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美麗的風景
距離COP15第一階段主會場不遠的地方就是滇池。
作為鑲嵌在昆明的一顆“明珠”,昆明市委、市政府采取綜合治理措施,閉合了滇池生態屏障,為物種“回歸”和棲息提供了良好條件。
10月14日下午2點,國內外媒體采訪團乘車從COP15新聞中心出發,前往毗鄰會場的寶峰濕地。
豐富的水草、蘆葦叢中棲息的白鷺、森林深處嘰嘰喳喳的鳥鳴、映入眼簾的五百里滇池……一路走來,采訪組不斷感嘆眼前的一切。 生物多樣性之美。 如今的寶峰濕地,正是大觀樓長聯所描述的:“乘蟹島洛州,梳理廟宇風霧;天地蘆地,點綴綠羽紅云。”不辜負:香稻四圍,千頃清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滇池美景盡收眼底。
據了解,寶峰濕地生物多樣性核心展示區主要圍繞滇池高原湖泊濕地及湖濱生態系統建設。 在尊重濕地原有地形的前提下,濕地被賦予了12個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植物群落,共101種植物。 濕地恢復了光禿禿的海灘、草叢和林帶,以吸引鳥類群落,主要是涉水鳥類。 同時,濕地也為魚類創造了良好的棲息條件,許多珍稀物種在這里定居。
在昆明,有很多像寶峰濕地這樣美麗的濕地。 自2003年啟動滇池湖濱生態濕地建設以來,到2020年,昆明市將擁有濕地面積62403.27公頃,濕地斑塊1170個,其中自然濕地面積48249.31公頃,濕地保護率69.53%,自然濕地保護率78.44%。 已初步建成平均寬度約200米、面積約33.3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超過80%的生態封閉帶,形成了以自然生態為主的湖濱生態綠色屏障,結構完整,功能齊全。
滇池周邊濕地對昆明滇池水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地方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濕地的建設為動物提供了草灌、林帶等適宜的環境。 蒼鷺、家燕、白骨雞等十余種鳥類在此棲息。 此外,許多曾經消失的本土魚類也重新出現在滇池,如金絲鲃、昆明裂腹魚等。
故事
女打撈隊員為滇池獻出了生命
昆明人對自己的母親湖——滇池有著深厚的感情。
站在滇池邊,西山區婦女救助隊隊長李云麗向采訪團分享了她的故事。 她從小在滇池邊長大,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漁民家庭。 她懂得劃船撒網。 滇池里哪里風浪最猛,哪里魚蝦最肥,她都很熟悉。 “小時候,我們靠打魚為生,每年我和家人都會在船上住六七個月,每天很早出去,風大的時候就休息,用的是滇池水。”可以做飯,可以喝酒。可以說,滇池滋養了我們,也殺死了我們。” 這一天的湖里捕魚一直持續到滇池被污染為止。 “1987年,我和姐姐們一起打撈垃圾,希望為過往的漁船開道。1988年,隨著滇池打撈隊伍的壯大,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我們成立了西山區”當時婦女救助隊有10多名成員。” 李云麗回憶:“打撈隊成立的最初幾年,滇池垃圾很多,打撈任務也很重。我們每天上午打撈兩艘船,下午打撈兩艘船,工作10個小時。”一天幾個小時,有時要到下午六七點才下班。隨著政府治理滇池的力度越來越大,滇池的水逐漸變得清澈,我們的工作量也減少了現在,我們主要打撈死去的水草和枯葉,每天下午5點左右就可以下班。”
今年是打撈隊成立的第33個年頭。 老隊員陸續離開,新隊員卻陸續到來。 “有的媽媽不能再工作,女兒繼續工作;有的婆婆‘退休’了,兒媳婦繼續打撈。現在打撈隊有30多人,我們都有一個想法:只要滇池需要我們,我們就會一直努力下去。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滇池的水越來越清澈,讓水質恢復到可以飲用的狀態。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 李云麗說道。
喜悅
滇池瀕臨滅絕的金絲鲃重返滇池
在寶峰濕地觀魚區,透過特制的玻璃幕墻,采訪團成員可以看到滇池的本土魚類——金絲須魚在清澈的水體中游動,在海藻花間嬉戲。不時讓采訪團感受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
大家不知道的是,金絲須重回滇池是經過科研人員的辛勤努力。
滇池金絲須魚是云南四大名魚之一。 民間又稱金線魚、小洞魚。 早在三百萬??多年前的滇池形成時,它就存在于其中。 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金色身姿和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肴,承載著一代又一代老昆明人的記憶。 但1986年,由于湖泊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問題,滇池金絲須幾乎從滇池消失,僅存在于部分入湖溪流和龍潭中。 1989年,滇池金絲須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瀕危物種。 2008年還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極度瀕危物種。
2000年以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云南高原魚類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楊俊興帶領團隊,依托相關項目和資金,對魚類數量、分布進行研究。滇池流域滇池金絲鲃的棲息地及攝食生態. 我們持續廣泛開展養殖生態學等研究,從野生引進親魚200尾,開展種質資源保護、種群恢復、人工繁育和可持續利用研究。 2007年,他和他的團隊在滇池金絲須人工繁育方面首次取得突破。 當時,這是繼中華鱘、鯔魚之后,我國人工養殖成功的第三種國家保護魚類。 為了恢復滇池金鲃的野生種群數量,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于2009年啟動了第一批10萬只滇池金鲃到松花壩的繁育和放流。后,它們多次繁殖并釋放到滇池等湖泊中。 經過團隊的不懈努力,滇池金絲須得以生存。
2018年5月31日,對于楊俊興和他的團隊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滇池金絲鲃“鲃1號”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水產新品種證書。 這是云南乃至西南地區第一個國家批準的水生新品種,也是我國第一個以國家保護魚類為基礎創制的新品種。 滇池金絲須克服了人工繁殖的困難。 待魚苗數量足夠滿足養殖放流需求后,楊俊興希望這條名魚能夠重新回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讓云南人民吃上云南名魚。 (昆明日報記者 李雙雙)
昆明濕地
施工成果
2003年
啟動滇池湖濱生態濕地建設
2020年
濕地面積62403.27公頃
1170塊濕地
初步建成平均寬度約200米、面積約33.3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80%以上的封閉生態帶。
猜你喜歡
- 2023-11-27 天津薊縣于橋水庫釣魚攻略,趕緊收藏吧!!
- 2023-11-27 黑白關刀 (視頻教程)珊瑚礁區的熱帶海水魚,你值得擁有!
- 2023-11-27 (釣魚日記)杏林水庫——絕殺王
- 2023-11-27 滇池9月要開湖大批美味魚蝦等你嘗鮮
- 2023-11-27 出山店水庫大壩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預計明年5月蓄水
- 2023-11-27 魚竿配節和普通節的區別,你知道嗎?
- 2023-11-27 信陽出山店水庫下閘蓄水將發揮防洪灌溉供水效能
- 2023-11-27 部分市民:好可惜!園方:“三鯉魚雕”搬“新家”了
- 2023-11-27 信陽之海出山店水庫遠景之前也去過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