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在自然界中,蚯蚓的繁殖期大多在八月至十月。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如果土壤溫度、濕度適宜,飼料充足,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蚯蚓通常在交配后7至8天開始排卵。 每產1~3枚卵,就會分泌粘液,將數枚卵包裹在一起,形成10個蚯蚓繭。 一條蚯蚓可以結出很多條蚯蚓繭。 蚯蚓的繭多呈橢圓形,一般只有綠豆的一半大小,其壁由硬化的粘膜構成,薄而柔軟。 蚯蚓繭埋入土中,當溫度適宜時孵化成幼蚯蚓。
蚯蚓繭常常與蚯蚓堆肥混合,散落在孵化器的各個角落。 如果讓其就地孵化,不僅孵化率低,而且孵化出的幼蟲會與成蟲混雜生長,不利于飼養管理。 因此,蚯蚓繭應單獨采集、單獨孵化。 采集蚯蚓繭時,首先將新餌料放置在遠離蟲糞和舊餌料的地方。 兩天后,大部分蚯蚓就會被引到新餌料處取食。 此時,可將舊餌料處的土層挖起,將土中的蚯蚓繭、蚯蚓糞收集起來取出。
將收集的糞便和蠶繭混合物堆放在陶罐中,與濕土混合,蓋上濕稻草,遮蔭保溫,等待蚯蚓繭孵化。 一般在20℃下需要20天左右才能孵化成幼蟲。 大量幼蚯蚓孵化后,再用優質餌料誘集到一起,放入新的培養容器中進行飼養。 蚯蚓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陸生無脊椎動物。 蚯蚓遍布世界各地,有 2,500 多種。 我國已發現并命名的蚯蚓約有150種,但可養殖的種類并不多。 主要養殖種類為正角蟲科愛勝蚓屬的愛石種。
蚯蚓喜歡溫暖和潮濕。 自然條件下,除嚴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溫暖季節即可繁殖。 在人工繁殖條件下,它們可以全年繁殖。 蚯蚓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溫度對蚯蚓的主要影響是影響其新陳代謝,從而影響其生長發育速度和產蛋量。 前面說過,蚯蚓產卵的最適溫度是21℃-25℃。 如果溫度過低,產蛋數量會明顯減少。 在最適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產蛋數增多,但超過25℃時,產蛋數逐漸減少。 在適當的溫度控制條件下,蚯蚓可以全年生長和繁殖。
- 上一篇: 海馬是典型的卵生動物,被歸為魚類,其繁殖方式是卵生
- 下一篇: 清潔工魚突然死了怎么回事魚爛了用什么藥
猜你喜歡
- 2023-11-19 清潔工魚突然死了怎么回事魚爛了用什么藥
- 2023-11-19 海馬是典型的卵生動物,被歸為魚類,其繁殖方式是卵生
- 2023-11-19 (釣魚技巧)晚春釣草魚的發酵類餌料匯總!
- 2023-11-19 臺釣鯉魚餌料配方螺鯉 (釣魚學堂)不空軍的腥味怎么辦?一窩瘋一份!
- 2023-11-19 (釣魚技巧)浮釣調漂的正確方法,你知道嗎?
- 2023-11-19 (釣魚技巧)秋季釣鯽魚,最有特色的釣法!
- 2023-11-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成果“纏繞+吸附”于一體的章魚觸手錐度角
- 2023-11-19 (釣魚技巧)鯪魚的相關知識以及釣法,值得收藏!
- 2023-11-19 鼻涕蟲是什么?的用途是錯的,它是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