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家住上海的小張想買一臺相機。 當他在實體店看了幾臺相機準備買一臺時,他擔心自己是否能紅三分鐘。 買了一臺新相機后,他把它放在一邊。
抱著不浪費錢的心態,小張在網上購買了一臺二手相機。 賣家寫道,他以為買了它后會成為一名攝影大師,但他卻被留在骨灰中,送給了有需要的人。
小張在實體店以30折的價格買了一臺新相機。 賣家還很高興地贈送了一本攝影基礎教程書。 收到相機后,小張回家看到一臺閑置的榨汁機,于是也以50%的折扣發布到網上。 有人趕緊拍了一張照片。
小張的女朋友與其他愛看直播的女性不同。 她最喜歡的商店是二手店。 說白了,就是一家二手奢侈品店。 有時你可以半價買到你最喜歡的包包,而且有些是限量版。 拿走的時候還可以聽店主講述前任主人的故事,比如富貴小姐賣的包,女神前男友送的包。
▲閑魚APP
當前,二手經濟正在蓬勃發展。 閑魚是一家從事二手商品買賣的公司,是中國最大的二手商品交易平臺。 2019年總交易額(GMV)已突破2000億元。
央視財經最新數據顯示,閑魚平臺上,網絡賣家數量已突破3000萬,其中90后用戶占比超過60%。 平臺每天簽到的95后人數達到500萬。
2018年,我國二手閑置市場規模達7400億元,增速29.65%。 預計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二手閑置市場已成為藍海,催生了閑魚、轉轉、拍拍二手、樂空港、愛二手等二手交易平臺——手。 其中,閑魚以70.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過去,我們認為“買二手貨的都是愛省錢的中年女性”。 但如今,“說二手貨真好吃的都是小資年輕人”。
1二手奢侈品市場快速騰飛
奢侈品很貴,二手貨很便宜。 二手奢侈品成為昂貴與廉價的奇妙結合。
中國二手奢侈品市場僅占整個行業市場的5%,與發達國家20%甚至30%相比并不高。 發展潛力巨大,未來可達萬億規模。
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過去十年奢侈品保有量達到約4萬億元人民幣。
年輕一代喜歡奢侈品帶來的虛榮感,但奢侈品對于大多數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還是太奢侈了。 與購買一件毫無意義、會被別人嘲笑的高仿相比,二手奢侈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性價比很高,您可以用相對較低的價格擁有您夢想中的手袋。 消費觀念的變化,使得二手奢侈品市場繁榮。
二手奢侈品顧客的年齡也日趨年輕化。 過去購買二手奢侈品的顧客大多是中年人,但現在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二手奢侈品不再只是高收入人群的專利。 許多人在學校。 進入職場的大學生和白領也紛紛加入這個行業。
“我需要這個包給我勇氣。”一位在網上購買二手奢侈品包的女孩在論壇留言中說道。
▲二手奢侈品直播
與其他二手商品相比,二手奢侈品市場似乎并不出名,但小眾也有其狂熱的受眾。 尤其是疫情期間,二手奢侈品也搭上了直播的快車,一路飆升。
近年來,國內二手奢侈品交易平臺也不斷崛起。 在線平臺包括閑魚、新商、智兒、梅子、飛魚二手等,專門從事直播銷售。
相比閑魚上不被小賣家信任的二手奢侈品轉售,專業二手奢侈品直播不僅請直播間專家教大家如何鑒別,還支持退款保障如果它們不是正品。 雖然仍然存在不良現象,但二手奢侈品直播依然很火爆。
今年3月初,一家線下二手奢侈品集合店在小紅書上首次推出直播。 首場直播就創下了60萬的銷售記錄。 在隨后的直播中,秒數多次出現。
但與一手奢侈品的交易規模相比,二手奢侈品的交易完全處于起步階段,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麥肯錫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者貢獻了全球奢侈品消費的三分之一,預計到2025年將貢獻全球奢侈品消費的50%。 一手奢侈品庫存量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二手奢侈品市場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2 無限復興的二手市場
據阿里巴巴發布的財報顯示,過去一年,閑魚上架商品數量達10億。 目前,閑魚擁有3億用戶和超過3000萬在線賣家。
物品是情感的載體,舊物是溫暖的延續。 然而,在經濟不發達的時代,東西卻越來越大眾化。 舊東西與貧困的聯系更加緊密,只有窮人才買二手貨已經成為共識。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過剩,以及新極簡環保生活的倡導,二手經濟再次蓬勃發展。
除了閑魚、轉轉等線上二手平臺外,還有線下實體店、賣奢侈品的二手店、賣二手衣服的店。 二手市場就像正常的商品市場一樣,品類繁多,不僅包括服裝、數碼、家電、戶外用品等二手實物產品品類,還包括二手車、二手車、二手車等。二手房等,二手電商平臺甚至還涉足房屋租賃、公益、技術服務等其他領域。
二手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1:人人都是賣家
與傳統市場中大多數人是買家,只有少數人是賣家不同,在二手市場,每個人都可以是賣家。 你可以賣自己的車、自己的衣服、手表、不實用的小家電,即使沒有什么可轉手的,你仍然可以在閑魚上賣自己寫PPT、彈吉他的技能。
巨大的賣家和買家體量決定了這一定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巨大市場。
二:更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共享經濟”的鼻祖羅賓·蔡斯女士曾提出一個公式:閑置資源+共享平臺+大家的參與。 當前的閑置經濟正符合這個公式。 大家通過共享平臺參與回收大量閑置資源。
雖然二手平臺上有很多專門經營二手商品的大型賣家和實體店。 大多數賣家仍然只是業余賣家。 與逐利的商人相比,這些小賣家似乎更有誠意。 他們可以在拍照后贈送禮物。 他們為前男友送的唱片支付郵費,并且只賣給真正喜歡唱片的人。 這樣一家標題怪異的真實商店,有其獨特的個性,吸引著買家。
▲傳聞閑魚賣家真性情對話
三:真正的生意是讓“窮人”消費
與上一代一心要面子的父母相比,這一代年輕人似乎更酷,更注重性價比。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90后平均負債率為12萬元。 這群深受消費主義影響的年輕人,即使窮了也依然想買。 然而新品的高價讓人失望,但二手平臺卻可以讓你買到。 您可以以 50% 的折扣購買您最喜歡的耳機。 再窮也可以賣奶茶。
3 如何與自己的諸多缺點和解
雖然閑置物品交易平臺“雙贏”的交易模式受到不少消費者的歡迎,但這種交易背后也存在諸多隱患,如產品以次充好、售后缺乏保障、平臺監管力度不夠等。
二手市場想要成熟發展,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信任問題。 但國內二手市場剛剛興起,缺乏相關法律二手市場,龐大的市場不利于監管。
2018年,我國二手閑置市場規模達7400億元,增速近30%。 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在這樣的市場規模下,如何讓消費者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交易時真正安心,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依托愛好圈、本地生活平臺、論壇的二手交易平臺,不僅需要建立用戶之間的信任,還需要平臺自身的監管和專業的鑒定團隊,尤其是對于高價產品、奢侈品、奢侈品等。電子產品。 根據鑒定結果進行分級可以提高產品的美譽度和成交率,減少退貨和虛假信息,穩定平臺用戶數量。
就像淘寶發展初期引入的支付寶系統一樣,二手電商平臺也需要為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交易做背書,建立交易閉環系統,引入第三方征信系統,保證可信度,積極解決雙方退貨糾紛。
電子商務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是信用體系,尤其是二手交易。
一個經濟發達的社會,都會配備成熟健全的信用法律體系,可以避免虛假信息,有效降低溝通成本和買方的風險成本,從而提高閑置物品的交易效率。
二手貨市場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與普通的商戶有所不同。 交易過程相對緩慢,買賣雙方之間充滿討價還價。 二手交易的規則設計不得不面對交易效率的問題。 閑魚等流量平臺的做法是買進賣出。 并不是每個人都接受雙方討價還價的繁瑣過程。
與價格一目了然的市場相比,二手貨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 幾乎全新或舊的同一產品可能會以原價 10% 或 50% 的折扣出售。 因此,追求極致性價比的人也不少。 搜索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從而延長了整個購物過程。
4二手經濟為何興起?
中國人歷來珍惜事物。 俗話說:“一縷恒念,皆因物困”。
只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在貧困年代長大的人們對豐富的物質時間充滿了渴望,同時希望通過物質武裝自己來展現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財力。 然而,這種對物質主義的追求也帶來了太多的浪費。
二手市場的發展得益于消費者心理的逐漸變化。 與物質匱乏時代的炫耀性消費、物質過剩時代的過度沖動消費相比,當代消費者顯得更加理性和內斂。
二是二手物品觀念的轉變。 過去,買二手被認為是貧窮的象征,但現在二手經濟已經成為一種環保生活、一種精打細算的意識。
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消費升級到今天。 人們的購買力和欲望比以前更大,但房子的空間卻有限。
與搬到更大的房間存放東西相比,處理不用的物品是一種更快、更實用的方法。 購買的人越多,二手市場就越活躍。
▲簡約家居
受極簡生活影響,消費者也愿意扔掉家里堆積的物品,扔掉物品。 如果不合適,他們可以轉售。 如果他們需要什么,可以先購買二手貨來體驗。 適合再賣。 與擁有物品相比,物品的可用性和終極性價比已成為二手產品購買者的生活理念。
環保主義讓原本不受歡迎的二手商品出現在市場上,甚至價格低廉。 此類商品的加入,使得二手市場規模更大、更加活躍。 原本被歧視的舊貨購買,如今已成為一種新人類生活方式的審美。
從長遠來看,生活方式的精細化不僅是二手行業發展的催化劑,也是一種正在慢慢改變的消費主張。
二手交易是否發達也是社會經濟和消費文化是否發達的標志。
在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閑置市場的零售滲透率較高。 二手買賣、閑置交換是一種自然、環保、簡單的生活方式。
二手市場平臺的多元化和信用建設也提升了消費者的信心。 無論是車庫還是衣服,都有細分的平臺。 平臺上專家設立論壇,搭建小型社區運營,讓用戶互相交流。 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平臺的依賴不斷增強。 雖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相關平臺也在不斷完善信任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影響人們消費選擇的因素很多,但在不同的消費階段,主導因素是不同的。
日本作家三浦舜在《消費的第四時代》一書中將日本的消費社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45年以前,是少數富裕階層享受的購物盛宴; 第二階段是1945年至1974年,經濟快速增長,個人消費欲望強烈,對名牌的瘋狂追求; 第三階段為1974年至2004年。2005年,消費個性化趨勢出現,注重質量和舒適度而非數量; 第四階段是2005年以后,社會消費更加注重分享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系。
隨著消費趨勢發生巨大變化,炫耀性虛榮消費、過度消費逐漸轉變為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消費、精準消費、克制消費。
二手經濟是對消費主義的攻擊嗎? 不過,二手經濟仍然是一種購物行為,只不過是相對直接的購物。 更符合成本效益,更理想。 但買了這么多讓生活變得美好的東西之后,生活真的變得更好了嗎?
或許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物品,而是一個更加溫暖的社會,一件媽媽織的永遠溫暖的毛衣。
作者 | 科亞
報告| 消費行業
猜你喜歡
- 2024-02-09 二手生意也能撐起一個IPO?國內二手市場正在經歷一輪新浪潮
- 2024-01-10 快時尚巨頭紛紛進軍二手市場,仍是巨頭和專業玩家的戰場
- 2023-12-04 二手市場 臺北內湖再生家具“淘寶”又能惜福愛物節能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