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視頻 > 四海釣魚 > 裝備發燒友
鱘魚首次出現于2.3億年前的三疊紀早期。 它們與大熊貓一樣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它們是研究魚類和脊椎動物進化的活化石,也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與生活在同一海域的白鱘并稱為中國的“水中瑰寶”。 主要分布于亞洲的中國、朝鮮和日本。 截至目前,我國已從國外引進俄羅斯鱘、歐洲鱘、小鱘、白鱘等十幾個品種進行研究或人工繁育。
鱘魚特征
鱘魚是1.5億年前中生代遺留下來的珍稀古魚類。 它位于軟骨和硬骨之間。 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降低。 中心軸是沒有椎骨的未骨化的彈性脊索。 伴隨頭骨的大部分軟骨殼并未骨化。 尾鰭彎曲,鰭均勻,基部寬闊,背鰭與臀鰭相對。 腹鰭位于背鰭的前面。 鰭和尾鰭的基部有棘鱗。 腸道有螺旋瓣。 肛門和泄殖腔位于腹鰭基部附近。 輸卵管的開口距卵巢較遠。
鱘魚的生活習性
鱘魚是一種食性非常狹窄的底棲魚類。 它是一種肉食性魚類。 在河流中主要以一些小型或行動緩慢的底棲動物為食。 在海洋中,主要以魚類為食,其次是甲殼類和軟體。 動物較少。
河口區的中華鱘幼魚主要以麥冬、蛹等底棲魚類以及鱗蝦、蛤類為食。 它們一般在產卵期間停止進食。 中華鱘是溫水性魚類,適應水溫范圍廣。 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中華鱘的生存水溫為0~37℃,生長適宜水溫為13~25℃,最適生長水溫為20℃~22℃。 鱘魚親魚引產適宜水溫為17~24.5℃。 孵化魚卵的最佳水溫為17至21℃。
入冬后,水溫降至9-6℃時,中華鱘食量極少,生長停滯,甚至消瘦。 立春前后,水溫逐漸升至10-13℃,開始少量進食,生長緩慢。 清明節后,水溫升至15℃以上,攝食活躍,生長加快。 當水溫達到33~38℃時,中華鱘就無法正常活動。 在垂直游動階段,魚苗具有極強的趨光性。 轉為底棲后,趨光性消失。
鱘魚分布范圍
目前,鱘魚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干流金沙江至入海口。 它們偶爾出現在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珠江等水系中。 國外分布于朝鮮漢江口、麗江及日本九州西側。
注:可捕撈的鱘魚并非中華鱘等保護野生鱘魚。 如果釣魚者在野外捕獲野生中華鱘,需要將其放生或移交給有關部門,以保護這一古老物種。
可捕撈的鱘魚主要是引進我國養殖的俄羅斯鱘魚,目前分布在少數流域。 實在分不清俄羅斯鱘和中華鱘區別的釣友可以找魚養殖池垂釣。
視頻簡介
在我國境內野生的鱘魚有8種...
- 上一篇: (釣魚學堂)九元鯉魚餌料的幾大特點,你知道嗎?
- 下一篇: 農村兩棲動物角蛙吃什么好?怎么分辨??
猜你喜歡
- 2023-11-11 農村兩棲動物角蛙吃什么好?怎么分辨??
- 2023-11-11 (釣魚學堂)九元鯉魚餌料的幾大特點,你知道嗎?
- 2023-11-11 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直升機將18人成功救回
- 2023-11-11 (釣魚技巧)蚯蚓釣魚的使用方法,你知道嗎?
- 2023-11-11 魚鉤的十三種實用綁鉤方法,學起來吧!
- 2023-11-11 小烏龜一般吃一些肉類,要看是什么烏龜?
- 2023-11-11 角蛙角蛙可以算當今世上最為普遍的寵物蛙
- 2023-11-11 吞拿魚更貴一些金槍魚價格多少錢一斤?
- 2023-11-11 中國十大知名釣魚圣地,你去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