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巧
1、小鼠膽小,容易受驚,對外界環境變化敏感。 受到驚嚇時,尾巴會伸直并劇烈擺動。 強光或噪音的刺激會導致哺乳期母親神經紊亂,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
2、在人工馴養條件下,老鼠性格溫順,容易捕捉。 一旦它們逃出籠子過夜,它們就會回歸野生本性,動作敏捷,難以捕捉。
3. 老鼠喜歡黑暗,有固定的睡眠巢穴。 他們的活動在晚上加強,并在夜間變得更加活躍。 它們的進食、交配和分娩大多發生在夜間。
4. 小鼠是典型的嚙齒類動物,其門牙一生都會生長。 因此,老鼠有通過啃咬來磨損門牙的習慣,以保持門牙的長度恒定。
5. 老鼠是群居動物。 當群體飼養時,它們比單獨飼養時消耗更多的飼料,并且生長和發育更快。
6、小鼠群養時,性成熟的雄性小鼠放在一起時容易打架。 同窩雄性大鼠或斷奶后同籠飼養的雄性大鼠相互攻擊的可能性較小。 外來的雄性老鼠經常會導致幾只雄性老鼠的集體攻擊。 群體的優勢在男性中很明顯,表現為群體中占優勢的留著胡須,被稱為“理發師”,而弱勢的則被拔掉胡須。 這種現象應與寄生蟲或真菌性皮炎引起的脫發相鑒別。 雄性大鼠具有分泌醋酸氨氣味的特性,這是造成小鼠飼養室異味的主要原因。
7、小鼠對外界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尤其是低溫。 由于運輸和環境變化造成的低溫會很快導致小鼠死亡。
(2)解剖特征
1、外觀:小鼠體型較小,一般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大。 嘴尖,頭呈圓錐形,嘴前端兩側有觸手,耳朵直立,呈半圓形。 尾長約等于體長。 健康90日齡昆明小鼠體長90-110毫米,體重35-55克。 615小鼠等近交系小鼠體長85~94毫米,體重24~35克。 尾巴具有平衡、散熱、自衛等功能。 毛色有白色、野色、黑色、肉桂色、棕色、白斑等。老鼠的毛色光滑緊貼體表,四肢勻稱,眼睛明亮而有活力。
2、小鼠骨骼系統,上下頜各有兩顆門牙和六顆臼齒,齒型為2(1003/1003)=16。 門齒在一生中不斷生長。 下頜骨喙突小,髁突發達。 其形態具有應變特征。 下頜形態分析技術可用于監測近交系小鼠的遺傳質量。
小鼠脊柱由55~61塊椎骨組成,其中頸椎7塊,胸椎12~14塊,腰椎5~6塊,骶椎4塊,尾椎27~30塊。 肋骨有12~14對,其中7對與胸骨相連,其余5~7對游離,胸骨6塊。 前肢由肩胛骨、鎖骨、肱骨(上腕骨)、橈骨、尺骨、腕骨和指骨組成。 后肢由髖骨、大腿骨、脛骨、腓骨、跗骨和指骨組成。
3. 內臟器官:胸腔內有氣管、肺、心臟和胸腺,心臟的尖部位于第4肋間隙。 肺由 4 個肺葉組成。 腹腔內有肝、膽、胃、腸、腎、膀胱、脾等器官。 老鼠是雜食動物。 食道長約2厘米,細長。 胃分為前胃和腺胃,兩者之間由脊隔開。 前胃是食道的延伸和擴大的部分。 胃容量小(1.0~1.5ml),功能差,不耐饑餓。 與豚鼠、兔等草食動物相比,其腸道較短,盲腸不發達,維生素C可在腸道內合成。 有膽囊。 胰腺散布于十二指腸、胃底和脾門。 它呈淺紅色,不規則,類似于脂肪組織。 肝臟是腹腔中最大的器官,由四個葉組成:左葉、右葉、中葉和尾葉。 具有分泌膽汁、調節血糖、儲存肝糖原和血液、形成尿素、中和有毒物質等功能。
4. 小鼠沒有汗腺,尾巴上有四種不同的血管。
5.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十分發達,包括淋巴管、淋巴結、胸腺、脾臟、周圍淋巴結以及腸道內的派爾氏淋巴結等。 胸腺在性成熟時最大。 脾能貯藏血液,含有造血細胞,包括巨核細胞、原始造血細胞等,這些造血細胞形成造血灶,具有造血功能。 雄性大鼠的脾臟明顯大于雌性大鼠。 小鼠沒有腭或咽扁桃體。 外部刺激可導致淋巴系統增殖。
6、生殖系統 雌性大鼠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陰蒂腺、乳腺等。雌性子宮呈“Y”形,分為子宮角、子宮體、子宮頸。 卵巢被系膜包圍,不與腹腔相連,因此不存在宮外孕。 陰蒂腺在陰蒂處開口,左右各各一個。 大鼠出生時陰道是關閉的,斷奶后直到性成熟才慢慢打開。 乳腺發達,共有5對,其中3對位于胸部,可延伸至頸部和背部; 腹部有2對,延伸至腹股溝、會陰及腹部兩側,并與胸部的乳腺相連。 雄性大鼠的生殖器官包括睪丸、附睪、精囊、副性腺(凝血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包皮腺)、輸精管和陰莖。 雄性有兩個睪丸,幼時儲存于腹腔,性成熟后降入陰囊。 表面由纖維結締組織組成,內部由許多生精小管和間質組織組成。 精子在通過附睪時成熟,并在交配時與副性腺的分泌物一起射入雌性大鼠的陰道。 前列腺分為背葉和腹葉。 凝固腺是附著在精液腺內部的半透明半月形器官。 副性腺的分泌物具有滋養精子和形成陰道栓的功能。
(三)生理特點
1、生長發育小鼠生長發育的快慢與品系、營養狀況、健康狀況、環境條件、哺乳期母親的數量和能力、產仔數密切相關。
小鼠卵子在輸卵管壺腹部受精后開始分裂和發育。 桑葚胚(約3天)進入子宮,形成囊胚(約5天)并開始著床。 妊娠期為19至21天。 胎兒娩出后,母鼠撕開羊膜,咬斷臍帶,吃掉胎盤。 新生小鼠赤裸無毛,皮膚呈肉紅色,眼睛閉著,耳朵貼在皮膚上。 新生小鼠可以發聲,并且具有靈敏的嗅覺和味覺。 3天齡小鼠臍帶脫落,皮膚由紅變白。 可以看到有色小鼠的毛色。 4至6天大時,雙耳張開并直立。 7~8日齡,四肢發育,開始爬行和游泳,被毛逐漸變厚,下門牙長出。9~10日齡,有聽力,被毛也長。 12至14天大時,眼睛睜開,上門牙長出,開始進食和喝水。 3周大的時候,寶寶就可以斷奶并獨立生活了。 4周大時,雌性小鼠的陰道張開。 5周大時,雄性小鼠的睪丸下降到陰囊并開始產生精子。 身體在60天齡時成熟。 健康小鼠的壽命可達18至24個月,最長可達3年。 與普通小鼠相比,近交系小鼠的生存能力普遍較弱,壽命也較短。
動物體重和年齡(以天或周為單位的年齡)之間的相關性可用于繪制動物的生長曲線。 體重增加也可以通過體重和年齡數據制成表格。 生長曲線和增重圖是綜合評價動物飼養、管理和健康狀況等多因素的重要指標。 一般來說,雄性大鼠的體重增長速度比雌性大鼠快。 普通小鼠比近交系小鼠生長得快(表3-1)。
2、體溫和水的調節 小鼠的體溫調節隨年齡的不同而變化。 新生小鼠的體溫在40日齡之前處于被動調節狀態,尤其是新生小鼠,在被毛長出之前主要依靠母親維持體溫。 40日齡后,正常情況下體溫會自動調節并保持恒定。
小鼠的體表面積較大,環境溫度的波動往往會引起小鼠明顯的生理反應。 小鼠對寒冷的反應是產生熱量而不發抖。 小鼠在冷靜態條件下產生的熱量相當于基礎代謝率的三倍,這是比任何其他動物都更大的變化。 小鼠的汗腺不發達,不能多喘氣,唾液分泌能力也有限。 如果在運輸過程中或在實驗室中環境溫度升高,體溫就會升高,新陳代謝率會降低,耳部血管會擴張,加速散熱。
如果外部溫度變化太大,小鼠很快就會失去體溫的穩定性。 低溫會導致小鼠的繁殖力下降。
抗病能力下降,小鼠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持續高溫(32°C以上)也常導致小鼠死亡。 研究發現,小鼠在21~25℃的環境溫度區生長較快群居動物,產仔較多,生命力較強。
小鼠可以通過鼻腔冷卻呼出的空氣和高濃度的尿液來保持水分。 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相比,小鼠對飲水不足更為敏感,因為小鼠體內水代謝的半衰期僅為1.1天,比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要快得多。 因此,需要給小鼠提供充足的飲水。 小鼠飲水量為4~7ml/d。 當環境溫度、濕度變化過大時,會影響小鼠的健康,引發疾病。
(4)生殖生理學
1.性成熟小鼠性成熟早。 5周齡雄性小鼠的睪丸中出現精子,性發育在36至42天時成熟。 20日齡后,雌性小鼠陰道皮膚逐漸變薄,陰道口與卵巢的功能活動一致。 一般雌性大鼠36~50天齡就有繁殖能力。 小鼠的性成熟因品系和飼養條件而異。
2、發情期的雌性小鼠達到性成熟后,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卵巢間歇性、周期性地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激素,包括卵細胞上皮細胞分泌的雌激素和黃體細胞分泌的孕激素。 在激素的影響下,雌性大鼠有明顯的發情周期,稱為性周期。 雌性大鼠全年多次發情,性周期4~5天。 性周期可分為四個階段:發情前期、發情期、發情后期、發情期(發情期)。 每個階段的陰道粘膜都可能發生典型的變化。 根據陰道涂片觀察到的陰道上皮細胞的變化,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卵巢和子宮功能的周期性變化、激素變化以及發情階段。 例如,發情期可觀察到大量角化上皮細胞聚集在一起; 發情期可見散在的白細胞、有核上皮細胞、少量角化上皮細胞和少量粘液。
3. 交配小鼠一般需要60至90天才能成熟,這是繁殖的合適年齡。 近交系小鼠已超過 70 天大。 封閉群小鼠在兩個月齡以上飼養為宜。 一般發情后2~3小時即可排卵,排卵期持續3~4天。 然而,雄性大鼠只允許在排卵期的幾個小時內交配。 交配后,雌性大鼠的陰道口處會形成白色陰道塞。 它是雄性大鼠的精液、雌性大鼠的陰道分泌物和陰道上皮與空氣混合硬化的結果。 可以防止精子倒流,提高受孕率。 陰道塞通常被視為成功交配的標志。 性交后 12 至 24 小時,陰道塞會自動脫落。 雌性大鼠產后12~24小時即可進入發情期,此時交配可引起產后妊娠(哺乳期妊娠)。 有時,由于著床延遲,此妊娠期比正常妊娠期更長,可達31至35天。 此外,雌性大鼠與不育雄性大鼠交配或對子宮頸進行機械刺激可產生假妊娠,一般持續10~12天,有時長達3周。
4.懷孕 懷孕期為19至21天。 妊娠期的長短與小鼠品系及個體、環境因素、排卵次數、受精卵著床率、胎次等有關。
5. 小鼠的分娩通常發生在夜間。 生孩子前她心里不安,一直在清理巢穴。 大約4分鐘后,她生下了一只小狗。 1分鐘后胎盤產生,母鼠咀嚼胎盤。 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小時。 偶爾,由于受精卵著床延遲,出生后3至5天可能會再產一窩。 小鼠每窩產仔6~15窩,最多23窩。 產仔數取決于品系、胎次、飼養條件、營養條件等,第2~6胎次產仔數較大,一般7胎次以后產仔數逐漸減少。
6、哺乳期:哺乳期為18至23天。 小鼠窩數一般為8~10只,根據母鼠的營養狀況、身體狀況、生產能力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母鼠母乳喂養過多的幼仔會導致幼仔發育不平衡。 如果窩數不足,可將其他多余的同齡窩放入哺乳母窩寄養,但放入前應沾染新窩的氣味,以免被母窩咬死。哺乳期的母親。 保留后代的哺乳期可適當延長至23天。
7、小鼠的繁殖期限是能維持性活動1年左右。 一般用作飼養小鼠,飼養期為6至8個月。 之后,它們的繁殖能力下降,后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被淘汰。 近交系小鼠在被淘汰之前通常會連續產下 5 至 6 窩幼崽。
(5)遺傳特征小鼠共有20對染色體(2n=40),已培育出多種近交系。 小鼠是遺傳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動物實驗動物之一。 它們也是擁有最詳細遺傳背景知識的動物之一。 研究最充分的是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毛色基因等。毛色基因是鑒定菌株最容易的指標。 小鼠皮毛顏色由五個主要基因位點決定,即Aa、Bb、Cc、Dd和Ss。 小鼠組織相容性復合物(H)調節細胞表面分子的表達并調節主要的免疫功能。 H2位點位于17號染色??體上,是決定同種異體排斥的位點。 它可作為小鼠基因檢測的指標,也是排斥同種異體組織的抗原的主要成分。
- 上一篇: 美國田納西、亞拉巴馬、加拿大思塔利奧、魁北克的錦龜
- 下一篇:
猜你喜歡
- 2024-01-12 海馬是魚嗎,是群居動物嗎
- 2024-01-12 章魚是魚嗎,是群居動物嗎
- 2024-01-11 烏龜是群居動物嗎,什么烏龜適合群養
- 2024-01-11 海馬是魚嗎,是群居動物嗎
- 2024-01-11 章魚是魚嗎,是群居動物嗎
- 2024-01-11 虎鯨是鯨魚嗎,是群居動物嗎
- 2024-01-11 海豚是群居動物嗎,為什么會群居