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釣
《珍珠湖》重拾曼峰魅力
《珍珠湖畔》以遼中縣珍珠湖為背景,以塔納姑娘與阿克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反映了滿族人民在黑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活故事,謳歌了真、善、美。這部舞劇無論是情節、風格還是舞臺美感都充滿了濃郁的滿族風格:女主角的名字塔娜在滿語中是“珍珠”的意思。婚禮中有一個傳統的“跳火盆”環節。演員的服裝和旗幟也充滿了滿族風格。頭顱、薩滿面具等,讓觀眾在欣賞優美的滿族舞蹈的同時,更加了解豐富的滿族民俗文化。眾所周知,1980年,遼寧歌舞團創作并演出了我國第一部滿族舞劇《珍珠湖》。 30年過去了,“明珠湖畔”發生了很多變化。最重要的變化是滿族風格更加濃郁。比如,去掉了《漁獵歌》的場景,搖籃上的鐵繩改為繩索。
影片的重疊方式推動劇情發展
原沉陽軍區前進歌舞團團長、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著名藝術家門文元加盟《明珠湖畔》導演。門文元今年80歲了,歌舞團里的人都喊他“爺爺”。門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的思想卻與時俱進。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他采用了更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進行創新:《珍珠湖畔》取消了以往以“行為”為主題的間歇性表演形式,采用了類似電影中重疊繪畫的方式來推進發展。情節的。寸子舞作為滿族特色舞蹈,曾一度隨著當年的《珍珠湖》風靡全國,而這次《珍珠湖畔》也有寸子舞。為了讓《珍珠湖畔》的滿族特色更加濃郁,門文元帶領主創人員多次走訪滿族居住地區遼中縣珍珠湖,查閱了大量資料。他還在劇中加入了加拉哈舞、云霞舞、楓葉舞等滿族舞蹈。特色舞蹈將自然景觀與民族文化聯系起來,將滿族傳統神話與現代藝術理念有機融合。正是因為門文元導演的一系列大膽創新,讓觀眾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傳統舞劇、視聽效果非凡的《珍珠湖》。劇中劉丙元、孫科、楊科等幾位青年演員的表演也獲得好評。本報記者 蓋云飛
- 上一篇: 探索胡子魚的奇特形態與獨特習性:認識魚類世界的豐富多樣性
- 下一篇: 山奈丁香甘草制作釣魚的藥酒能媽
猜你喜歡
- 2024-11-30 山奈丁香甘草制作釣魚的藥酒能媽
- 2024-11-30 探索胡子魚的奇特形態與獨特習性:認識魚類世界的豐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