新水并充氧。 同時,應密切觀察魚苗的活動情況,注意魚病的防治。 對于主要由水體污染和細菌繁殖侵入魚體引起的魚病,如水霉病、胃腸病、氣泡病、立毛病(俗稱“掛頭病”)等,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防治:(1)排1/3池水,倒入新水; (2)全池連續噴灑0.7ppm硫酸銅; (3)每立方米水體加入硫酸銅0.7克、結晶敵百蟲(90%)0.5克,混勻后全池潑灑。
3、養殖技術
(一)繁殖條件 5月至10月是最適宜的時間,也是生長最快的季節。 我們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強飼養,促進快繁,實現高產。
養殖埃及塘魚的池塘要求水源方便,能排灌,堤岸堅實,高出水面40-50厘米,無滲漏。 池塘面積不宜太大,每池1-5畝為宜。 庭院養殖適宜面積為10-50平方米,水深一般保持在1米以上。
(2)飼養前準備池塘面積一般為1-3畝,水深1-1.5米。 水源充足,充排水方便。 池塘消毒:池塘養好后,進行清理、消毒。 方法是每畝水深1米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 清塘后7-10天即可放魚入塘。
水質培育:清理池塘、消毒并立即施肥,培育水質。 每畝應施糞肥400粒(最好是牛糞)。 受精后7天左右,浮游生物達到高峰,即可放魚入池。
(3)魚苗的運輸和釋放:魚苗運輸前應停止投喂半天,可用木桶或塑料桶運輸。 一個人可攜帶5萬至10萬尾魚苗上船。 魚苗安全運至魚池后,不能直接放入池塘。 相反,應將魚苗放入魚池中,與魚桶一起懸掛(不要讓水浸透桶口),使桶內外水溫慢慢均衡。 同時,每桶魚苗中喂入一到兩個熟蛋黃。 當桶內外水溫差不超過1℃時,即可將魚苗緩慢放入魚池中,原地飼養。 放養前應徹底清塘,并施足底肥和水。 5月中旬至6月上旬,養魚池塘應放養3~5厘米高的夏花苗5000~10000株。 幼苗應采用人工孵化的夏花,大小一致,防止同類相食。 成魚養殖,放養魚50-100克,畝產600-800尾。 它們體格強壯,組織嚴密。 主要用于飼養鯰魚而不飼養其他魚類的池塘。 混養池可放養大型夏鯰魚或重100克左右的魚種,每畝可混養30-50尾,每畝可增加鯰魚產量25公斤左右。
(4)鉺料的投喂:人工養殖埃及池塘魚,投喂新鮮的小魚、小蝦效果最好。 如果新鮮鉺料不夠,可以補加人工鉺料。 原料可以是魚粉、小魚干。 魚肉、血粉、酵母粉、米糠、餅粉等加少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鉺材料可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合理配制。 魚種階段鉺料蛋白質含量應保持在45%以上,成魚期鉺料蛋白質含量應為40%。 苗一放到池塘里,鯰魚就吃得旺盛。 池塘內的水蚤、輪蟲吃完后,可對其進行人工馴化,注入鉺。 體長5-7厘米的魚類開始馴化時,應添加10-15%的鮮魚醬作為人工鉺的引誘劑,轉化為食物并馴化。 魚種階段投喂鉺時,可將采集的野生魚倒在食臺上,每天投喂兩次。 如果野生魚不夠,可以每天投喂人工鉺飼料2-3次。 每日鉺用量約占魚體重的5%-10%。 鉺用量隨鯰魚生長情況靈活增加。 最好定期檢查鉺材料是否被吃掉,并決定增加或減少,直到停止吃為止。
(5)成魚養殖
1、小水體養殖:小水體養殖具有占地少、易于管理的優點。 可以利用屋前、屋后、路邊的各種零星低地建池塘養魚。 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投放魚苗20-50尾。
小水體養殖對飼料要求較高,主要依靠人工投喂。 魚苗入池后10-15天內,應投喂活性飼料,如紅蟲(水蚤)、水蚯蚓、幼蟲等,如果沒有可洗飼料,可投喂一些切碎的蚯蚓、蠅幼蟲當魚苗長到10厘米以上時,除繼續投喂上述飼料外,還可以投喂禽畜水產品下腳料、餐館剩菜等,每天一次早上和下午。 注意水質,經常沖洗、排水,保持水質新鮮。
2、池塘單一養殖: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水質和飼料充足程度而定。 一般每畝投放4CM大小的魚苗4000-7000尾。 規模化養殖的關鍵是解決飼料問題,因地制宜,充分挖掘飼料來源:人工收獲水蚤、輪蟲、水蚯蚓、螺、蛤、劣質魚蝦等,以及各種屠宰場下腳料,并人工培育蚯蚓、蠅蛆等,并將養魚與禽畜養殖結合起來,用它們的糞便喂魚。 也可用各種市售飼料配制適合髯鯰生長的配合飼料。 以下是一些飼料配方:
(1)魚粉15%、豆粕20%、花生麩20%、玉米粉25%、麥麩20%。
(2)血粉40%、玉米粉15%、豆粕10%、木薯粉10%、麥麩20%、骨粉5%。
(3)魚粉10%、花生麩25%、麥麩64%、骨粉0.5%、食鹽0.5%。
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喂一次,只要沒有殘留鉺即可。
3、池塘混養:胡須鯰魚混養的池塘要求水質肥沃,排水方便,能干塘養魚,但不能與魚苗池混養。
埃及池塘魚的體型比家魚要小。 家魚長到100克以上才可以放養鯰魚。 混養密度可為每英畝200-1000尾。 它們應該在冬季之前收獲和銷售。 混養池塘的主要工作是防止逃逸。
4、池塘管理:在養殖期的日常管理中,首先要經常巡塘,查找漏洞,防止鯰魚逃逸。 春季可將池水保持在1米以內,以提高水溫。 隨著溫度升高,可逐漸添加至池塘正常水位。 鯰魚對水質的適應能力很強。 但在養殖過程中,尤其是炎熱的夏季,由于鯰魚食量較多,新陳代謝加快,排出的大量糞便很容易使池塘水體過度施肥。 應注意隨時換水。 為了保持池塘水質,應隨時注意。 每15-20天可添加一次淡水,每次提高水位20厘米。 經過幾個月的養殖,到年底,每畝池塘可產胡須鯰魚400-500公斤。 塘鱧是一種熱帶魚。 當水溫降至15℃時,其攝食量減少。 當水溫降至12℃左右時,水流變得遲緩。 當水溫低于7℃時,它就會死亡。 在天然水域中
越冬困難,需采取越冬養護措施。 技術要點如下:
選擇一個地點來開設池塘。 魚池最好建在廠礦附近、有無毒殘留熱水的地方,或者水溫常年保持在18℃以上的溫泉旁邊。 魚池深度應在1.3米以上。 可以是土池,也可以是水泥池,方便。 向池內注入熱水,保持水溫在16℃以上。 池尾還需搭建塑料薄膜保溫棚。
分等級越冬。 當水溫降至16℃左右時,應將越冬親魚或魚種放入越冬池中。 越冬親魚宜為1~2齡魚,尾重0.5~1公斤左右。 它們應該強壯、顏色鮮艷、沒有受傷和疾病。 應將其分成半雄魚,分池飼養。 不同年齡的魚也應該分開飼養。 。 溫水池的放養密度為10~15公斤/平方米,靜水池的放養密度為5~6公斤/平方米。 越冬魚種轉塘前必須經過篩選、分級,不同大小的魚種應分開到不同的池塘越冬。 溫流池適宜放養密度為8~10公斤/平方米,靜水池為4~5公斤/平方米。
飼養與管理。 越冬期間,應飼喂營養豐富的動物內臟或顆粒配合飼料。 水溫16℃左右,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左右。 喂食一次完成; 當水溫20℃左右時,投喂量增加至5%。 左、右,分兩份喂食。 越冬時重點是保證水溫穩定在16~20℃。 同時,注意水質變化。 靜水池通常應每周排水和換水一次。 換水時間以中午和下午有陽光的時候為宜。 換水時,池水溫度變化應控制在3℃以內。
4、埃及池塘魚的稻田養殖
(1)稻田的選擇和布局。 應選擇田壟牢固、高出水面30~50厘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不滲漏、保水保肥力強、不澇、易于管理、面積大的稻田。約0.7至1.5英畝。 作為養殖場。 選田后,在田地周圍挖一條寬60~80厘米、深30~40厘米的圍溝,并抬高溝泥,擴大田埂。 并在田角挖一個田角池,約占稻田總面積的8%,深約100厘米。 池塘與溝渠和田地相連。 田埂周圍應用1~1.5米高的竹籬笆圍起來,進出水口用鐵絲網封住,防止魚逃逸。
(二)放流魚類。 魚種放養前7~8天,用生石灰對田溝、天椒塘進行消毒,水中加人畜糞便、水草、化肥等育肥,待魚種效果好后即可投放。藥物消失,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一般每畝稻田放養3厘米以上的魚類2000~3000尾。 如果食物充足,可多放魚,否則應少放魚。 魚種大小應盡量一致,避免喂食不足時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
(3)飼養管理。 埃及角魚為雜食性動物,其飼料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主要有浮游動物、蚯蚓、蚊子、蠅幼蟲、小雜魚等。植物性飼料主要有花生麩、米糠、玉米粉等。另外,可撒適量雞、豬糞。 一般一天喂兩次,早晚各一次。 喂食必須定時、定位、定量、定性。 投喂量約為魚體總重的5%~8%。 稻田養埃及池塘魚必須與稻田種植結合管理,相互促進。 一般在早晚定植,持續10~15天,然后隨著苗、魚的生長逐漸加深田水至10~12厘米。 水稻追肥以農家肥為主,勤施少量化肥。 防治水稻病蟲害時,應排干田面水,將魚驅入溝渠、田角塘,然后噴灑高效低毒農藥。 避免使用劇毒農藥。 稻田需曬干時,應將魚驅入田角池塘,池水注水至1米深,并遮蔭,防止中暑。
此外,稻田養魚的溝渠、池塘水質要保持新鮮、新鮮。 水質稀薄時應施肥,水位下降、水質渾濁時應注入新水。 雨天要注意巡田防洪,防止魚兒逃逸。
五、埃及池塘魚病的防治
(一)防治黑體病。 發病時間、原因和癥狀。 黑體病多發生在苗期,每年5-7月較為流行。 高密度飼養時更容易發生。 本病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種細菌引起。 該病與飼料、水源污染密切相關。 飼喂發霉飼料或注射帶病水會直接引起本病。 投喂單一飼料,或時饑時飽,會導致魚的消化系統功能失調,也可間接引起本病。 患病魚體出現體色變黑、胸鰭基部紅腫等癥狀,部分魚的后腦勺和背部出現灰霉斑,鰭部潰爛,肛門紅腫,腹腔內積水。 病魚食欲減退,行動緩慢。 病情嚴重的魚常常掛在水體表面,最終死亡。
預防和治療方法。 1、水質管理:定期注入新水,天氣炎熱悶熱時加氧,每半個月施用濃度30ppm的石灰水溶液或濃度1ppm的漂白粉溶液,防止水質惡化免于惡化。 2、合理飼喂:飼料應以動物性食品為主。 飼喂混合飼料時,蛋白質含量應在30%以上。 苗期可將玉米粉或小麥粉煮成糊狀,放在指定的美食場內飼喂。 每日投喂量占魚體總重的5~10%。 喂魚的次數以早晚兩次為宜。 3、魚苗放養密度要合理:小池塘育苗,3厘米長的魚苗密度每立方米水不宜超過1萬尾。 靜水魚塘成魚養殖,每畝水面放養量不宜超過3萬尾。 4、藥物治療:魚病發生時,①用呋喃唑啉30克,飼料50公斤,制成藥餌投喂; ②使用土霉素25克,飼料50公斤
將飼料混合制成藥餌喂食; ③將500克大蒜搗碎,與50公斤飼料混合后飼喂。 以上三種藥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聯合使用。 其中,若第一次用藥后①、②病未愈,可再用第二劑、第三劑,但用量應減半。
(2)第三代寄生蟲病:癥狀:病魚皮膚失去光澤,附著一層灰白色粘膜,呈躁動狀態,在水中瘋狂游動,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如果仔細觀察的話,肉眼就可以看到呼吸困難、寄生蟲等。 。
處理方法:每立方米水中加入10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泡半小時,然后全池更換新水。 也可以用2%的鹽水浸泡2分鐘。 也可用每立方米水2克敵百蟲配成25%的溶液,澆遍全池,3天后更換新水。
(3)肉芽菌:由于皮膚損傷引起的水霉菌侵襲,體面的菌絲大量繁殖,例如棉花種子,白色或灰白色。 生病的魚是不安的,運動異常,增加皮膚粘液,失食,最終因弱點而死亡。
預防和控制方法:將0.5至1克的漂白粉撒在每立方米水的整個池塘中。
(4)cat魚疾病預防和控制:胡須cat魚具有強烈的疾病抗性,通常疾病較少。 但是,在人造高密度繁殖條件下,還應防止魚類疾病的發生。 在移動的魚類階段,應定期將0.05%至0.1%的呋喃唑酮或氧乙烯環素混合到誘餌中進行進食,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在成人階段,可以每月服用一次藥物。 每半月使用每英畝水面每英畝的漂白粉。 做一個完整的游泳池飛濺。
(5):
預防和治療方法:溶解0.5克硫酸銅和0.2克硫酸亞鐵在每立方米的水池水中,并在陽光下濺出整個水池,或將患病的魚浸泡在0.2%的鹽水中10至15分鐘。
在埃及魚的成年繁殖階段,魚類疾病很少,但是為了預防和減少魚類疾病的發生,主要的預防措施包括:
1.加強水質管理,沖洗并經常換水以保持水新鮮。
2.喂食應是均勻的,不要喂食發霉和變質的飼料。
3.每半個月至20天,將15公斤的速溶和0.67公斤的漂白粉末涂抹,然后將它們撒在整個池塘上以防止疾病。
- 上一篇: 在農村養殖鱷魚的話題,你了解多少?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3-12-28 埃及塘角魚和本地胡子鯰的生活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