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17fpr"><cite id="17fpr"><ruby id="17fpr"></ruby></cite></listing>
<menuitem id="17fpr"><noframes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menuitem id="17fpr"><dl id="17fpr"></dl></menuitem>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var id="17fpr"></var><cite id="17fpr"></cite>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var>
<var id="17fpr"></var>
<var id="17fpr"><strike id="17fpr"></strike></var><cite id="17fpr"></cite>
<menuitem id="17fpr"></menuitem>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thead id="17fpr"></thead></strike></cite>
<cite id="17fpr"><strike id="17fpr"><listing id="17fpr"></listing></strike></cite>
<var id="17fpr"><dl id="17fpr"></dl></var><cite id="17fpr"></cite>
歡迎訪問釣魚網,請記住本站域名 www.dmg-elevators.com
以魚為媒,以釣會友。

 >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青島近海還是引人為傲的釣魚樂園

admin2 2023-11-18 裝備發燒友 評論

放下電話后,我萌生了寫下這次釣魚經歷的想法,忠實記錄外海的魚情和我們的收獲。

5月4日

家里正準備明天出發,不禁想到了在近海釣魚是多么的艱難。

曾幾何時,青島近海是令人自豪的釣魚天堂。 老子頭、大黑欄、雷達山、甘水灣、南山、大橋、小橋、馬蹄礁、三號浮、四號浮、“二洋”、蛤蜊灘、大公島等海域,雖然都近在咫尺眼前的一切可以讓漁民們一次次來到這里流連忘返。 更遠的海域如千里巖、朝蓮島、長門巖、靈山島、天橫島等,10年前很少有人涉足。 如今,由于圍墾、污染、濕地侵蝕等人為原因,膠州灣這個各種魚蝦洄游棲息和產卵的重要場所早已面目全非,名聲不再好。 出于同樣的原因,在其他近海海域,往往大海撈針難,海里無魚,讓漁民們高興卻失望。 近海魚類資源的稀缺從海鮮市場就可以看出,其中三分之二是人工飼養,其余多為近海捕撈和從南方進口。 面對近海捕魚的尷尬,很多人都去遠海捕魚。 事實上,他們是被自己的愛好逼著去“苦海”中尋找樂趣的。

在外海釣魚需要很長的時間,少則一周,多則十個半月。 其次,難以預測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 我之所以和老唐一起去釣魚,不僅是因為我們很熟,還因為他熟悉海域,釣魚技術也很高。 曾在工廠、政府機關、房地產公司擔任過各種規模的老板。 他從小就喜歡釣魚。 他幾十年來一直堅持這個愛好,10年前就擁有了自己的漁船。 幾年后,他擁有了一艘二手日本運活魚專用船,并將其命名為“永順”號。 從此,他將愛好與事業融為一體,將海底撈作為另一次創業,開始了職業海底漁民的新職業生涯。 一批又一批的人們慕名而來,永順已成為他們施展才華、創造財富的新平臺。

海底撈需要你能耐得住寂寞、吃苦,還需要你有冒險的勇氣和毅力。 每年深秋初冬,永順輪就開始海上作業。 冬天的大海冰冷潮濕,時不時伴隨著狂風巨浪。 老唐帶領大家乘風破浪,努力拼搏。 幾年下來,大家都有了穩定的收入,都成了釣魚能手。

在外海釣魚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采用現在的方法,使用手線。 所謂拉流,是指船先逆流行駛一小段時間,然后在釣點處順流漂回(“釣點”是漁民的俗稱,指的是水下的礁石或沉船) ,魚類繁殖和聚集的地方)。 漂流過程中,漁民用手線釣魚。 我習慣使用魚竿,考慮到船上的手線,我選擇了硬度強、適合深水的魚竿和繞線輪。 我還去漁具店買了一個大的墜子和魚食,我把它們和魚鉤、魚線、剪刀、鉗子等一起裝進釣魚箱里。 為了防止海上天氣多變,我還把羽絨服塞進了行李包里。

5月5日

天氣晴朗,陽光燦爛。

按照約定,九點前就到達了中原碼頭。 永順號已經停靠在那里。 走近了,只見船的前甲板上有一臺起網機,船頭堆放著一堆尼龍網,看起來有點像漁民捕魚用的。 平時開船的顧師傅說,老唐的父親住院了,可能會晚點來。 聽完之后,我心里開始嘀咕。 老唐的父親已經年近九十了。 如果他住院的話,那可不是一個小問題。 老唐還能出海嗎?

正當他想著的時候,一個戴著潛水鏡、穿著潛水服的男人從水里爬上了船舷。 小谷說船的搖擺(漁民對船螺旋槳的俗稱)被東西纏住了,所以他請了蛙人幫忙清理,否則他就無法離開。 我說:不行,船的螺旋槳上面有一個洞,把活動隔離板掀起來清理一下就可以了,這么大的船沒有活動隔離板,得請專業人士。 說話間,小顧眼中的一個同事送來了很多紙箱和麻袋,有肉、有蔬菜、有大米、有饅頭、有啤酒,都是吃喝的。 經過長途海上旅行后,任何人都很難確定我們何時能夠返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首先,填飽肚子的東西一定要準備充分。 小顧說:“船上的淡水已經加滿了,就等著加油加冰了。” 他話音未落,加油車就到了,很快2000升柴油就被注入了油箱。

這時,老唐急忙走了過來。 我說:“我以為你不能來。” 他說:“我老父親有胃病,不能吃東西,我很擔心。不過,他還能活動,醫院也在給他補充營養。另外,我們也同意去。”出海了,這也影響了他們的吃飯問題!希望老父親的病不要太嚴重。” 他的話很真,也很沉重。 作為兒子和隊長,兩種不同身份的責任都壓在了他的肩上。 哪一個更輕,哪一個更重? 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種感覺。 他見冰還沒有加,趕緊加了。 大約一刻鐘后,冰車抵達。 全船一忙,三十多袋冰被卸進船尾一個特大的塑料泡沫箱里。

十點多,老唐和他的七名船員全部抵達。 永順號起航,駛出碼頭,越過海峽,以8節多的航速駛向160海里外的公海。

海面無風,浪三尺。 離開岸邊之前,陸地上沒有風,海面也顯得風平浪靜。 經過大公島后,船體開始搖晃。

我和老唐坐在船尾喝茶聊天。 我們已經很久沒見面了,我有很多話要說。 我們聊了很多過去的人和事,大部分都和釣魚有關。 我問他:“你為什么還要去這么遠的海域?” 他說:“不言而喻,青島沿海下網下籠,小魚小蝦都還沒長大就被捕獲了。”年復一年,幾乎沒有魚可捕。”

我提到了去年四月的船上釣魚之旅。 那次我也去了遠海,路過離青島不遠的一個釣魚點。 一口氣釣了500多斤黑頭和腥魚。 我問他:“今年你去釣魚了嗎?” 他說:“那次運氣好,一下子就遇到了,那次釣魚后,很多人聞訊都紛紛去釣魚,早就全滅了,沒了。” 我問:去年看到的那一大塊網具是不是被撕下來了? 他苦笑道:“誰來做?非但沒有撕下來,反而更多了。” 我聽完,也沉默了。 網絡區域,一網相連,長達十幾公里。 記得那是白天,我們的船駛入,左轉右轉,花了很長時間才出來。 這些網在夜間很難看見。 一旦闖入其中,就等于進入了死胡同。 你無法前進或后退。 你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你只能“死囚”到天亮,才能慢慢解放自己。 漁民俗稱這種網為“灘子網”。 每張網都有一個約20米寬的罐子狀口,由兩側固定在海底的木樁支撐,將網體拖曳數十或數百米。 這種網隨著流水擺動,逆流游動的魚,無論大小,無論有多少,都會一一潛入其中而不被察覺。 唉,這么大一片大海,處處都有“埋伏”,引魚入甕。 魚兒很難生存!

我說:“我看到你的船上裝有起網機,還帶了網,我準備撒網了。” 他說:“這也是必需品,魚是隨潮而來的,長途跋涉到海邊只會消耗大量燃料。” 一萬、兩萬元吧。 釣不好的話,撒下網,說不定能得到點東西,也算是釣魚的補償吧。” 我笑完,說道:“還是用網不好的網來彌補吧。” 唐反駁道:“不過,這是專門用來捕黑頭魚的網,網扣有8厘米,不能捕到或傷害小魚。另外,我們不在釣魚點撒網,我們只是撒網。”釣點按流水撒網,逆流而上,不會破壞釣點魚兒的生存環境。” 看來他們還是很注重海洋生態的保護的。

聊著聊著,就到了吃飯的時間了。 也許是很久沒有出海了,也許是船上的食物太油膩了,海水也越來越洶涌,讓從來不暈船的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老唐見狀,讓我在甲板上他的房間里休息。

5月6日

天氣晴朗,沒有大風或海浪。

6點鐘,船速減慢。 船從岸邊到這里已經行駛了20個小時。

老唐告訴我,這是124海域的一個釣魚點,水深70米。

一聲哨響,水流開始流動。 小古正在劃船,除了我用竿外,其他七個人都扔下了線。 一趟、兩趟、三趟……伴隨著哨聲,手線被扔下再收起,再收起。 我用卷軸拉動水流,同樣重的吊墜慢慢落下時,想要提起它是極其困難的。 加之水深水流急,海底波動較大,所以一不小心就把竿子折斷了。 我立即改用手線。 如此重復了半個小時,全船只釣到了兩條黑頭魚,每條重約半斤。 平均每人只釣到一兩條魚。 老唐遺憾地說道:“這里曾經是一個很好的釣魚點,五年前有一次,有9艘船同時在這里釣魚,每艘船都能釣上百斤魚。”

第一個釣點開局不好,讓我擔心下一個釣點不會再遇到這種情況。

距下一個釣點23海里,行程3小時。 我靠在船體上,欣賞著從未涉足過的大海。 從海圖上看,該海域位于江蘇鹽城外海與韓國大黑山群島之間。 不遠處是一條遠洋航道,許多油輪和集裝箱船緩緩駛過。 海上,幾艘拖網漁船正在作業。 很少見到漁民的漁船,也很難見到其他漁船。 波谷波峰之中,許多小三角旗在上下顛簸,左右搖曳,周圍的浮標也時起時落。 老唐說,這是用來捕鲅魚和黃魚的流網。

十點左右,新的釣點到達。 老唐說,這里是132海域。

船緩緩靠近,卻發現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釣魚點海面上漂浮著四五個白色塊狀塑料浮標。 顯然,有人下網了。 老唐指著兩海里外停著的一艘船說,這就是下的船。 漁網是釣魚的一大禁忌。 不得已,我們只好灰溜溜地離開。

航行了4海里后,我們到達了一個釣魚點。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捕撈,全船共捕獲了二十多條黑頭魚,大的重約兩公斤。

船12點出發,駛向131海域,途中我們抓了午餐。

13時30分到達釣點,水深52米。 水流開始了,魚不斷地咬鉤。 船員們將一根長長的、略粗的針插入捕獲的每條活魚的腹部,然后用手輕輕擠壓,然后直接放入甲板下方的活水箱中。 老唐說這是給魚放氣,減壓。 這里深度數十米,水下壓力也非常高。 從水底上升到幾乎沒有壓力的水面對于魚來說是無法一次性承受的。 用針刺破它的胃,排出空氣。 它的呼吸系統將保持平衡并且能夠生存。 對于無法存活的魚,他們將它們放入塑料盒中并放在冰上以保持新鮮。 釣魚到15點的時候,大家估計已經釣到了100斤左右的黑頭魚。 船員們臉上都帶著微笑,我也有些興奮。 看來每個釣點都比上一個好,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但小古覺得打魚不順,就叫船上的人下網。

16:00 開始。 網了3張網后,我們又航行了3海里,又網了4張網。

18時30分,工作人員穿上防水服,開始收網。 他們有明確的分工。 拉網的人拉網,撈魚的人撈魚。 老唐還用剪刀挑魚。 拉網者用盡全力,撈魚者謹慎。 同樣,將活魚一條一條地減壓。 收網后,我們估計一整天捕到的魚有200多斤。

5月7日

天氣晴朗,有風。

昨晚,海上起風了。 大浪把船掀起又落下,又落下又升起。 咚咚咚,不時傳來船底與海浪碰撞的聲音。 隨著船體的晃動,躺在床上的我的身體一會兒左右傾斜,兩只手不由得抓緊了床護板。 如果你不小心,你就有被從床上扔下來的危險。

就這樣,我終于熬到了天亮。 當我起床時,我看到天很藍,沒有一絲云彩。 在海天交接處,剛剛高于海平面的太陽就像一個火紅的大球。 看來陸地上的天氣一定很好。 但眼前的海面上,狂風卷起巨浪,巨浪噴出白色的泡沫。 整個大海就像是一鍋沸水。

六點鐘,老唐也起床了。 他說今天不能釣魚,必須下網。

該船起錨并行駛了8海里。 拋錨后撒網3張。

大海釣魚視頻_大海釣魚視頻直播全集_大海釣魚的視頻

我們必須等到下午才能收集這些漁網。 這段時間,除了休息,還有吃飯。 吃完早飯,隊員們就都去睡覺了。 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風暴或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算什么。 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躺在床上是不行的。 坐在船的兩側更加危險。 無奈之下,我上了出租車。 我問小顧海上的風有多大。 他說至少7級。我問船體晃動了多少? 他看了看,說,至少得二十度吧。

這時,老唐讓我和他一起到前甲板上來。 前甲板下方有一個生活水箱。 覆蓋甲板的玻璃纖維艙口蓋被風吹干凈,并被陽光加熱。 我們倆都躺下了。 盡管船在搖晃,但這里卻只有起伏的感覺。 面向藍天,我們在陽光下玩呱呱叫。 老唐說:“你看,今天天很藍,陽光明媚,天氣不錯。” 他講述了他遇到的一場大風暴,至今仍讓他感到害怕。 他說,那是冬天的一天,烏云似乎快要崩塌,大風卷起的波浪遮住了船頂。 一波浪潮將甲板灌滿了海水,整艘船輕如浮標。 海面上的一片葉子。 幸運的是,這艘船設計得很好。 在新一波到來之前,前一波充滿甲板的海水已經被多條下水道排空。 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老唐說道:“現在想起來,我還是有點害怕。”

正當我說話的時候,一只小鳥飛了過來,用柔軟的爪子落在了我的手腕上。 這只鳥的形狀像麻雀,顏色鮮艷。 它的眼睛看著我,沒有任何恐懼。 我想找點東西喂它,但我一動,它就飛走了。 我說:這樣的日子小鳥也不容易呀! 老唐說:“海上的船就像小鳥的客棧,讓它們休息休養。有一個冬天,我在船上曬太陽,一只小鳥落到了我手里,我握住了它。”也許是我的掌心有些溫暖,也許是長途跋涉太累了,它居然在我手里睡著了。過了一會兒,我松開握著我的手,它醒了,又飛走了。 ” 剎那間,老唐講的故事讓我感動。 我說:它把你的手掌當成自己的家了。 他說:“這么小的鳥兒敢跨越海洋,需要很大的毅力。秋天的時候,鳥兒最多。有時它們躺在甲板上休息,用身體可以掉下10多只小鳥。”立刻落下來,有的落在嘴唇上,有的落在額頭上,到處都是。” 我說:“這些小鳥這么不怕人,可能是從國外飛來的吧。”

該網將于14時30分上線。 封網已經很困難了,在這么大的風浪下操作就更困難了。 船體顛簸且飄忽不定,無論是拉網還是操作起網機都存在一定的危險。 眼前,那些飽受風浪摧殘的船員們,個個平靜輕松,就像是在平地上行走一樣。 葉師傅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從小就和老一輩一起釣魚,還曾劃船渡海。 我從事撒網、收網工作數十年,經驗豐富。 來自東北的小馬和來自湖北土家族的小周,都勤奮好學,撒網收網已經很會了。 葉師傅根據出網水的情況啟停,自如有序地操作起網機,而小馬小舟則用硬而巧的力量拉網。 其他人緊張而小心地撈魚,快速而熟練地收網。 小古作為整個行動的總調度者,隨時調整船的速度或方向。

截止時間為16:00。 雖然因大風大浪無法捕魚,但凈效果還是不錯的。 共捕獲魚約200公斤。 其中,活魚約150公斤。

5月8日

天氣好轉了,風也小了,海面也平靜了許多。

5時許,該船在兩個海域起錨撒網。

八點鐘開始封網。 第一個網絡是干凈的。 第二次網絡,還是沒有。

看著空空的網,有點失望。 我想,海里的魚都到哪里去了? 不過轉眼間,那些沒有入網的魚也算是幸運了。

正在我冥想的時候,第三張網撒了出來,隨著網的上升,肥頭魚出現在我的眼前。 這張網捕獲的魚重約100公斤。 第四張網里的魚比第三張網里的魚多。 據估計,這兩網收獲了250多公斤。

14:00,船駛向新的釣魚點。 拉了半個小時的水流,釣到的魚不到10條。 因此,又推出了 4 條線路。

放網后,我打算去另一個釣點取水。 走近一看,發現一艘拖著流網的大漁船正朝我們剛剛下網的海域駛去。 這引起了唐先生的擔心,船回來后立即掉頭拋錨,防止船闖進來擾亂或掛掉我們的網。

晚上,我吃了老唐小鍋里煮的寄居蟹、扇貝和黃花魚。 寄居蟹肉質潔白,肉嫩,味香。 之前老唐讓我生吃三個扇貝。 剛出水的扇貝軟糯香甜,沒有任何腥味。 我還吃了一條剛釣上來放進鍋里的黃魚。 肉質酥脆,味道極其新鮮。 我說,對我來說,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享受如此美味的食物,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5月9日

天氣晴朗,沒有大風或大浪。

4點30分,我們開始收集昨天撒下的漁網。 我忙了一陣子,卻一無所獲。 航行7海里到達釣魚點。 釣了半個小時,只釣到了5條重約半斤的黑頭魚。 隨后,不遠處放下了三張網。

8點整,我們起航,到達了另一個地點。 大約一個小時,全船就釣到了一條魚。 于是,兩網落了下來。 然后我們航行到4海里拉水流,拉水40分鐘后,全船釣到了5條魚。 然后他又下線了。

13:00返回釣魚點,陸續收網。 在收集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一根網繩已經隨著水流滲透到了船底。 大家頓時緊張起來,擔心網繩會纏住螺旋槳。 我問老唐:“如果它被纏住了怎么辦?” 他說:“水這么大,海水這么冷,誰敢讓人下水清理,沒有辦法,只能另找一條船來拖。” 我說:這里連手機信號都沒有,怎么找到船呢。 他說:“船上有呼叫電話,我們發出求救信號,距離這里較近的船只可以過來幫忙。” 我說:“這樣就夠了。” 麻煩了。”

半個小時后,繩子被剪斷拔出,大家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

大海釣魚的視頻_大海釣魚視頻直播全集_大海釣魚視頻

今天釣魚不好,但是網釣還算不錯。 從這三個地方,共捕獲活魚約150公斤,死魚約60公斤。

18:00,船向北航行。

21:00到達124海域,隨后撒網兩網。

5月10日

天氣晴朗。

昨天下午4點30分,我們開始收網,共捕獲了約60公斤魚。

7點到達124海域某點。 看到別人下網了,我們立即起航到115海域的一個點,拉流了半個小時,只釣到了5條魚。 我們計劃再行駛18海里,到達114海域的某個地點。途中,船的發動機兩次熄火。

12點到達釣魚點后,水流還沒開始流動,船的發動機就完全停止了。 失去動力的小船在海面上緩緩漂流。 小谷、小周和小馬拆開了機器找出原因。 整個機器都沸騰了。 機艙下方的機房也又悶又熱。 三人忙得滿頭大汗。 直到15個小時后,他們才查明原因。 原來,油泵內的齒輪磨損,轉軸失去了傳動功能,無法再供給發動機所需的柴油。 船上沒有備件,這讓船上的每個人都焦急萬分。 別說釣魚了,回來的希望也很渺茫。 懷著忐忑的心,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無奈的等待。 俗話說,三個鞋匠勝過諸葛亮。 在眾人焦急之中,三人找到了膠水和薄布,剪了一塊薄布涂上兩種混合的膠水,然后將薄布包裹在傳動軸上。 優越的。 半個小時后,發動機再次響起,船開始移動。

這時,老唐說道:“我們擔心又出現故障,就返回航程吧。” 剎那間,一種難以形容的失落感襲上心頭。 這幾天,在老唐的指導下,我剛剛熟悉并愛上了手工線。 還沒掌握竅門就得回去了,有點遺憾。

回來的路上,我對老唐說:“看來釣魚不如撒網了。” 他說:“如果我們不采取措施糾正,再這樣下去,恐怕我們什么也抓不到……”他舉了一個例子。 他的一個叫孫的朋友擁有一艘較大的快速漁船。 春節前一天,為了年夜家宴上能吃到自己捕到的新鮮海魚,我加了7000元油,直奔大海。 我一整天只釣到3條魚。

他說完之后,我們就比較無語了。 沉默了一會兒,他問我:“你還記得當年去東師古釣魚嗎?我說你怎么不記得了?我這輩子恐怕都忘不了了。”

東石鼓是朝蓮島外的一個釣魚點。 八年前的十月,我和老唐去釣魚。 那天是農歷正月十五。 根據天文學,這應該是潮汐較高的一天。 然而那天的海面平靜如鏡,沒有一絲波紋,碧藍的海水晶瑩剔透。 海面之下,密密麻麻的一系列物體在流動。 每根繩子上,都有一個個鼓鼓的小點,排列有序,晶瑩剔透,就像無數條珍珠項鏈漂浮著。 我從來沒有在海上見過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更何況那是什么? 那時,給老唐開船的老劉是一位常年出海捕魚的漁民。 他告訴我,這些是剛產下的魚卵。 我頓時感慨萬千。 原來海里的魚卵是那么美麗,那么神奇。

我們拋錨并釣魚。 那天黃魚很多,而且個頭還蠻大的。 上鉤的黃魚出現在清澈的海水深處后,隨著魚線的抬高,它逐漸變大,直至浮出水面的過程清晰且充滿了無比的趣味。 一鉤又一鉤,沒有一個鉤失敗,我們釣了近百斤。 我們太累了,不得不停下來休息。 令人驚奇的是,一條一米長的黃色牛魚一直圍著船轉。 老唐把剛釣到的黃魚掛在魚鉤上,希望用黃魚引誘黃劍牛上鉤。 或許它吃飽了,又或許這片海域有它更喜歡的食物。 每當那條還活蹦亂跳的黃魚放到黃劍牛嘴里時,它都視而不見,看也不看就游走了。

每當我想起那次釣魚之旅,都是美好的回憶。 我對老唐說:“從那次以后,我就再沒有遇到過這么好的海況,也沒有這么開心地釣到過一條魚,看來這樣的經歷再也不會發生了。” 老唐點點頭。

這時,海上的風似乎越來越大了。 老唐喝了酒,上床睡覺了。 這幾天辛苦了,我累了,就躺下了。 這些天想想,應該說是釣魚更為準確。 總而言之,漂流釣魚的時間不到5小時。 旅行這么遠,我釣魚的時間太少了。 我不怪老唐,更不怪大海。 我知道造成這種邪惡結果的罪魁禍首是人類自己。 我國海域曾經遼闊、肥沃,但近年來幾乎沒有捕魚季節。 魚類資源的枯竭已成為一個悲慘的事實。 說到底,人類還是要吞下人類破壞自然釀成的這杯苦酒。

我算了算,老唐他們有七個人,這七天的行程,釣到了八百多斤魚。 除去成本就沒有利潤,不虧本就好。

5月11日

當我醒來時,我聽見船外有暴風雨的聲音。 海上,狂風巨浪。 由于風是從南邊吹來的,我們的船是順著風從南向北行駛的,所以并沒有感覺到太大的顛簸。

老唐起了個大早。 他擔心父親的狀況,并打了電話給家人。 他的家人告訴他,他的父親已經康復,并準備從醫院出院。 聽完后,老唐的臉上出現了微笑。 然后,他打電話給顧客,他們接一個地購買了魚,并告訴他們到達的時間和地點。

在6:30,船到達了2號中學碼頭。 在強風和大雨中,我首先下船。 其他機組人員不得不等待客戶,出售魚,然后將船從碼頭上移出并錨完成任務。

岸上的人們說,過去幾天的天氣預報已將大風和雨水告知我們。 在信號盲點處的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幸運的是,這艘船崩潰了,我們提早回來了。 如果沒有修理油泵,我們不知道目前在強風和波浪中會面臨什么樣的困境。

在風和雨中,我回頭看著大海,感到不安。 命運不佳的魚是可憐的,勤奮的漁民也是如此,對嗎? 海洋生態的恢復難以捉摸嗎?

Tags:釣魚 海里 海上 大風 小鳥

欄目排行
欄目推薦
    熱門tag
    餌料 鯽魚 路亞 鱸魚 海釣 競技 海竿 野釣 拋竿 手竿 比賽 翹嘴 餌料配方 窩料 泄力器 遛魚 船釣 夜釣 爆炸鉤 冰釣 北京
    最新評論
    一二三四高清免费播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