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1) 孔雀魚
孔雀魚,又名彩虹魚、百萬魚、孔雀魚,屬于孔雀魚科。 孔雀魚因其修長的身體和極其美麗的花尾而得名。 雄魚體長可達3厘米,尾長約占體長的2/3; 雌魚體長可達5厘米,尾長占體長1/2以上。 雄魚體色鮮艷,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 尾鰭有1~3排大小相同、排列整齊的黑色圓斑,或有一大片彩色圓斑,猶如孔雀的尾羽。 圓形斑點。 尾鰭形狀有圓尾、三角尾、旗尾、火炬尾、琴尾、齒尾、燕尾、上劍尾、下劍尾、裙尾等十余種。雌魚則比較單調。 除尾鰭呈亮藍色、黃色、淡綠色、淺藍色并帶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外,其他鰭均一般。
經過雜交選育,出現了體色、圖案千變萬化的各種孔雀魚。 有的渾身銀色,有的身上有蛇皮斑紋,有的尾巴火紅,有的呈淡紫色,還有的半身子。 通體紅半黑,有的分為綠、紅、黑三色。 孔雀魚雖小,但體色卻豐富多彩。 可群養或與其他溫和品種混養,并配以水草、沙石、小假山等,觀賞價值很高。
孔雀魚的適應能力很強,可以承受16℃的低溫。 它們通常不需要調節和充氧設備。 它們在中性和微堿性水中生活良好。 最適生長溫度為22~24℃,最適pH值為7.2~7.4。 。 孔雀魚性情溫和,可以與其他熱帶魚種混養。 在水體較大、水草較多、底質沙質、水質良好的水體中,孔雀魚不僅生活良好,而且顏色鮮艷、形態優美。
(2) 紅箭魚
紅劍魚,又名紅劍尾魚,屬于劍魚科,原產于墨西哥和危地馬拉。 紅旗魚是劍尾魚和月魚雜交經過長期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種。 紅劍魚的體形與劍尾魚相似,但較粗,鰭形狀也不同。 紅劍魚體長5~8厘米,體色紅色或橙紅色,側線以下紫紅色,眼睛黑色。 紅劍魚根據魚體的顏色、背鰭的形狀、尾鰭是否分叉、尾鰭延伸的尾劍是否帶有黑色邊緣等,可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 有些紅劍魚的身體包括眼睛和鰭都是紅色的,使它們像紅色天鵝絨一樣美麗。 這種紅劍魚無論在弱光還是逆光下觀看,都呈鮮紅色。 當它在有水草的水族箱里游泳時,看上去就像一朵早春盛開的紅花。 十分耀眼,堪稱紅劍魚中的珍品。 紅旗魚性情溫和,很容易與其他熱帶魚混養。 如果打算雜交培育新品種,可以和月光魚混養,否則會出現很多退化品種。 紅旗魚喜歡跳躍,飼養時應將箱口蓋住,防止紅旗魚跳出箱外造成人員傷亡。
(3) 黑馬里
黑馬尾屬于鱗科植物,原產于美國和墨西哥。 黑馬的身體呈紡錘形,整個身體熱帶魚品種,包括眼睛和鰭,都是烏黑發亮的,長5至6厘米。 經過長期的雜交選育,在黑馬尾的基礎上培育出了許多珍貴品種,如帆翅黑馬尾、琴尾黑馬尾、帆翅琴尾黑馬尾等。黑馬里適宜生活在弱堿性硬水中,要求pH值7.4~7.6,硬度12度,適宜水溫22~24℃。 黑馬尾性情溫和,可以和一些熱帶魚一起飼養,如劍尾魚、月亮魚、孔雀魚等,但喜歡微酸性水質的品種除外。
(4) 珍珠瑪麗
珍珠馬里恩屬于芳香科,原產于墨西哥。 珍珠馬利體長可達12厘米,體色為橄欖綠色,腹部逐漸變成淺藍色。 從背部到腹部有10條排列整齊的栗色條紋,眼睛的虹膜是藍色的。 珍珠馬利的背鰭獨特,高而寬,如帆般站立,上面布滿了珍珠般的斑點和圖案。 背鰭邊緣鑲嵌著整齊的紅色花邊。 由于其他鰭都是透明無色的,所以顯得更加突出。 其帆鰭之美。 馬里珍珠喜弱堿性硬水,要求pH值7.4~7.6,硬度2度,適宜水溫24~27℃。
(5)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又名斗魚、斗魚、斗魚,屬于鱸科,原產于泰國。 泰國斗魚的身體呈紡錘形,兩側略扁,長度可達8厘米。 雌魚較小。 它的背鰭、臀鰭、尾鰭特別寬,尤其是雄魚。 尾鰭呈火炬狀,所有鰭均為藍色,眼睛為黑色。 雌魚的顏色較淺。 泰國斗魚的原始品種體色非常深。 如今的泰國斗魚均來自雜交和人工養殖。 體色較鮮艷,有鮮紅色、紫色、草綠色、亮藍色、烏黑、雜色等。泰國斗魚以攻擊性著稱,但戰斗只發生在成熟雄性之間。 雄魚不會與雌魚或其他種類的熱帶魚打架,雌魚也不會互相打架。 當兩個雄性相遇時,就會發生激烈的戰斗。 失敗者渾身傷痕累累甚至被咬死,勝利者的魚鰭也被肢解。 所以成年雄魚不能混養,但和其他熱帶魚混養就可以了。 泰國斗魚有一個輔助呼吸器官——鰓。 當水中缺氧時,它可以游到水面吞噬空氣中的氧氣,所以一般不會因缺氧而窒息。 泰國斗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 在弱酸性、弱堿性和中性水中均能良好生存。 對水的硬度沒有嚴格的要求。 適宜的水溫為22~26℃。
(6)接吻魚
接吻魚屬于鱸科,又名接吻魚、吻口魚。 其原產地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 體形圓形,兩側平坦,體長可達20厘米; 口大,唇厚而突出,有鋸齒; 每個鰭都是透明的; 體色淡紅色或乳白色,口、眼紅色,頭部有黑色縱紋,尾柄上也有黑色條紋,但不明顯。 有時人們會發現一對接吻魚在一起接吻或在游泳時接吻。 其實這并不是異性之間的接吻,而是為了保衛各自的領地而進行的戰斗。 接吻魚有啃食魚缸壁上的青苔或藻類的習慣,被譽為“魚缸清潔工”。 接吻魚吃缸壁青苔時,呈頭尾朝下的倒立姿勢,十分可愛。 接吻魚喜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21~28℃。 接吻魚性情溫順、活潑,因此可以與其他魚種混養。 但不宜與容易受驚的品種飼養,以免因喜安靜魚的接吻魚游動頻繁、速度快而影響進食和休息。
(7) 紅綠燈魚
紅綠燈魚,又名霓虹燈魚、紅蓮燈魚,屬于鯉科,原產于秘魯、巴西、哥倫比亞。 紅綠燈魚體型嬌小,體長3~4厘米。 其背鰭位于背部中央,臀鰭延伸至尾柄后方,尾鰭呈分叉狀。 尾柄上有一個小脂鰭; 背部栗紅色,腹部銀白色,各鰭透明。 紅綠燈魚最重要的特征是身體兩側側線上方有一條霓虹紅色豎條,從眼睛到尾柄,在光線折射下既呈綠色,又呈藍色。 尾柄鮮紅色,游動時閃爍紅綠,故名。 紅綠燈魚應成群飼養。 如果水族箱里只養幾條紅綠燈魚,應該不會被發現,從而失去觀賞價值。 飼養紅綠燈魚的水族箱不宜太大。 種植一些水草,放一些碎石,可以防止強光照射,也可以作為紅綠燈魚受驚時的藏身之處。 另外,成群的魚兒在水草和碎石間嬉戲,魚兒的身體閃著紅綠的光,煞是好看。 紅綠燈魚的幼魚不要與大魚混養,以免不小心被大魚吃掉。 當然,紅綠燈魚的成蟲可以和體型大、性情溫和的魚混養。 紅綠燈魚喜弱酸性軟水,適宜水溫為22~24℃。
(8)黑裙魚
黑裙魚又名黑牡丹、半身魚,原產于拉丁美洲的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維亞。 體呈橢圓形,兩側扁平,體長可達8厘米。 背鰭、臀鰭、腹鰭均為黑色。 身體前半部呈銀灰色,有3條黑色橫紋,1條穿過眼睛,1條穿過鰓蓋,1條從背鰭到胸鰭基部。 黑裙魚的體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由黑色變為灰色。 寬闊的臀鰭游泳時看起來像一條飄動的裙子,故名黑裙魚。 又因魚的前半身較寬,后半身突然變小,仿佛少了半身,所以又稱為半身魚。 黑裙魚搶食速度快,所以與其他魚種混養時,要注意不要讓黑裙魚所占的比例太大。
(9)鉛筆魚
鉛筆魚,又名紅尾鉛筆魚,屬于鯉科,原產于巴西和哥倫比亞。
魚體呈紡錘形,長達7厘米,背部棕色,腹部銀白色。 從頭到尾柄的側線下方有一條黑色條紋。 尾下葉有一不規則紅斑。 所有其他鰭均為淺黃色且不透明。 鉛筆魚在水中一動不動時,看上去就像一支水平躺著的鉛筆,因此得名鉛筆魚。 鉛筆魚游動時,身體常常向上傾斜45°角。 鉛筆魚喜歡打架,所以最好和中等體型、性情溫和的魚一起飼養,而不是和小魚一起飼養。 鉛筆魚喜歡弱酸性的軟水,最佳水溫為24~28℃。
(10)金魚
金線魚又名白云金線魚、唐魚、紅尾魚,屬于鯉科,原產于中國廣州市郊的白云山。 金魚呈長紡錘形,體長3~4厘米。 它的主要顏色是深棕色,從眼睛到尾巴有一條金色的線。 背鰭、腹鰭、臀鰭、尾鰭均為胭脂紅色,鑲有金色邊緣。 金魚喜歡在水的中上層游動。 游泳時,身體挺直,游動均勻、速度快。 弱光下,金魚在水中閃閃發光,十分誘人。 金魚性情溫和,可以和其他小魚一起飼養。 金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在15℃的潔凈水中即可良好生活。
(11)虎魚
虎魚又名四房魚,屬于鯉科,原產于馬來西亞。 虎魚體呈紡錘形,長5~6厘米,淡黃色。 成魚的背鰭、腹鰭和尾鰭邊緣呈鮮紅色,頭、胸、尾有4條垂直的深黑色條紋。 其顏色如虎皮,故名虎魚。 虎魚性情溫順,可以與大多數熱帶魚混養,但神仙魚除外。 因為虎魚有一個怪癖,它喜歡追咬神仙魚長長的胸刺。 虎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在弱酸性、弱堿性和中性水中都能很好地生活。 適宜的水溫為22~26℃。
(12) 斑馬魚
斑馬魚,又稱條紋魚,屬于鯉科,原產于印度和孟加拉國。 斑馬魚呈紡錘形,尾巴扁平,尾鰭分叉。 體長可達6厘米。 全身的主色調是黃色。 它的背部呈橄欖色,身上有多條藍白相間的條紋,與身體平行,一直延伸到尾巴。 它看起來像一匹斑馬。 因此得名斑馬魚。 斑馬魚有十余種,主要區別在于條紋的數量和寬度、體色和鰭形狀的變化。 斑馬魚性情溫和,活潑,喜歡結群。
斑馬魚對水質無特殊要求,在弱酸性、弱堿性和中性水中均能良好生活。 適宜的水溫為25℃。
(13)紅尾黑鯊
紅尾黑鯊屬于鯉科,原產于泰國湄公河。 其體形與我國的淡水青魚、草魚相似。 它的體長可達10厘米。 其體色除金紅色尾鰭外全黑。 顏色對比非常明顯。 其背部呈弧形,腹部平坦,體態優美。 養殖需要光照弱的大水體,最好有闊葉水草、礫石等遮蔽物的環境。 紅尾黑鯊的最佳水溫是24°C。 紅尾黑鯊脾氣暴躁,會騷擾小魚,但危害性不大,可以和大多數熱帶魚混養。
(14)地圖魚
地圖魚又名小豬魚,屬于慈鯛科,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巴拉圭河、巴拉那河等上游地區。 地圖魚是一種體長可達35厘米的大型魚類。 地圖魚身體魁梧,頭大嘴寬,背鰭基部很長,從胸鰭上方的背部一直延伸到尾柄。 鰭條前部為鋸齒狀硬鰭棘,腹鰭位于腹側,尾鰭后緣呈圓形。 體底色呈烏黑或深褐色,軀干上散布著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其間有紅色條紋,猶如游動的地圖,故名地圖魚。
地圖魚雖然體型龐大,但游動速度快,反應快,捕獵準確。 吃完后,常常懶洋洋地側躺著休息,像豬休息一樣,又名小豬魚。 巨大的地圖魚可以食用,肉質鮮美。 它是最有價值的藥物之一。 地圖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 它在堿性、酸性或中性水中都能很好地生存。 適宜的水溫為22~26℃。 地圖魚對光比較敏感。 經過不斷選育,已開發出白地圖魚、紅地圖魚、紅花地圖魚、黃地圖魚等多個品種。 地圖魚食性兇猛,不能與小魚混養。
(15) 神仙魚
神仙魚又名神仙魚、燕子魚,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 神仙魚兩側平坦,體長12厘米,體高15厘米。 其基色為銀白中帶黃色,腹部顏色較淺,背部顏色較深。 背鰭和臀鰭上有數個鰭很長,兩側的鰭較短,腹鰭呈絲狀,尾鰭上下端較長,中間直。 神仙魚在水中游動時,形似一只在空中飛翔的燕子,故名燕子魚。 神仙魚身體兩側各有4條垂直條紋,黑色的眼睛和鮮紅色的虹膜。 神仙魚喜歡生活在種植有闊葉水草的大水體中。 要求水質清潔,pH值6.5~7.4,適宜水溫26℃。 不宜與其他魚類混養。
神仙魚的品種很多,從形狀上可分為笨尾、中長尾和長尾。 按顏色可分為白燕、銀燕、黑白燕、斑馬燕、大理石燕、灰墨燕等。 燕子、金頭燕等,其中以紅眼燕、鉆石燕最為珍貴,黑燕最難飼養。
(16)多彩仙女
七彩仙女又名遮目魚,屬于麗魚科,原產于亞馬遜河。 七彩仙子身體扁平,呈圓盤狀,體長可達15厘米。 背鰭和臂鰭的基部很長。 背鰭從頭部后部延伸至尾鰭基部,臀鰭從腹鰭后部延伸至尾鰭基部。 體底色為深褐色,體兩側有藍黑色縱紋。 頭部、軀干、背鰭、臀鰭、腹鰭布滿紅藍色扭曲條紋。 這些條紋隨著光的強度而變化。 可以說,絢麗多彩、優雅的動作,讓它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 七彩仙子喜歡清潔軟水,pH值為6.2~6.8,適宜水溫25~28C。 水體中最好種植闊葉水草,不宜群養。
(17)七彩仙子
七彩仙子又名鐵餅、七彩燕子,屬于慈鯛科,原產地是亞馬遜河。 七彩仙子是七彩仙子的變種。 其體形酷似七彩仙子。 遠遠望去,形似鐵餅,故名鐵餅。 體長可達20厘米,基色有亮藍色、深綠色、棕褐色等,魚體上有8條等距的棕紅色橫紋。 魚的頭部、軀干、背鰭、臀鰭布滿不規則的波狀縱紋。 顏色隨著光線的變化而變化。
除了優雅的泳姿和完美的體型外,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被稱為熱帶魚之皇。 近年來,七彩神仙的銷量遠遠超過全球任何其他熱帶魚。
七彩仙子有多種變化,有紅七彩、綠七彩、藍七彩、藍綠七彩; 圖案可分為綠松石色和非綠松石色; 體形又可分為寬鰭、高體、高體、寬體。 鰭。 七彩女神喜歡高溫、高氧、軟水。 要求pH值在6左右,適宜水溫26~30℃。 七彩天使喜歡安靜,但又怕受到驚嚇。 大水箱內最好有闊葉水草和碎石,以便隱藏。 七彩神仙可以與小型、安靜的中上層魚類混養。
(18)銀龍
銀龍又名龍吐珠、銀帶,屬于骨舌科,起源于亞馬遜河。 銀龍的身軀側扁,呈長帶狀。 它的長度可以達到1米。 它的身體呈銀白色,在燈光下反射出淡粉色。 其背鰭和臀鰭沿背腹部至尾基部呈帶狀,尾鰭呈圓形、扇形。 嘴上位,口裂大且向下傾斜,有一對短須。 體側各有5排圓形大鱗。 銀隆要求水體大(長度1.5米的大水箱),水質清潔,適宜水溫24~
28C。 在盒子上加一個網罩,防止銀龍跳出盒子。 銀龍是龍魚的代表,另外還有黑龍、綠龍、金龍、紅龍。
(19) 七星刀魚
七星刀魚,又名東方刀魚、座頭魚,屬于座頭魚科,原產于泰國、印度和緬甸。 七星刀魚體側平坦,背部呈拱形,體長可達90厘米,體色為銀灰色或灰黑色。 它的身體前半部較高,之后背鰭變短,尾鰭尖銳,呈刀狀。 背鰭和腹鰭較長并與尾鰭相連。 鰭的邊緣很薄,看起來像刀刃。 魚體兩側有數個邊緣呈白色的黑色圓形斑點。 七星刀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 在弱酸性、弱堿性和中性水中均能良好生存。 適宜的水溫為24℃以上。 七星刀魚是肉食性魚類,不能和小魚混養,但和大魚混養就沒有問題。
(20) 三只老鼠
三房鼠又名冠泥鰍,屬于泥鰍科,原產于印度尼西亞。 三房鼠,體扁圓形,長10~30厘米,杏色,頭、軀干有3條黑色橫紋,胸、尾鰭紅色。 頭和口鼻小而尖,觸手粗而短,眼下有刺,受驚時可彈出。 它們是自衛機關。 三房鼠喜歡弱酸性、溶氧高的水,適宜的水溫為23~28℃。 三房鼠性情溫和,膽小安靜,不宜與兇猛或活躍的魚類混養。
(21)血紅鸚鵡
血紅鸚鵡原產于中國臺灣。 它是紅魔鬼幼體的變態。 它的身體圓潤肥美,樣子滑稽,嘴像鸚鵡一樣。 它全身呈玫瑰紅色,全身呈灰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顏色逐漸從灰色變成白色,從白色變成粉色,最后變成血紅色。 血紅色的鸚鵡喜歡弱酸性的新水,喜歡陽光,性情溫順。 除大型兇猛魚類外,可與大多數熱帶魚混養。
(22)黑惡魔
黑魔鬼又名魔鬼刀,原產于巴西中部和圭亞那河流域。 黑惡魔體形奇特,體長45至50厘米,通體黑色但暗淡無光。 它有發達的腹鰭,沒有背鰭,背上有一條黃線。 頭部呈流線型,胸部寬闊,向后逐漸變薄,尾巴呈黑白棍狀。 它的眼睛已經退化,幾乎看不到東西。 它依靠身體發出的微弱電波來尋找和躲避障礙物。 黑魔鬼的泳姿非常優美,變化多端。 有時向前游,有時向后游,有時垂直游,有時向后游。 黑魔鬼喜歡弱酸性的軟水,需要水中的水草、枯木、碎石等物體隱藏。 黑魔鬼通常白天平躺在水底,晚上出來活動。
(23)珍珠魚
珍珠魚,又名珍珠背心,屬于鱸科,原產于馬來西亞。 珍珠魚體呈紡錘形,長10厘米,底色銀灰紅色,背深,腹淺。 它的臀鰭極為發達,有2條觸手。 整個身體,包括背鰭、臀鰭、尾鰭,都布滿銀珠,猶如珍珠,故名珍珠魚。 珍珠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在弱酸性、弱堿性和中性水中都能很好地生活。 珍珠魚性情溫和,可以與其他種類的熱帶魚混養。
(24)象鼻魚
象魚屬于象科,原產于剛果和喀麥隆。 象鼻魚體形奇特,長約20厘米,除背鰭、臀鰭、尾鰭邊緣以及背鰭與臀鰭之間的軀干上有幾條白線外,全身呈黑色。 。 象鼻魚的下頜骨向前延伸,呈管狀。 它的下頜可以移動并用來尋找食物,因此得名象鼻魚。 象鼻魚的背部和腹部直,胸鰭長,腹鰭短。 背鰭和臀鰭對稱且形狀相似,尾鰭呈形狀。 尾部肌肉可以發出微弱的電流進行自衛。 象鼻魚喜弱酸性或中性軟水,適宜水溫為22~28℃。 成魚具有攻擊性,因此水族箱內應種植水草、倒木、碎石進行隱蔽,并蓋上蓋子,防止夜間象鼻魚跳出缸外。 根據體形和顏色的不同,象鼻魚有很多變體。
(25) 反洄游鯰魚
反游鯰魚又名天鼠、天鼠。 它屬于泥鰍科,起源于剛果河。 體呈紡錘形,長6~7厘米,棕藍色,腹部較淺。 背鰭較大且尖,有脂肪鰭,尾鰭呈叉狀。 有3對觸手,是觸覺器官,可以幫助眼睛尋找食物或探測周圍的動作。 它的視力敏銳,能在黑暗環境中辨別物體。 樹干上有許多棕色或紫色的斑點。 反游鯰魚有奇特的游姿。 正常情況下,它會腹部朝上、背部朝下緩慢游動。 當躲避捕食者或捕食者時,它會迅速翻身,背朝上、腹部朝下快速游動。 這是反泳鯰魚獨特的泳姿。 它的習性吸引了許多熱帶魚愛好者。
- 上一篇: 適合新手飼養的熱帶魚品種有哪些?適合你的品種
- 下一篇: 角蛙的壽命有多長黃金角蛙吃什么食物黃金壽命
猜你喜歡
- 2024-01-21 適合新手飼養的熱帶魚品種有哪些?適合你的品種
- 2024-01-21 熱帶魚品種 (蒙古記憶)——霓虹脂鯉的功效與作用!
- 2024-01-01 熱帶魚品種大全圖,熱帶魚的簡介
- 2023-12-30 魚的種類圖片及名字,熱帶魚品種有哪些?
- 2023-12-25 下午會去花鳥魚蟲市場一趟,貴的熱帶魚品種有哪些?
- 2023-12-25 十種養不死的中大型熱帶魚品種,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