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生物學特性
草魚喜歡生活在水草較多的水體中,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 它們生性活潑,行動迅速,游泳速度也很快。 草魚的食量很大,經常成群結隊地覓食,遇到食物會互相競爭。
草魚對水溫的適應能力很強,可以在0.5至38攝氏度的水中生存。 適宜的水溫為20至32攝氏度。 最適宜的水溫是27至30攝氏度。 水溫27~30℃時攝食量最大。 當水溫低于20攝氏度時,攝食量減少。 當水溫低于5攝氏度時,停止攝食。 當水溫低于0.5攝氏度或高于40攝氏度時,死亡就開始了。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 自然生長條件下,主要以水生植物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 幼魚喜食小浮萍、紫背浮萍、輪葉黑藻。 成魚喜食苦草、甘藍、浮萍、幼水草、陸草。
清潔池塘消毒工作
池塘是魚類生存和生活的地方,也是魚類病原體的儲存場所。 池塘環境的清潔程度直接影響魚的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池塘的清潔。 是預防魚病、增加魚類產量的重要環節和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池塘經過一年的繁殖,各種病原體通過不同的途徑進入。 加之池塘地基塌陷漏水,雜草叢生,池底淤泥沉積過厚,都為病原菌的繁殖提供了適宜的場所。 因此,每年必須堅持對池塘進行清塘消毒,以達到預防魚病的目的。 池塘消毒工作主要包括:
(1)清理池塘:
每年冬季,魚出塘后,排干塘水,修整塘脊,拔除塘邊雜草,挖出多余淤泥(可用作農肥和修整塘塘)。堤壩),并將池塘底部冷凍并在陽光下曬干一周。 關于。 這樣可以疏松池塘土壤表面,改善通風條件,加速土壤中的有機質轉化為營養鹽,達到消除病蟲害的目的。
(2)藥物清理池:
池塘中除養殖魚類外,還經常混養野生魚、蝦及各種生物,如細菌、螺、蛤、綠泥苔、水生昆蟲等。它們有的本身就能引起魚病,有的則是魚病的媒介。病原體。 有些直接危害養殖魚類。 因此,藥物清塘可以起到清除野生動物、消滅病原體的作用,是預防魚病的重要措施。 常用的清塘藥劑有生石灰、漂白粉、茶餅、氨水等,其中生石灰、氨水、漂白粉有很多優點。 生石灰不僅能殺滅池塘中的病原菌、中間宿主、帶病動物和天敵,還能改良土壤、水質、施肥; 氨水、漂白粉、生石灰具有相同的殺滅作用,氨水還具有施肥作用。 茶餅的殺菌作用不大,防病效果稍差。
①用生石灰清塘:有兩種方法。 一是干池清池。 先排干塘水或留水深度6~9厘米,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 清塘時,在塘底挖幾個小坑,或用木桶等,將生石灰放入水中溶解。 將其均勻地撒在池塘周圍(包括堤腳),無需等待冷卻。 最好第二天早上耙塘泥。 ,消毒效果更好。 另一種是用水清塘。 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 通常將生石灰溶解在木桶或水箱中,然后立即撒在整個池塘上。 7~8天藥效消失后即可放魚。 實踐證明,用水清塘比干塘清塘具有更好的防病效果,但生石灰用量較大,成本較高。
②漂白粉清塘:一般每立方米水使用含有效氯30%左右的漂白粉20克。 首先,在木桶中加水溶解化學物質,然后立即將其均勻地撒在整個池塘上,然后用船劃動池塘水,使化學物質均勻分布。 產生影響。 4~5天藥效消失后即可放魚。 漂白粉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但易揮發、潮解,因此必須密封保存在陶器容器中,置于干燥處。 使用前最好測量有效氯含量。 如果低于30%,則適當增加用量。
③氨水清塘:一般將塘水排空或水深6~9厘米。 每畝用氨水12~13公斤。 加水并將其均勻地灑在整個池塘中。 4到5天后,加水并放魚。
④茶餅清池:每畝用茶餅40~50公斤,平均水深1米。 先將茶餅打碎成粉末,然后加水調勻,均勻撒遍全池。 6~7天藥效消失后即可放魚。 清塘后加水放魚時,應采取過濾措施,防止野生魚類和病害生物隨水進入池塘。
除上述清塘藥物外,有的地方還使用巴豆或羅藤精清塘。 這些藥物可以殺死水中的有害魚類,但對于殺死魚病病原體和其他水生生物卻非常無效。
輸入水和肥料
在進水口處放置過濾網,防止有害野生動物進入池塘。 水位不需要太高,1-1.2米就足夠了,以后逐漸提高水位。
水培池塘施肥時要“按水施肥”,即缺什么肥就施什么肥。
(1)有機肥水:水質太稀,尤其是新開挖的池塘。 為了使水體長期保持有效肥水平,可在池塘邊角堆放有機肥(如豬糞、雞糞等)。 肥料必須經過發酵、暴露和滅菌。
(2)無機肥和水:當水體嚴重缺肥時,可施用無機肥和水(如磷肥、尿素、碳酸氫銨等)。 一般用尿素使水變黑,用磷肥使水變綠。
(3)生物肥料和水:生物肥料可以補充水體中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施肥快、成本低、副作用少等優點(如“生物酶肥”)。
(4)肥水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可以補充水中的有益菌,消除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達到防病、肥水、改良的目的。水質(如“活水益生菌”)。
(5)微量元素肥水:例如“氨基酸肥水膏”中含有藻類必需的鉀、硅、鐵、錳、鉬等微量元素。 用水噴灑它們可以緩解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水變稀。
(6)定期添加新水,可以引入新的藻類,激活浮游生物的繁殖,使水質“肥、活、嫩、爽”。
底泥改良劑肥水:如“雙效底”不僅能消除底泥中的有害物質,還能將底泥中的有機物快速無機化,釋放到水體中供藻類利用,達到肥料的效果和水。
施肥后水色一般為深褐色或綠豆色。
試苗
將即將放生的草魚或其他魚類的花用網圍住,在池邊觀察24小時。 成活率達到85%以上即可放苗。 如果死亡率太高,就需要調整水質,比如使用解毒產品來分解池中的有害物質。 解毒產品包括果酸、腐植酸、有機質等,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或喜好選擇使用。 然后再次嘗試幼苗。 如果成活率高,就可以放苗。
放苗時間一般在晴天上午9點至11點之間。 放苗時應撒一些抗應激藥物,防止因水分脅迫過度而死亡。 而且,魚苗袋內的水溫與池塘水溫不宜相差太大,要控制好溫差。 應該在2-5度之內。
水花栽培
飛濺選擇
1、最可靠的方法是直接檢測水花的質量。 將籠內暫養的水花從孵化圈中取出,在籠的順風處取出一盆仔細觀察。 品質好的水花體色正常,水平游泳活動迅速。 ,活動自如,不變形。
2、一般消毒后13天左右是加水噴霧的最佳時間。 另外,池塘水溫和苗木水溫不要超過3℃。 否則,應將育苗設備放入池塘,待兩地溫度基本相同后,方可安全放苗。
一般每畝投放水花10萬-15萬株。 如果池塘狀況良好,可以多放一些,具體取決于養殖戶的放養情況。 成活率30-60%
2.魚苗培育與管理
1、可以觀察池塘周圍各處魚苗的進食和活動情況,及時準確掌握池塘的整體情況。
2、定苗后一周內,千方百計營造適合水花生存的環境,如果水色已退,浮游生物很少,應及時多加豆漿或糞肥。 (十天左右喂豆漿、花生餅等,如果有1.5厘米左右,可以慢慢喂粉,讓魚苗盡快吃完飼料,長得更快)
3、投喂適量的人工豆漿等飼料,一般每天上午1次,下午1次,隨著魚苗生長逐漸增加飼料量。 另外培育施肥水體,繁殖大量天然餌料。 經過大約10天的培育,其中一些已經開始改變食性。 此時應適量投喂一些豆莢、浮萍,以誘導攝食。 注意青綠飼料清潔新鮮,防止病從口入。 同時,密切觀察池內溶氧情況。 當池內缺氧、浮頭嚴重時,應及時添加新水。 當遇到悶熱的天氣和突然的雷雨時,池塘上下層的水會發生對流,大量的殘渣會從池塘底部上升到表面。 魚苗會減少攝食或基本停止進食。 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池塘泛濫。 遇到這種情況,應立即注入新水。 或者打開曝氣機。
4、經過一個月左右的培育,魚苗的食性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小為3~4厘米。 此時,它們正是夏花魚苗。 除了出售一部分外,還要分池管理,每畝只留1只左右。 皖尾夏花不斷繁殖魚類,直至冬春。 分塘前兩天,要進行拉網適應性練習,操作要輕快、敏捷,減少人為刨傷。
5、在疾病預防方面,一般遵循常規消毒方法。 入秋后,上午喂一次,下午喂一次。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培育,冬季魚苗基本會達到10至20厘米。 冬天,氣溫很低。 如果暫時不放入,可以將魚放在較深的池塘里過冬,等待春天放生。
在育苗階段,我們主要以預防寄生蟲為主。 草魚常見的寄生蟲病有瓜蟲病、毛癬菌病、斜生蟲病、類線蟲病等,其中以瓜蟲病最為常見,一旦發生,會大面積死亡,損失特殊。 重的。 產生瓜蟲的原因有:
(1)飼養密度過高
(2)水質不穩定、水質差
(3)長時間連續陰雨,水溫低于25度時,易發生瓜蟲病。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對池塘進行徹底清潔消毒,注意密度,控制好水質,注意給魚補充營養。 營養跟不上的魚很容易閉口變瘦,進而容易感染寄生蟲。 觀察魚是否有寄生蟲。 最簡單的消滅蟲子的辦法就是魚容易受驚,有大面積的水可以呼吸但溶氧充足,顯微鏡檢查就發現了。
1、瓜蟲屬于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科、瓜科屬。 主要寄生于魚的皮膚、鰭、鰓、頭、口、眼等部位,形成小白點狀包囊。 ,肉眼可見。 嚴重時魚體各處可見小白斑,故稱白斑病。 它會導致體表的各種組織充血。 感染瓜蟲的魚無法進食。 此外,繼發的細菌和病毒感染可導致魚類大量死亡。 死亡率可達60%至70%,甚至全軍覆沒。 對養殖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魚患瓜蟲病最明顯的特征是魚的體表、鰓、鰭條等組織增生,形成肉眼可見的小白點(囊腫)。 嚴重時病魚表面會覆蓋一層白色薄膜。 同時,魚鱗會脫落,鰭會裂開,鰓會流血、壞死、腐爛。 病魚的行為反應遲鈍。 由于它們的身體很癢,它們經常想在籠子或池塘上摩擦自己。 魚兒似乎越來越瘦,成群結隊地死去。
草魚苗期水溫低于28度時,很容易感染小瓜蟲。 初期,魚苗在水中旋轉、單獨游動。 后期,魚苗身上會出現小白點,魚體變瘦、孤立。 嚴重時全身出現小白點,魚閉嘴不肯進食就會死亡。
如果把病魚體表的白斑刮掉,剪掉鰓,或者直接用尾巴進行鏡檢,就會看到如下的蟲體(內部有新月??狀結構):
發病模式:
瓜蟲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時間隨水溫的不同而變化。 該病最適水溫為15-25℃。 該寄生蟲通常在20-25℃時最容易感染宿主,但在1℃等低水溫下也可能被感染。 30℃以上,蟲體不能發育,因此炎熱夏季一般不發生白斑病。 24℃時,生命周期為4天,15℃時為10天。 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個月以上。 因此,成蟲在低溫下很難離開魚體和包囊。 該藥效果不明顯,施藥周期必須為30天。 上述疾病常發生在營養不良、過度擁擠、熱應激或其他環境條件引起的過度應激反應的情況下。
預防措施:由于小瓜蟲不耐高溫,因此可以對室內生長的魚苗進行加熱處理。 當水溫達到30度時,小瓜蟲就會自動脫落而死。 對魚缸飼養的寵物魚進行加熱更加方便快捷。 同時要定期進行口腔保健,增強魚體體質和提高抗應激能力,并定期進行消毒工作。 大池塘放苗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 注水水源必須安全可靠。 放苗后要定期消毒。 魚苗必須定期進行口腔保健,增強體質。 每天巡塘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 主要防治技術:瓜蟲病的治療必須堅持預防為主、治療并重的原則。 (1)放養魚種前,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徹底清潔消毒。 劑量取決于污染程度。 每米水深用50~80公斤殺滅蟲卵和幼蟲。 (2)根據養殖條件,合理確定放養密度,保持良好的養殖水環境。 (3)投喂優質飼料,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體體質和抵抗力,可有效避免瓜蟲的發生和感染。 當水溫升至30度時,就不用擔心瓜蟲了。
滴蟲病的診斷:
在早期,毛蟲通常寄生在魚類的體表,如尾鰭。 當你發現魚苗在水中旋轉、身體變黑、脫落并獨自游動時,很可能是感染了寄生蟲。 這個時候你可以抓到一些。 具有上述癥狀的魚苗,當顯微鏡檢查發現如圖所示的類似輪胎并繞圈移動的動物時,即可診斷為毛蟲感染。
癬的診斷
病魚體色較深,體瘦,游動緩慢,食欲減退,鰓部明顯水腫,粘液增多,鰓絲開而暗,獨自游動,逐漸變細而死,蟲體扁平,前部和頭后部有4個黑色眼點,眼點附近有嘴,嘴下方膨大的部分稱為咽。 兩根腸管分入咽后部,延伸至身體后端,形成環狀。 蟲體后端有固定板,由一對大錨鉤和7對小邊鉤組成,用于將其固定在魚的鰓上。 癬是雌雄同體,產卵的吸蟲。 昆蟲身體的后面有一個卵巢草魚養殖技術,卵巢后面有睪丸。 對病魚進行顯微鏡檢查,可以看到如圖所示的寄生蟲體:
毛蟲和癬的治療
每畝全池噴灑敵百蟲0.7兩,可收到良好效果。 噴灑敵百蟲后,打開增氧機攪拌水體,第二天使用解毒劑對水體進行解毒。同時,也可以每月噴灑一次敵百蟲進行預防性治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對孢子有預防作用。
5、成魚養殖技術
水花養殖1個月后,當魚苗長出5-6條射線時,即可分池養殖,轉入成魚養殖階段。
池塘要求:遠離污水區,有良好的水源,池塘面積宜5-20畝,水深宜2-2.5米,池底平整,池底平整。壤土,微漏為好,淤泥厚度不宜超過20厘米。 每10畝池塘配備增氧機一臺、自動投料機一臺,功率3千瓦。 2、池塘清理:草魚自身病害較多,池塘更容易發生流行病。 同時,消滅野生魚類也是保證草魚正常攝食、節省飼料的重要措施。 冬季將池水排空,冷凍干燥20天以上。 放魚前15天,引水10~2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清塘消毒。 不留任何死角或表面,徹底殺滅病菌。
水質要求
pH值為7.5-8.5。 飼養期間透明度最好保持在30厘米左右。 有機物耗氧量18-20mg/L。 3、魚種放養:春節前后,每畝放養草魚300尾,規格200-250克/公斤,鯽魚300尾,規格15-20克/公斤,鰱魚尺寸為5-6克/千克。 魚類50種,鳙魚10種。 但具體混養模式取決于農民的決定。 但混養模式可以遵循2:8的模式,但不要用或少用鯉魚,因為鯉魚會爭奪食物,不利于草魚的生長。 魚放養前先用5%鹽水浸泡消毒5-10分鐘。 4、飼養:池塘飼養草魚所用的飼料以配合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 配合飼料以魚粉、豆粕、麥麩、玉米、次粉、精草等原料為主,輔以礦物鹽、多種維生素、氨基酸等復合添加劑。 飼料要求營養全面,其中粗蛋白20%,粗脂肪4%,碳水化合物40%,纖維素8%~10%; 青飼料飼喂苜蓿、黑麥草、蘇丹草、旱草、水生草等,需要飼草。 鮮嫩,易于草魚消化。 以飼喂顆粒飼料為主時,飼料蛋白質含量應為28-32%,輔以青綠飼料。 飼料喂養遵循“先粗后細”和“四定四觀”的原則。 一般一天喂兩次。 以2小時內吃完為宜,使草魚吃飽80%。 3-6月飼料以蛋白質含量28%的顆粒飼料為主,日投喂量3%,并喂適量青飼料; 7-9月控制顆粒飼料用量,每日投喂量為1.5%。 顆粒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28%。 增加青飼料用量,控制魚病的發生; 10月至11月飼料中蛋白質含量為32%的顆粒飼料。 連續飼喂顆粒飼料一段時間后,應停止顆粒飼料1周,間隔期間應飼喂原糧飼料。 注意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等藥物,防止草魚患上肝膽綜合癥等疾病,造成大量死亡。
飼養管理
1. 喂養。 池塘投喂是投喂管理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常規飼料投喂和餌料投喂。 飼養方式采用人工馴養、定點飼養,嚴格堅持定質、定量、定時、定點飼養。 具體方法如下:①常規飼料投喂:投喂次數:3月中旬至5月每天2~4次,6月至8月中旬每天3次,8月中旬至10月每天4次。 從6月份開始,每天喂一次青飼料。 喂食量不宜過多。 以70%~80%飽為宜,防止過飽和饑餓。
②藥餌投喂:以磺胺胍為藥物,制成浮性飼料。 方法如下:每5克磺胺胍配1公斤麩皮,加榆樹皮粉或紅薯粉150克,用熱水拌勻,壓成小塊,曬干備用。 投喂方法為:將藥餌混入顆粒料中,第一天每池魚體重10公斤用藥1克,第2~6天每日用藥量減半。 每天一次,6天為一個周期,每1~1.5個月喂一次周期。
2、水質管理。 ①定期噴灑生石灰,一般每半個月一次,每畝水面、每米水深20公斤,或全池潑灑100毫克/升漂白粉。
②有計劃地加水、換水。 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20至30厘米。 到7月中旬,換水一次,根據實際情況,水量改為1/2。
③每天啟動增氧機。 6月到8月中旬,草魚容易出現缺氧浮漂的情況。 此季節,晴天中午開機2~3小時,清晨開機3~4小時,陰天半夜開機一次,以防止魚上浮。
④ 仔細巡視池塘。 及時了解池塘魚類的活動、攝食狀況以及水質變化,做到早防、早治。
⑤清理池內雜物,及時清除草魚吃剩的青飼料莖、葉等。
6、水質管理:正確使用曝氣機。 6月至10月晴朗無風的日子,每天下午1點至3點打開增氧機增氧2小時,凌晨適時增氧。 連續陰天應提前補充氧氣。 及時向池塘添加新水,并采用“小排、小進、多次換水”的方法逐步控制水質。 6月至9月,每隔3-5天加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 每15-20天,每畝水面1米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全池打漿。 。
水質觀測:
俗話說“養魚先水”、“好水養好魚”。 水質對于養魚業非常重要。 所以,想要養好魚,就必須學會辨別水質的好壞。 另外,只有控制好養殖過程中的水質,才能提高魚、蝦、蟹的生長速度,減少病害,實現高產、優質、高效。
一般來說,水質變化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引起的:
被外界污染。 由于長期污染源或不正確的消毒操作導致水質惡化。
1、營養流失。 如果不及時注意肥水,魚類食用后會造成養分流失,水中微生物大量減少,水質變稀,產量降低。
調節能力喪失(微生物失衡)。 微生物失衡,有害微生物占主導地位,導致水草瘋狂生長,最終阻礙魚類生長或水體缺氧,導致魚類窒息死亡。
魚塘底泥已變質或被污染。 如果不定期對池塘進行清理消毒,魚塘底泥就會腐爛或水質惡化,引起魚病,最終造成魚瘟。
外部環境的變化。 高溫和暴雨是導致水體缺氧、藍藻爆發、魚類窒息死亡的罪魁禍首。
鑒別水質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水的顏色。 水的顏色與施用的肥料、浮游生物的種群及其數量有關。 分析如下:
一、水彩的起源。 魚池注滿水后,由于水中溶解物質、懸浮顆粒和浮游生物的存在而產生水的顏色。 其中,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原因。 由于浮游生物中的許多浮游植物體內含有不同的色素細胞,當它們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時,池水就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濃度,而根據其生存時間的長短和世代更替的不同,水質維持時間也會不同。確定的長度。
受精與水顏色之間的關系:需要施肥大多數用于養魚的水,尤其是主要飼養銀鯉魚的魚池。 在施用化肥的池塘中,水顏色逐漸從開始時變成黃棕色到黃綠色,然后變成嫩綠色,最后是藍綠色。 這是因為當黃綠色出現時,浮游植物中有更多的硅藻和綠藻。 后來,當鞭毛鞭毛占主導地位時,水顏色顯得淺綠色。 最后,藍綠色藻類占主導地位,水顏色變成藍綠色。 當施用完全發酵的農院糞便時,水顏色從深棕色變為淡黃棕色,然后變成茶棕色,最后變成紅棕色。 同樣,這是因為黃金藻類和硅藻占主導地位,這就是為什么會出現淡黃色棕色的原因。 當黃金藻類衰落和隱藻植物,硅藻和鞭毛鞭毛的占主導地位時,顏色變成深褐色。 然后和原生動物出現,當硅藻急劇降低時,水顏色會變成紅棕色。
4.哪種水色對繁殖有益?
有兩種類型的水色對養殖養殖有益。 一種是綠色,包括黃綠色,棕綠色和油綠色。
另一種是棕色,包括黃棕色,紅棕色和綠棕色。 這是因為這兩種類型的水體中的浮游生物數量很大,并且魚很容易吸收和消化。
如果水顏色為淺綠色,深綠色或灰色藍色,則只能反映出大量的浮游植物,但質量不高。 這種水通常被歸類為稀水,不適合飼養魚。 如果水是黑色,棕色或銅綠色的,甚至聞起來聞起來是腥的,則表明它已經變得不好,它是舊的水或壞水,會導致死魚。
如果發生“水綻放”,它具有雙重性質。 這種水反映了水的顏色和肥料,可以為魚提供許多易于消化和吸收的浮游生物,這是一個加號。 但是,這種水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難維持,而且沒有經驗的養魚者很難掌握其規則。 當天氣發生變化并因缺氧而導致大量藻類死亡時,水質將迅速惡化并變成黑色,甚至臭味,而死魚將出現在池塘中。
5.掌握水質規則。 觀察水色的目的是確定其質量。 池塘養殖所需的水質必須是胖,活潑和清爽的,肥料是關鍵。 但這是胖,但不是活潑的,胖而不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但不是高質量的水。 因為浮游生物的測量指數表明,大多數水是由不易被魚類消化且是舊水的藻類種群組成的。 用肉眼觀察,這種水顏色不會在一天內變化。 肥料中有活的和刷新的水,它們的模式發生了變化:首先,早晨和下午有變化,早晨很輕,下午又變厚。 這符合藻類的光性活性的特征,也就是說,早晨的浮游植物和下午更多。 其次,上風和順風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水顏色較輕,順風更厚。 這種水容易出現藻類,這是高質量水的標志。 否則,它是稀水或舊水。
此外,您需要仔細觀察水顏色是否從10天變為半個月。 如果它從厚變成光,然后又回到厚度,或者從光到厚,然后再次光,這意味著藻類以交替的世代繁殖,這是水質良好的標志,并且是不可避免的結果浮游生物一代。 作為養魚者,您必須很好地培養和利用水質。 只有通過管理池塘水池,您才能很好地飼養一條魚池。
7.疾病預防和控制:使用“開始時粗糙的方法,最終細成,并結合細和綠色”來控制草鯉肝肝膽綜合征的發生。 草鯉的常見疾病包括紅皮膚疾病,g腐和腸炎。 治療方法通常采用口服和外部應用的組合。 外部應用主要使用消毒劑,例如漂白粉和二氧化氯3天; 口服使用“三個黃色粉末”。 “藥用誘餌的作用更好。每50公斤魚重,使用0.3公斤的三個黃色粉末(50%大黃,30%軟木塞和20%的顱骨粉,將其壓碎成粉末并攪拌)。將其與面粉糊狀混合并將其混合到飼料中進行進食,連續使用3-5天。
8.及時釣魚:及時捕魚大型的成年魚出售是高產草鯉種植的重要措施。 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的魚類承載能力,并在后期促進池塘魚的快速生長。 通常在7月底,在水溫較低的清晨進行捕捉。
猜你喜歡
- 2023-12-12 草魚養殖技術及魚塘管理(池塘養殖草魚主要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