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餌料
氧氣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一個人缺水,他可以存活一周,但如果缺氧,他最多只能存活幾分鐘。 氧氣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參與細胞的有氧呼吸。 通過酶的催化,將營養物質中的生化能轉化為三磷酸腺苷,供給細胞和器官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
當人體缺氧時會發生什么?
人體攝入氧氣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 人體首先通過胸腔將空氣吸入肺部,然后空氣中的氧氣擴散到肺泡中的毛細血管中,與血紅蛋白結合,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此時,氧氣從血紅蛋白中分離出來,然后擴散到組織和細胞中進行生化過程。 反應。 如果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都可能導致人體缺氧。
在特殊情況下,機體還可以通過無氧代謝產生能量。 例如,在進行劇烈的體力活動時,由于有氧代謝的能量供給速度比無氧代謝慢很多,肌肉會利用無氧代謝來快速供給能量,以滿足短時間內大量的能量需求。 然而,消耗相同量的糖原,無氧代謝產生的能量僅為有氧代謝的七分之一。 顯然這是一種非常不經濟的發電方式,只能作為應急手段。 而且無氧代謝只是在組織局部提供能量,人體整體一刻也離不開氧氣的供應。
既然氧氣對人如此重要,那么多呼吸氧氣豈不是更好嗎?
并非如此。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已經適應了在含氧量為21%的大氣中生存,并適應了將體內血氧分壓維持在100mmHg左右的水平。
20世紀40年代,人們給早產兒吸入高濃度氧氣,以提高其存活率,卻發現大量兒童失明。 吸氧可能誘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長期吸入高濃度氧氣也會損傷肺泡上皮細胞,因此氧氣濃度應控制在60%以下。
吸氧還容易導致I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不張,加重二氧化碳蓄積。 如果在高壓下呼吸高濃度的氧氣,比如潛水,那就更有生命危險了。 例如,吸入2個大氣壓的純氧2小時,可能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 吸入 3 個大氣壓的純氧幾分鐘可能會致命。
為什么氧氣會對人體造成這么大的傷害呢?
氧氣本質上是一種高反應性化學物質。 除了產生三磷酸腺苷為細胞提供能量外,它還產生活性氧。 其化學性質非常活躍,可以破壞核酸、蛋白質和脂膜,導致細胞死亡。
正常情況下,進入體內的氧氣98%通過有氧代謝產生能量,另外2%可轉化為氧自由基,可被體內的抗氧化劑中和而不會造成傷害。
但當我們吸入高濃度的氧氣時,或者當機體處于外傷、缺血等狀態時,攝入的氧氣可能會轉化為大量致命的活性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在體內各處流動,攻擊人體。并殺死各種細胞,造成一種稱為“氧化應激”的不平衡。
如何正確吸氧?
ICU里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會吸氧。 過去,醫生曾經認為吸氧可以提高病人的安全,防止病人缺氧。 然而,研究發現,過于積極地為 ICU 患者提供氧氣可能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對于ICU常見的感染性休克、ARDS患者,應避免患者體內氧分壓大于100-120mmHg。
對于心肌梗死患者,以往常規給患者吸氧,避免心肌缺氧。 但吸入高濃度氧氣可能會加劇冠狀動脈收縮。
對于沒有低氧血癥的患者來說,補充氧氣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可能有害。
對于心肺復蘇后的患者,限制吸氧也優于自由吸氧。
近年來,ICU醫生越來越意識到高氧血癥對患者的危害,強調應將患者的血氧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避免過量或不必要的吸氧。 這反而可能會增加危重病人的死亡率。
本文經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急診危重癥科主任醫師王學民科學審稿。
供稿:“大一小胡”
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科普中國客戶端。
- 上一篇: 孔雀魚母魚生完小魚后應該及時給它們補充高蛋白食物
- 下一篇: 螃蟹的橫行走方式,真是聰明的家伙!
猜你喜歡
- 2023-11-05 螃蟹的橫行走方式,真是聰明的家伙!
- 2023-11-05 孔雀魚母魚生完小魚后應該及時給它們補充高蛋白食物
- 2023-11-05 12星座生氣時的可愛表現,你中槍了嗎?
- 2023-11-05 熊寶包非洲的熱帶雨林和草原上的“最大膽的動物”
- 2023-11-05 錦鯉要怎么養?錦鯉的正確養法和注意事項
- 2023-11-04 廣州一壽司店否認有寄生蟲消費者等待檢測結果
- 2023-11-04 孔雀魚幾個月可以生產一次嗎?怎么選?
- 2023-11-04 海洋中的熱帶雨林——蟲黃藻的前世今生
- 2023-11-04 錦鯉喂食方法投放飼料最好“定時定位、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