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釣鰱魚要釣浮不釣實,水深在五米到一米五的范圍內。鰱魚喜歡酸味食物,可以用麩皮、玉米面、白面、泡開的顆粒飼料、碎豆餅混合,加些糖蒜汁效果更佳,用厚塑料袋密封兩三天,散發出酸味時最佳。鰱魚是濾食性動物,通過腮部過濾水中的食物,所以餌料要細小,霧化效果好才能吸引它們。餌料還要有粘性,這樣在水里能停留更久,不用頻繁更換。建議使用飛鉤釣法,搭配專用的鰱魚大漂,或者用炸彈鉤。當魚群圍繞餌料吸食時,容易將鉤子誤入口中。糖蒜汁是必備調料,無論怎么配餌,加一點就能顯著提升效果。鰱鳙魚因沖力強、味道鮮美,廣受釣魚愛好者歡迎。我現將三年釣鰱鳙的體會簡略分享,供各位釣友借鑒,若有不當,望能糾正。通常情況下,傳統釣鰱鳙多使用半水浮釣法,選用略帶酸腐氣味的誘餌,多數釣者偏愛海竿。目前,不少釣者轉而用手竿垂釣,手竿的長處在于中魚后遛魚的體驗非常過癮。他們多選用香甜型的餌料,其實鰱鳙不僅對微酸臭的誘餌感興趣,同樣也愛吃香甜的餌料。另外魚餌的酸腐氣味沾染在手上非常讓人反感,垂釣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浮釣,另一種是底釣。我從2001年開始嘗試釣取鰱鳙魚,清楚記得初次垂釣僅收獲了一條體重大約6斤的白鰱,到了2003年共進行了十多次垂釣活動,其中收獲最少的單次達50多斤,并且還有兩次超過百斤的戰績。使用的釣竿規格為4.5米或5.4米,屬于超硬調性,選擇此長度是為了更有效地遛放體型較大的魚,而選用超硬調主要是為了讓魚鉤能迅速刺穿魚的身體組織。魚餌配方:釣浮狀態下使用東峻鯽魚專用餌,與雪花粉按照六比四的比例混合,同時添加少量白粉,制作釣浮魚餌時,必須精確把握霧化大小,這是成功的關鍵因素。,釣底時使用東峻鯽魚餌4份加錦龍4份和雪花粉2份,線組方面,釣浮則采用2號子線和4號大線,線號能根據魚體大小適當調整,搭配7號細條鉤,鰱鳙進食方式不同于其他魚類,它們通過吧唧嘴巴并用鰓部過濾食物,所以細鉤條更容易被它們吞咽,浮漂選用6號巴爾杉木漂,帶餌狀態下調2釣2。,采用4號子線配合6號主線和15號粗鉤進行垂釣,使用9號巴爾杉木浮漂,調4釣1,實際底釣鰱鳙會同時發生釣獲和掛餌的情況。配備12米長的失手繩一兩條。針對鰱鳙的垂釣必須投放足量的窩料,最好多人協作共同進行,清晨水溫較低時適合底釣,午后氣溫較高時則應改為浮釣。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當釣獲的魚數量較多時,需要分批次進行轉移,否則可能會引起場地管理人員的注意帶來麻煩。使用手竿進行浮釣鰱魚時,需要準備相應的釣具,具體包括,釣竿要挑選竿身挺括、竿尾粗壯,長度超過四點五米的硬調手桿,釣線應選用直徑介于零點三至零點四毫米的優質高強線,魚鉤則需采用十一號以上帶彈力的伊勢尼新型爆炸鉤魚漂:挑選尾端較粗的,號數要在五號以上;倘若沒有這種漂,也能在粗尾魚漂的漂腳部位綁一小片泡沫塑料,以此提升浮力,這種做法對釣魚沒有妨礙。釣線的搭配:主線長度和釣竿等同,線上要安兩個太空豆來固定漂座的位置,主線和鉤子的連接點要系一個連接環,不使用鉛墜,讓連接環直接和鉤子相連。鰱鳙魚喜歡溫暖環境,以浮游生物為食,對低氧環境適應能力不強,所以釣點最好選擇長滿水草,浮游生物豐富,溶氧量高,水深大約三米左右,魚群經常在此區域活動的地點。這種釣點經常有人光顧,因為它們常常吸引大量魚群前來覓食,也是不錯的釣位選擇。三方面來看,每年五月到九月是浮釣的適宜時間,七月到八月是最佳時期。鰱鳙在溫度二十五到三十度時進食最為活躍,一天之內,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期間是進食的最佳時段;尤其當天氣晴好,大氣壓強較高,陽光充足,溫度偏高時,更適合進行浮釣活動。四、餌料選擇:白鰱偏愛帶有酸味、香味以及甜味的食物。而縮魚則更喜歡吃甜味、酸味、臭味和辛辣味混合的餌料,因此制作釣餌時需要根據目標魚種進行針對性調整。制作魚餌時,注意不能過于粘稠,投入水中后要能化作粉末并持續飄散,最好在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內完全散開,這個狀態最為合適,要確保餌料達到這樣的效果,2.魚餌的制作方法如下,需要準備四份麩皮和一份玉米面,用開水將它們浸濕,然后摻入發酵粉,接著用塑料袋包裹起來,放在陽臺通風的地方晾曬四到五天,在準備垂釣的時候,需要根據目標魚種,適當添加一些輔助材料,例如可以加入醋,或者臭豆腐乳,還有過期的牛奶,以及中藥阿魏液,或者鏈魚香精,添加這些輔助材料時,要依據目標魚類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用量抵達預定水域,大量投放魚餌到目標區域,此后要定時進行補投。五、釣魚方法1.裝鉤:選用棗那么大的魚餌,夾在彈性裝置上,讓六個魚鉤均勻分布在餌團周邊即可。2.調浮:裝好魚餌之后,按照設定的浮漂刻度來調整,讓浮漂尖端顯現兩到三個刻度。露水較多時,可適當增大釣餌的尺寸,若露水少,則縮小釣餌體積或提升浮漂的浮力。根據季節變化、天氣狀況以及魚群所在水層來決定垂釣深度。通常情況下,五到六月份氣溫逐步攀升,垂釣深度需從兩米左右慢慢降至五十至六十厘米。七到八月份氣溫較高,鰱鳙魚多在上層游動,垂釣深度宜設定在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間。到了九月份,則需再次逐步加深垂釣水層。天氣狀況很重要,若是陽光充足且大氣壓強,溫度也偏高,則應釣近一些,清晨和黃昏時溫度偏低,則需釣遠些些。施釣時,要留意魚群深度的變動,不可固定一個釣位,要隨機應變。看浮漂,若是使用爆炸鉤,觀察浮漂比較容易,通常表現為沉漂或漂移,魚兒咬鉤的情況比較多。垂釣時不宜過早揚竿,需等出現清晰的信號再行提釣。釣獲魚后要立刻將其移出原位,防止驚擾其他魚兒。體型較小的魚可直接拉到岸邊,而體型較大的魚則需先使其疲憊再進行起魚操作。手竿釣鰱鳙的關鍵在于制造魚群聚集點,因此多人協作向同一位置投擲釣餌,既能快速聚集魚群,又能讓魚群長時間停留。要想釣獲鰱鳙,必須先弄清它們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習性,這樣才能知己知彼,進而精準地挑選釣位,精心調制它們愛吃的誘餌,選用適配的釣具和釣組,并且熟練運用針對鰱鳙的各種有效釣法,這樣就能提高釣魚效率,獲得更好的成果。一、鰱鳙有哪些生活習性?白鰱與花鰱合稱為“鰱鳙”,白鰱也稱作跳鰱、鰱子,鳙魚則被稱為花鰱、胖頭、大頭,它們同屬于鰱魚,但在生理習性上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各自的獨特性。鰱鳙是濾食性水生動物,它們常成群結隊在中深水層游動,有在江河湖泊間遷徙的習性,通常棲息于面積廣闊的水域環境,適應的氣溫范圍在18度到30度之間,到了冬季就潛入水底深處休眠度過寒冷季節。這是這類魚共同的特征。不同點是:白鰱性格比較活躍,很容易受驚嚇而跳躍,而花鰱性格則比較安靜,移動時速度較慢。白鰱和花鰱在攝食習慣上同屬過濾類型,不過白鰱主要吃水里的植物性藻類,花鰱的攝食方式與白鰱不一樣,它主要吃水里的浮游動物,包括輪蟲、枝角類和橈足類,也會吃一些其他的浮游生物和藻類。白鰱與花鰱對植物性食物氣味的偏好雖大致相同,卻存在細微差異,許多垂釣者都清楚鰱鳙魚偏愛帶有酸腐味的誘餌,具體而言,白鰱對酸味、甜味和腐臭味的組合更為青睞,而花鰱則對血腥味、香味和腐臭味的組合更為中意,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喜歡腐臭氣味,不同之處在于白鰱傾向于酸甜組合,花鰱則傾向于腥香組合。二、鰱魚多在炎天時釣獲,盛夏陽光強烈時,鳙鰱適宜的水溫條件更佳,因此釣取鳙鰱主要選在晚春、夏時和初秋時節。即便在酷暑的盛夏和初秋,也需挑選天氣晴朗的日子,白日垂釣才能有較好收獲,一天之中,上午十點到下午六點最為適宜。也有釣手偏愛夜間垂釣鳙鰱,但在酷暑時節,夜間釣獲鳙鰱雖可行,與白天相比效果卻大打折扣。垂釣鰱鳙魚,必須挑選陽光明媚的時段,同時要關注風的情況和風力大小,通常適宜的是風力不超過三級,且最好是南風或者微風的天氣,這類天氣往往氣溫較高,若是風力達到三級以上,特別是偏北風,多數是氣溫下降的天氣,這種天氣比較適合去釣鯽魚、鯉魚、草魚等魚類,卻不太適合垂釣鰱鳙魚。風勢強勁時,在寬闊的水域上會出現連綿的波紋,這使得觀察浮漂的細微變化變得十分困難,同時水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也不容易在水表層聚集,這對鰱鳙的覓食造成阻礙。因為這個原因,每逢這樣的天氣,鰱鳙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讓釣魚人很難有所收獲。就算在垂釣時投放誘餌,誘食劑也很難在水體的上中層形成穩定的聚集區。垂釣時,必須關注天氣狀況和風向,結合地形地貌,確定最佳下竿地點,這是整個釣魚活動中的關鍵步驟。針對釣鰱鳙,選位需首先考慮風向,應選擇迎風或側風的位置,避免正對風頭的地方。同時,要依據岸邊地形,尋找背風區域或回旋水灣等藻類聚集的水域;要選取波浪與平靜水面相接的過渡地帶;還要選擇陡峭河岸的深水區域。在有網箱養魚的湖泊或水庫,鰱鳙的適宜釣位通常位于網箱下風向的地方,或者靠近生活廢水排入的地點,這些位置都是釣鰱鳙的好選擇。四、釣具和釣法需要靈活調整,手竿釣和拋竿釣都是釣鰱鳙的有效方式。然而,若想釣到大型的鰱鳙,則必須采用拋竿。手竿垂釣鰱鳙能采取多種方式,包括讓魚餌著底,或者懸于水中不同深度,甚至讓魚餌漂浮。魚餌著底通常只在春秋兩季氣溫不高時采用,而到了夏天,多數釣手會選用另外三種技巧,其中讓魚餌漂浮是最常見的一種。釣具搭配因人而異,各有特色。有人用兩個魚鉤,有人用一個,還有人會用三個或更多魚鉤。采用雙鉤立漂浮釣是手竿垂釣中最普遍的方式。本人垂釣鰱鳙時也采用雙鉤組合,不過與釣其它魚類時用的組合有些不同。調整方式如下:把雙鉤的腦線分別截取為上鉤8厘米,下鉤12厘米,在連接雙鉤的環節處增加一個筷頭般粗細,1.5厘米長的小彈簧,再在每個鉤子上系上綠豆大小的一個白色泡沫小球。釣魚時把魚餌揉捏在餌團上,拋入水中后魚餌會變成霧狀向四周擴散,白鰱和草魚在吸吮漂浮的魚餌時,因為鉤上沾有氣泡白鰱魚怎么釣,加大了水流的阻礙,很容易被它們一并吞下,而且鉤子尖沒有包裹,魚兒一旦想吐鉤就會非常困難,多數情況下會出現沉漂現象,揚竿就能釣到魚。當出現輕微下沉、快速上頂、連續小幅度晃動、水平移動等信號時,也要立刻揚竿。拋竿釣組的配置方式不盡相同,有的配備“水怪”,有的則選用炸彈鉤。“水怪”的優勢在于掛餌過程簡單,施釣手法容易上手,但不足之處在于捕獲魚兒的幾率不高,尤其是在那些經常有人用“水怪”進行鰱鳙漂釣的水域,其釣魚效果會更差。炸彈鉤釣組的益處在于誘餌擴散效果佳,釣獲幾率大,不過其弊端在于裝餌需要較高的技術,對誘餌的軟硬度和粘散性有嚴格的要求,掌握起來比較費勁,需要具備一定的誘餌運用經驗。我采用拋竿垂釣時,通常選用經過改造的炸彈鉤作為釣具。調整方法十分簡便,首先將原本炸彈鉤上的誘餌彈簧向上挪動大約兩公分,接著將其牢固地固定住,這樣誘餌彈簧和鉤子的相對位置就會產生一些變化,從而讓裝好誘餌的彈簧能夠使鉤子懸停在誘餌團下方的四周,進而提升釣魚的成功幾率。垂釣鰱鳙魚時,推薦選用4號陀螺形短尾立式浮標,拋向水域之后,只要魚鉤上附有魚餌,浮標就會在水中保持直立或者傾斜狀態,而魚鉤若沒有魚餌,浮標則會在水面平放,這種設計方便觀察并且能夠及時更換魚餌,其表現要比球形浮標好得多。五、使用活餌肯定有收獲,釣鰱鳙的成效顯著的餌料確實不少,例如:龍王恨的鰱鳙專用餌(我個人偏愛龍王恨的產品)、釣魚王的瘋鰱鳙系列、老鬼的鰱鳙專用餌都是相當出色的選擇,為何有些人用起來非常順手,而有些人用起來卻收效甚微呢?核心原因在于使用技巧是否精準,操作中的每一個小環節是否都處理妥當。垂釣鰱鳙時,手竿的施餌技巧如下:先取一包鰱鳙專用料,摻入少許白糖和臭豆腐,接著加水調制成糊狀,隨后將料盆里的餌料甩向目標水域,這種布窩方式聚魚效果顯著。布窩完成之后,再取另一包餌料,同樣添加少量白糖、臭豆腐以及白粉,充分混合后迅速加水,揉捏成質地柔軟的餌團。餌團在鉤上停留時間過長,或者拉扯過于用力,會導致它死死地粘在鉤子上而無法霧化,使用手竿釣鰱鳙時,必須確保鉤上的餌團在5到10分鐘內完全散開,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釣魚的成功率。垂釣鰱鳙若用拋竿,水怪作釣時,魚餌須做得柔軟且松散,這樣方便它在浮漂盒里持續散開形成霧化;若選炸彈鉤,裝好魚餌在餌帶后,需將鉤子平均分布在餌塊邊緣,不要按得太緊,只需輕輕附著即可,這樣投擲時鉤子不會互相纏結,也不會鉤頭勾住主線,魚餌入水后鉤子又能迅速從餌塊上分離,懸垂在餌塊下方,餌塊松散度以三十分鐘內完全散開為佳(不能太粘,否則會結塊一起掉鉤)。魚竿長度最好為4.5米或者3.6米,屬于三七調性,原因是鰱魚頭部力量爆發快且強勁,硬質魚竿容易在拉扯中斷裂釣線,所以選用較柔韌的魚竿搭配細線能夠有效控制魚的沖擊力,釣線的主線建議使用1.2號規格,子線則選0.8號,配合新關東1號魚鉤,這種配置可以應對重量達到2公斤的魚。新關東鉤是圓形鉤型,適合釣取鰱魚,鉤柄細小利于魚兒吸食鉤餌;釣鰱魚時宜采用浮漂釣法,浮漂需選用竹柄硬尾的浮釣專用漂。誘食劑,可選用發酵過的豆渣(摻入糖漿、腐乳醬、陳醋),精準投放,投放量需足,每次可少量,持續操作3-5分鐘。讓食料緩緩沉入水中,構成立體霧化魚窩,食料呈現乳白或淡灰色調。亦可用發酵過的麩皮制作魚窩,關鍵在于經濟實惠。垂釣水庫時需添加魚食,以便迅速吸引魚群聚集。小型魚塘可以直接用魚餌和搓餌進行誘魚垂釣。針對鰱魚的誘釣方法和釣鯽魚類似,但與釣鯉、草魚不同,它要求立即誘魚并馬上進行垂釣,注重持續產生霧化,在霧化過程中進行釣魚,營造一種讓魚覺得安全且適合進食的氛圍。而釣鯉、草魚則要在打窩后等待一段時間,魚群才會到來,而且不能頻繁地揚竿。鯉魚和草魚非常機警,鰱魚則比較遲鈍,只要魚群沒有被驚擾,通常能接連釣獲。釣用的誘餌,由于鰱魚偏好松散、酸味、甜味、香味以及腥味的食物,配方中需要摻入雪花粉、蝦粉、白粉、蒜粉、拉絲粉等成分,這種餌料呈現白色或灰色,密度較低。需要控制餌料的散播效果。天元公司生產的鰱鳙專用餌效果相當理想。魚餌的重要特性在于其形態“散”,投放后大約有一半會迅速霧化,20秒內基本消散完畢,此時浮漂會顯現上浮信號;如果釣場較深或者魚群稀疏,魚餌可以適當增加粘性,確保其在一分鐘內完全分解;需要關注拋竿的次數和速度,保持略快的節奏,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魚群并讓它們停留。調整浮漂,針對鰱魚垂釣我的調整方式依據食餌的重量、體積,若重量較輕、鉤餌也較小,則調至8個刻度上下,若情況相反,則將浮漂調整至漂尾完全浸沒,運用浮漂釣法,可以只在上鉤掛餌,下鉤不掛,或者上下鉤均掛餌,浮漂調整妥當后即可開始誘捕魚兒,當魚群聚集較為密集時,大約十分鐘左右就能發現魚群到來。鰱魚的魚鰾上布滿了十幾個米粒大小的透明囊泡,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團,由于鰱魚棲息在水域的中上層,所以預設釣點的水層為1米(該釣點實際水深不超過3米)。決定鰱魚活動深度的關鍵要素有兩個,分別是釣棚狀況、大氣壓強以及水溫。當大氣壓強較高時,應將釣棚下放得深一些,而大氣壓強偏低時,則應該將釣棚下放得淺一些。根據氣溫變化來看,通常情況下,春季和秋季適宜在較深的水域垂釣,也就是靠近水底的位置,夏季正午時分需要在背陰的地方,或者小雨和陰天時,釣點深度大約在半米到一米之間,到了傍晚則應該釣在半米以內,有時甚至需要釣得更加靠近水面。不過,由于魚餌會持續散播,鰱魚會追逐魚餌進行攝食,從而調整它們原本適應溫度的游動層次。魚漂在誘餌抵達垂釣位置時會明顯左右擺動,卻不見其沉沒,反復提竿均未獲魚,偶爾會掛住魚體,由此可以斷定,魚群位于水面附近,需要立刻將釣組調至淺層;魚漂出現向下頓挫的現象,但提竿后仍無魚訊,則表明魚群仍藏匿于更深處,調整釣組深度需經過多次嘗試才能找到合適的垂釣點。開始垂釣,白鰱對食餌的動靜感知很微弱,其浮標信號常只有三分之一目那么小,這就要求釣者必須十分警覺,當魚兒靠近釣餌時浮標會輕微顫動或標尖輕微升降,一旦浮標猛地向下刺入三分之一目或半目、一目甚至更深時(這種信號類似釣鯽魚時的浮漂反應,出現全黑漂多數是鳙魚所為),揚竿肯定能釣到魚,揚竿的火候必須掐準在魚兒正好將釣餌吞入口中的那個瞬間,這需要釣者積累多年的實踐心得。魚的上唇或下顎被鉤子刺中,下鉤刺中魚的下顎。當浮漂出現輕微的上下浮動,表明魚正在吸食鉤餌周圍的粉末,提竿時也可能鉤住魚的嘴唇、鰓或鰭。遛魚,魚一上鉤不要急著拉上岸,要慢慢遛魚。先引導魚離開原來的聚集地,防止驚擾窩里的其他魚。遛大魚,當魚準備發力時,你先順應它的力量。這樣一配合,魚反而難以發力。釣魚的關鍵在于掌控力度,當魚兒發力時,你也相應施力,魚兒若不發力,你則緩緩收線,這體現了太極以柔克剛的精髓。最終大鰱魚會順從地游進你的網中。實際操作中,首先要注意拋竿要輕,因為魚餌比較松散,比釣鯽魚時還要稀疏,所以拋竿動作必須輕巧,避免中途脫落,建議主線比魚竿短大約十五厘米,也可以不使用拋竿器,省略壓水動作。第二,拋線要精準,確保命中目標位置,因為缺少炮臺作為參照物,可以借助對面地標的鏡像,實際體驗顯示,鏡像中的浮標更為明顯。第三,必須捕捉初咬信號,通常魚餌落水后鰱魚很快會咬鉤,所以釣者必須反應敏捷,并且擁有過硬的釣魚技巧。第四,要適時更換釣位,在釣鰱魚時我們常常會察覺到
- 上一篇: 浮游磯釣的新手入門裝備[圖文詳解]
- 下一篇: 立秋雖入秋但未出伏,春秋釣魚旺季魚情變化規律需掌握
猜你喜歡
- 2024-07-21 釣白鰱魚怎么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