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防治方法:保持養殖水體新鮮,保持正常水色和透明度是防治小龍蝦瘟疫的有效方法。 二、細菌性疾病 1、爛鰓病的病原及癥狀:病原菌為絲狀菌。 癥狀是細菌附著在病蝦的鰓上并大量繁殖,阻塞鰓部的血液循環,阻礙呼吸。 嚴重時鰓絲變黑、發霉,導致病蝦死亡。 防治方法:①經常清除蝦池內殘留的餌料和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維護養殖環境的衛生安全,保持水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以避免水污染。 ②每立方水體用0.5克二氧化氯噴灑整個池體,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甲殼潰瘍病的病原體和癥狀:該病是由幾丁質分解菌感染引起的。 感染初期,病蝦甲殼局部出現黑斑,后期斑邊緣潰爛,出現孔洞。 嚴重時,會出現較大或較多的空洞,導致病蝦內部感染,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①運輸、投放蝦種時,不得堆放、損壞蝦體。 ②投喂期間,飼料要投喂充足、均勻,防止蝦類因飼料不足而互相競爭或互相殘殺。 ③若發生此病,每立方米水全池倒入15~20克茶粕浸泡液。 ④每667平方米全池潑灑5公斤至6公斤生石灰,或每立方米水潑灑0.5克二氧化氯,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生石灰與二氧化氯不能同時使用時間。 。 3.腐尾病。 病原及癥狀:因小龍蝦受傷、互相殘食或被甲殼素分解菌感染而引起。
感染初期,病蝦尾部出現水皰,邊緣潰爛、壞死或不完整。 隨著病情加重,潰瘍從邊緣向中間發展。 感染嚴重時,病蝦整個尾部可潰爛、脫落。 防治方法:(1)運輸、投放蝦苗時,不得堆放、損壞蝦體。 (2)投喂期間,飼料要投足量、均勻,防止蝦類因飼料不足而互相競爭或互相殘殺。 (3)發生此病時,每立方米水用茶粕15~20克,全池潑灑; 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5~6公斤生石灰溶解水潑入全池。 4、細菌性腸炎病原及癥狀:主要是因進食不潔食物引起點狀氣單胞菌感染,或消化系統被寄生蟲破壞所致。 感染初期,病蝦食欲減退,隨后停止進食,并向淺水區和岸邊靠攏; 它們的消化道充血腫脹,有大量淡黃色粘液。 隨著疾病的進展,它們最終會死亡并引起其他健康蝦的感染。 它更加暴力,后果更加嚴重。 防治方法:(1)加強飼養管理,使池水呈弱堿性,有充足的溶氧。 嚴格落實“四消四定”措施,夏季加深池水,使水溫變化較小。 (2)每667平方米水面噴灑全池溶解的生石灰5~6公斤或每立方米水體噴灑二氧化氯0.5克,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原蟲疾病 1、纖毛蟲病的病原體和癥狀:纖毛蟲病最常見的病原體包括多螨蟲病、木霉屬和鈴蟲屬。 纖毛蟲附著在成蝦、幼蝦、幼蟲和受精卵的體表、附肢和鰓上。 當大量附著時,它們會阻礙蝦的呼吸、游泳、活動、攝食和蛻皮功能,影響生長發育。 尤其是當大量孢子附著在鰓上時,會影響鰓絲的氣體交換,甚至可能導致蝦因缺氧而窒息。
幼蟲發病期間,蝦體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絮狀物,削弱了幼蟲的活動能力,影響幼蟲的發育和變態。 該病對幼蝦較嚴重,成蝦在低溫下常大量寄生。 防治方法:①徹底清塘,殺滅塘內病原菌,對本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②用3%~5%鹽水浸泡,3~5天為一個療程。 ③全池噴灑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季銨鹽含量為50%),濃度為每升0.3毫克。 ④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注意蝦池環境衛生,經常換水,保持水質新鮮。 2、滑膜病的病原及癥狀:病原菌為滑膜病,癥狀是小龍蝦難以順利脫殼。 病蝦常常在脫殼過程中死亡。 幼蝦和成蝦均可發生,對幼蝦危害更大。 嚴肅的。 防治方法:(1)徹底清塘,殺滅塘內病原體。 (2)若發生此病,可經常、大量換水,以減少池水中多孢子的數量。
猜你喜歡
- 2023-12-02 實用的海釣技巧,助您征服海洋,收獲快樂!
- 2023-12-02 海釣 一種接近消失的釣法,手絲釣俗語也叫手把線釣法
- 2023-12-02 克氏螯蝦 價格RMB1888服務形式(PDF電子版)企業AI應用現狀
- 2023-12-02 漁具批發 望江亭漁具24小時招商熱線釣魚小知識冬季釣魚技巧七字決
- 2023-12-02 克氏螯蝦 汶上縣水利局水產站藕田種養試驗結果報告
- 2023-12-02 東至縣堯渡鎮西村村4萬余尾魚魚苗暢游跳躍
- 2023-12-02 克氏螯蝦 2030年克氏螯蝦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布局策略研究報告
- 2023-12-02 (海角旅游)動物冬眠的原因和好處!(建議收藏)
- 2023-12-02 石斑魚養殖 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思路院士專家分享產業發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