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520是什么?
已經5周沒有下雨了
氣溫已連續20多天保持在35°以上!
德宏州今天有多熱?
36℃! 36℃! 36℃!
市民說:德宏這么熱,決定裝空調
連日來,德宏州最高氣溫“穩定”在30℃以上。 有多熱? 今天下午兩點左右,《讀者》采訪了36℃的芒市街頭的一些市民,聽聽他們如何描述近期的天氣:
李杰:今天中午回家剛洗的衣服,二十分鐘就全部干了!
劉老師:我前幾天從昆明來德宏參加考試。 沒想到德宏的熱度已經超出了我的極限。 每天幾乎都達到35℃。 我不想出去做什么。
阿斌:太熱了。 天氣非常熱。 記得去年天氣沒那么熱,還下過雨。 今年有所不同。 氣溫繼續升高。 不開空調就無法入睡。 即使我習慣了空調,但一出門我就受不了。 天氣熱了,寶寶睡不著,很煩躁。
王林:我看到一首描寫德宏最近天氣的詩,覺得很有趣:
今日德宏
躺在床上,照燒! 鋪開墊子來烤吧!
起床后,蒸! 出去玩吧!
游完泳,就沸騰了! 回來的路上,生劍!
進屋后回鍋!
小木:前幾年在芒市沒用過空調,今年實在忍不住了,所以前幾天果斷裝了一臺。 尤其這幾天中午兩點左右熱得我真想呆在冰箱里。 現在我只想問老天,什么時候下雨?
關于高溫的笑話還有很多:“我和燒烤唯一的區別就是一撮孜然”“出去五分鐘出汗兩個小時”……
實驗:如果你喜歡半生熟雞蛋,那就快點吧
很多人感覺德宏現在處于“燒烤”模式。 驕陽似火,大地灼熱,德宏真是一座火爐。 今天我特地用生雞蛋和巧克力做了實驗,看看這個大烤箱到底有多厲害。
實驗一:太陽烤雞蛋
今天中午12點,讀者拿了一個雞蛋,加了一個電動工具——錫紙,準備烤雞蛋。
結果雞蛋還沒煮熟,我就自己煮了,在太陽下曬三分鐘就熱得想哭。
4小時后,雞蛋表面熟了,還是有點硬,但里面還是流水的。 效果并不明顯! 于是我直接把錫紙紙上剩下的蛋液倒在地上烤了。 十分鐘后,雞蛋表面開始變硬,雞蛋餅初具形狀。 吸收天地精華,純天然的烤雞蛋餅出爐了!
錫紙失敗后,我嘗試了第二次嘗試——把雞蛋撒在地上。
1分鐘后,蛋黃開始凝固,表面形成一層薄膜。
10分鐘后,蛋黃出現皺紋,但仍然是液體。
30分鐘后,蛋黃外面已經形成一層薄膜,用手觸摸完全不粘,不會把蛋黃弄破。
60分鐘后,蛋清基本干了,大部分雞蛋已經凝固,蛋黃外面已經形成了厚厚的殼。 隨便戳一下也不會流!
雖然雞蛋還沒有完全煮熟,但可見德宏的天氣有多么炎熱。 此時,做實驗的讀者已經被高溫熏暈了。
對于喜歡半熟的人來說,這樣的天氣烤雞蛋完全沒有問題!
實驗2:液態巧克力
烈日下,雷德從士力架的邊緣折下一塊巧克力,放在地上。 它立即開始融化。
即使五分鐘后,巧克力也變得粘稠并變成了球。 摸起來明顯燙手,乍一看就像是一灘“飛來飛去”的東西。
好消息:本周預計會有陣雨
我已經嘗試過太陽有多熱了,現在我想告訴你一些好消息。 預計本周德宏有降雨!
讀者今日從氣象局獲悉,根據目前掌握的氣象資料分析,受高壓脊偏弱影響,周一至周三天氣將持續晴朗炎熱; 周四至周六,受南支弱波動影響,云量將增多且變得分散。 間有陣雨,晴熱天氣有所緩解; 周日,水汽增強,局地有陣雨、中雨。 具體預報為:周一至周三晴,周四、周五多云有陣雨,周六有陣雨,周日陣雨有中雨。 本周夜間至早晨最低氣溫17-22℃,白天最高氣溫29-36℃。
氣象局提醒:
1、周一至周三天氣持續晴朗炎熱,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35℃以上。 注意防暑降溫,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2、由于我州前期持續晴熱高溫少雨天氣,全州出現輕至中度氣象干旱。 本周晚些時候雖然有降雨,但降雨量較小,并不能完全緩解干旱。 希望大家節約用水。 。
3、高溫晴熱天氣導致森林火災危險性較高。 我省已發生多起森林火災。 請注意戶外消防安全,防止森林火災的發生。
4、本周后期降雨過程將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范。
總之,只有德宏人懂得白天紅燒,晚上蒸,夜夜濕漉漉的不眠之夜的悲傷。 最后提醒讀者:天氣炎熱,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保重身體。
德宏讀者殷瑞雪齊景元
- 上一篇: 魚缸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你家的嗎?
- 下一篇: 亞達伯拉象龜,陸龜糧間中喂飼:仙人球,桃莓,南瓜
猜你喜歡
- 2023-11-24 亞達伯拉象龜,陸龜糧間中喂飼:仙人球,桃莓,南瓜
- 2023-11-24 魚缸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你家的嗎?
- 2023-11-24 世界十大體型最大的動物,你見過幾個?
- 2023-11-24 三文魚養殖情況(技術)--三文魚的苗種繁育
- 2023-11-24 七種不同的釣魚方法讓您更好地了解這個令人著迷的世界
- 2023-11-24 被死神遺忘的“長壽將軍”:養烏龜養得好
- 2023-11-24 什么牌子的魚缸好用?海利告訴你怎么選擇
- 2023-11-24 烏龜是人們公認的長壽動物,你知道幾個?
- 2023-11-24 釣魚技巧全攻略,讓你成為“姜太公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