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白斑病是觀賞魚的常見病,是由寄生蟲(小瓜蟲)引起的魚病。 患有白斑病的魚通常會在魚缸中表現出焦躁不安的跡象,用身體與魚缸壁或底沙摩擦,有的可能會跳出缸外。
白斑病多發生在季節過渡期,此時魚缸內水溫波動較大,適宜寄生蟲(小瓜蟲)的繁殖。 一般認為15-23℃的水溫容易引起魚類白斑病。 我們以一條患白斑病的泰國斗魚為例,介紹一下這種病魚的治療過程:
一、魚類白斑病的特點及治療方法。
1、患有白斑病的魚最突出的體形特征是體表出現一些密集的白斑,如下圖所示:
泰國斗魚患白斑病
生病的斗魚已經很虛弱了
2、魚患白斑病的治療方法一般有換水、提高溫度、加鹽、用藥等。
慢慢將魚缸的水溫提高到30度左右。 增溫的目的是破壞寄生蟲生長繁殖的理想溫度,使其不適宜生存而逐漸死亡。
魚缸內水溫升至30度左右
向魚缸中添加水族鹽或粗鹽。 鹽融化后,魚缸內鹽水的濃度約為千分之五。 加鹽通過調節水的滲透壓來提高魚的抵抗力。 加鹽能否直接殺死小瓜蟲還不得而知,就不廢話了。
魚缸中加入粗鹽
加熱加鹽后,注意魚的狀況。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這等于什么都不做啊! 養魚治療魚病沒有固定的方子,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 魚本來就很虛弱,猛烈的治療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采取了最保守的治療方法。
具體方法參考視頻如下:
2、魚類白斑病的治療過程及恢復情況。
1、治療第一天,保持魚缸水溫30度,鹽濃度5%,小魚身上的白斑就會減少。
泰國斗魚治療24小時后
根據實際處理效果,我們決定不改變總體方案,只給魚缸水添加一些氧氣。 增氧是基于魚缸內水溫高,含氧量必然下降。 這樣增加了水體的含氧量,加速了小魚的新陳代謝,加速了處理過程。
魚缸氧氣爆炸5分鐘
2、治療第二天,魚身上基本沒有白斑了。 在原處理方法的基礎上,換水1/3。
從魚缸中取出1/3的水,注入等量、相同溫度的水。
考慮到這只泰國斗魚已經很久沒有進食了,所以決定在治療第二天少喂一些。 理論上來說,病魚應該停止進食,但它已經饑餓太久了。
這違背了病魚應停止進食并少喂的常識。
3、治療第三天,泰國斗魚已經康復。 取出加熱棒,正常飼喂,白斑病治療成功。
治療第三天,小魚康復了,狀態良好。
白斑病康復后小魚進食
以上是3天治療泰國斗魚日間病的經驗,主要是通過提高溫度、加鹽,輔以增氧和換水,最終成功治愈了這條泰國斗魚的白斑病。
具體方法參考視頻如下:
同時提醒大家,不同的魚、不同的情況要區別對待馬尾斗魚什么魚,根據實際情況。 沒有任何方法或藥物可以保證治愈所有的魚。 還是要注意管理,減少魚生病的機會。 治療永遠是最后的手段。
- 上一篇: 在香港街頭拍到葉子楣的5部經典影視作品
- 下一篇: 深海垂釣手游怎么玩1.多種魚類選擇方法介紹
猜你喜歡
- 2024-01-10 馬尾斗魚什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