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首頁 > 路亞

這可能是最科學的調漂方法了(上)——講講影響浮漂靈敏度的因素

kaifamei 2024-01-04 路亞 評論

前排防杠!浮漂信號這個東西,影響因素太多了,人們對于未知的東西總是傾向于不信任。我這里只說我認為正確的理論,注意,這是有依據的理論。如果有釣友就覺得我說的不對,喜歡抬杠,“我調4釣2走天下不行嗎?”當然可以,那是因為你資源好,但請你體諒一下資源沒那么好的釣友們。還有很多的釣魚人,每天都在為了空軍而煩惱,這一篇文章,主要是寫給他們看的,看完文章,如果能每次多釣一條小鯽魚,那也不枉我一番心血。

在正式上手釣魚前,我們要對釣魚的整個過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浮漂就是釣魚人的眼睛,我們判斷魚是否咬鉤,完全靠的是觀察浮漂的動作。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浮漂會有動作?魚在吃鉤子上的餌料的時候,會牽動魚線,由于水下的魚線是繃直的狀態,因此就能把水下魚咬鉤的動作,通過魚線這一載體傳導到浮漂上來。

整個過程包括:魚吃餌,魚線傳導,浮漂上反應,這3個步驟。

浮漂往下頓的目數所產生的浮力增加,等于線組最下方給它施加的力。這一個力可以是掛鉤子掛餌料帶來的重力,也可以是魚吸入鉤餌的一瞬間帶來的拉力。具體可以看圖。

那么知道了這一過程后,我們來分析一下整個的過程中有哪些影響因素。

1. 魚嘴的吸力。魚吃餌的時候,通過瞬間張開嘴,口腔內形成負壓,從而使魚餌帶鉤被水流壓入口腔,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吃餌”。這一瞬間的力越大,浮漂上反映出來的頓口也就越明顯。冬天的魚活性差,所以吸餌的力氣小,因此在浮漂上反映出來的動作也小;相反,天氣熱的時候,魚活性好,反映在浮漂上的動作也大。魚種不同也會有影響,例如鯉魚吃餌就比鯽魚的力氣大很多,浮漂也經常會出現黑漂的情況。這一個影響因素,我們無法主觀去控制。

2. 鉤子的重量。不要忽略了這個因素,比如說我們釣底,因為魚吃餌的時候需要把鉤子和餌團從地上吸起來放到嘴里,那么鉤子越重,它撿起來的難度也就越大。我們釣鯽魚的時候,經常使用袖鉤,原因就在于袖鉤在所有鉤形中,鉤條細,屬于很輕的那種,鯽魚吸食的力氣小,容易撿起來。而釣鯉魚常用伊勢尼、新關東等鉤型,這些鉤型的鉤條粗,因此鉤子也重,優點是不容易被鯉魚這種大體型魚拉彎,缺點是鉤子重,鯽魚不容易把它撿起來,因此不適合釣鯽魚。

3. 餌團的重量。這個和鉤重的影響是一樣的,餌團越重,魚把它吸進去也就要費更大的勁。這一點在鯽魚吃餌的時候表現的很明顯,比如你開始使用大比重的搓餌,魚口很小,但是發現換了比重輕的拉餌的時候,魚口就瞬間變得明顯起來,就是這個原因。

4. 浮漂的吃鉛量。浮漂的吃鉛量,指的是這個浮漂需要用多重的鉛皮才能壓下去,歸根到底,吃鉛量越大的浮漂,就需要越重的鉛皮來平衡。如果你還記得牛頓第二定律的話,F=ma,吃鉛量越大,m越大,對于同等的鯽魚瞬間吃餌吸力F來說,加速度a越小,也就是說最終反映在浮漂上的動作越小。一般來說,釣鯽魚用的浮漂吃鉛量在1~2g,釣鯉魚用的浮漂吃鉛量在2g以上,這是有道理的。對于鯽魚口特別輕的特殊情況下,甚至能用到小于1g吃鉛量的浮漂。

5. 魚線的粗細。上面介紹的4點影響因素,都是圍繞魚吃餌這一初始動作來展開的。當初始動作出來以后,需要進行傳導過程才能把動作傳輸到浮漂上,而這一傳導的媒介就是魚線。魚線越細,傳導的越靈敏。因此當浮漂動作很小的時候,也可以考慮把線組換細,經常可以使得浮漂給口更清晰。

6. 子線的水下松緊程度。我們要知道,魚線在水下的狀態:主線部分由于鉛墜的下拉,和浮漂的上提,是繃緊的狀態;而子線部分的松弛程度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如果鉤餌懸浮,那么子線是完全繃緊的狀態,一觸即發;如果雙鉤躺底,那么子線部分就非常松弛,在子線松弛的狀態下,魚吃了以后,可以帶著魚鉤小范圍游動,而浮漂沒有任何反應,因為子線松,信號根本傳導不上去!

7. 漂尾的粗細。以上5、6兩點為第二個步驟——信號傳導,信號反應在浮漂上還需要最后一個步驟,那就是通過漂尾這個媒介。請大家記住一點,浮漂的漂尾雖然細,但也是提供浮力的,這一點重要!現在假設一個情景,子線主線都處于完全繃緊的懸浮狀態,鯽魚把鉤子瞬間吸入,那么浮漂上應該會反應出下頓的動作。我們把漂尾放大一下,看這個最后一步的傳導過程發生了什么。

從吸入魚鉤的那一瞬間,產生了一個吸力F,然后經過了傳導過程最終反應在浮漂上,魚吸餌的力 = 漂尾下頓目數的浮力。推導過程見下圖,最終的結論是,浮漂的橫截面積和浮漂的靈敏程度成反比。

PS:關于浮漂的形態,比如棗核還是細長身,在相同的吃鉛條件下,一般認為細長身的比起棗核型的阻力小,更靈敏。但是我沒有相關的證據,因此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我沒有寫到文章里。

最后給新手朋友們一個野釣小鯽魚線組的選擇范圍吧。

目標魚:1~3兩的小鯽魚

主線:0.8~1.2號

子線:0.4~0.8號

魚鉤:2號袖~4號袖

浮漂吃鉛量:1~2g

浮漂漂尾:細尾,直徑≤0.8mm

Tags: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鯽魚 餌料 路亞 鱸魚 海釣 競技 北京 比賽 手竿 海竿 野釣 拋竿 翹嘴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