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1、形態特征
鰭條沒有刺。 背鰭18-19; 臀鰭 16-18; 腹鰭8。有兩個魚鰾室,后室長于前室。 側線鱗82~98。 上下頜各有兩排牙齒,牙齒表面呈凹口狀尖端突出。 第一鰓弓上的鰓耙數量為30-36。 有一個明顯的肚子。 胃囊呈U形且增大。 胃的長度約為腸長度的1/5。 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幽門盲腸(幽門)。 腸道和內臟周圍有脂肪。 片。
根據對體長118~144毫米的42個尾部標本的測量,平均體長為體高的1.87倍、頭長的3.35倍、尾柄長的13.73倍。 頭長為體厚的1.92倍; 吻部長度的4.18倍; 以及眼睛直徑的4.27倍。
體形有點像海水鯧魚,側面扁平,呈圓盤狀,背部較粗,嘴端無胡須。 頭小,頭長等于頭高。 眼睛中等大小,位于嘴角稍上方。 尾部分叉,下葉稍長于上葉。 背部有脂肪鰭,背鰭起點與腹鰭稍相反。 全身布滿小圓鱗,從胸鰭基部至肛門有略呈鋸齒狀的腹肋鱗。 體色銀灰色,胸、腹、臀鰭紅色,尾鰭邊緣黑色。 該魚體表有黑色星斑。 當魚到了成年后,這種星斑就會消失,但成魚的體色會因為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室內水簇箱內缺乏陽光的堿性水體中飼養的短蓋鯽魚體色較深,呈深灰至黑色,但放養在池塘中時,體色白色,鱗片銀色,黑色的尾巴和紅色的鰭。 四種顏色相配。 魚種加上身上的星斑,極其美麗。 由于其大小和顏色,這種魚是一種很好的觀賞魚。
2、飲食習慣
淡水鯧魚是雜食性魚類,消化系統發達。 它具有肉食性魚類的擴大的胃和幽門囊。 它不僅吃小魚、蝦和底棲動物等動物性飼料,還吃水生植物、蔬菜、藻類等植物性飼料。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飼喂花生麩、豆餅和配合飼料。 魚苗階段主要以硅藻、甲藻等單細胞藻類以及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為食。 據觀察,剛孵出的幼蟲以蛋黃為營養,4~5天后腸道形成。 當它長到5.6毫米時,開始以浮游生物為食,主要是小藻類和輪蟲。 當總長度為16毫米左右時,消化道內的食物主要是水蚤; 當全長達到4~5厘米時,胃腸道內的食物主要是水蚤和枝角類動物。 當總長度在6厘米左右時,消化道中的食物由各種浮游生物組成,還有植物殘骸和人工飼料。 當總長度超過7厘米時,其食物成分主要由各種植物殘體和飼喂的飼料組成。 因此,魚苗階段主要以浮游生物為食。
3、生長特性
淡水鯧魚體型較大,生長迅速。 最大個體可達20公斤,飼養一年體重可達1000克以上。 在廣東,當年孵化的魚苗年底上市規格可達500克以上,最大的可達1000克以上; 到第二年它們可以長到大約2000克。 在浙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人工培育的淡水鯧魚苗進入夏花,飼養時間達4個多月。 它們的尾巴重約240克,也達到了食用魚的大小。 淡水鯧魚的種群增長比較均勻,個體差異較小,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種內一般不會互相殘殺。 然而,魚類在饑餓時會互相咬傷,有的因尾鰭被吃掉而死亡。 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充足的飼料,另一方面最好采用與其他魚類混養的方式。
4. 對某些生態因素的適應性
淡水鯧魚是熱帶魚淡水鯧魚,適宜水溫范圍12-35℃,最佳生長水溫24-32℃。 如果水溫連續兩天低于12℃,就有凍死的危險。 該魚耐缺氧能力強,在溶氧0.5mg/L時仍能存活。 適宜在較肥的魚塘養殖,也可在鹽度10‰以下的咸水中養殖。 淡水鯧魚喜歡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 它性情溫順,有群體活動的習慣。 它很容易被抓住。 它的鱗片小而密,不易受傷。 適合長途運輸。
- 上一篇: (釣魚技巧)怎樣垂釣白鯧魚?(附垂釣技巧)
- 下一篇: (李向東)金頭閉殼椎盾的形態及特征!
猜你喜歡
- 2024-02-10 淡水鯧魚 釣魚怎樣可以釣到好東西拜托各位大神組隊一起去釣不會累
- 2024-01-11 鯧魚怎么做好吃又簡單,鯧魚怎么做好吃,清燉淡水鯧魚的家常做法
- 2023-12-02 淡水白鯧的營養價值和淡水鯧魚的功效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